1. 首页 > 财经快讯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如何发展(金融全球化”的不平等本质分析)

今天是陪你成长的第7天。和你聊聊中国人民大学温铁军教授的《全球化与国家竞争》。

“全球化”与“国家竞争”是温教授针对“新兴经济体”提到的两个关键词,什么是“新兴经济体”呢?

“新钻国家”之一墨西哥户外购物广场待售的彩色陶罐

比如“金砖国家”——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

又比如“新钻国家”——墨西哥、韩国、波兰、土耳其、埃及等国。

称其为“新兴”,是相对传统的欧美发达经济体而言的,这些国家在近几十年实现过经济的快速增长,但近几年,似乎都遇到了问题。以至于有的学术团体认为“新兴经济体”是个伪概念,认为他们只是恰好吃到了全球化的红利。

现在,温教授领衔的中国学术团队,给出了本质的回答,就是刚才提到的两个关键词。先来说“全球化”。

美国金融聚集区 华尔街 公牛雕塑

什么是全球化?温教授认为它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国际竞争。全世界不同国家,在世界贸易体系中的身份,有着本质区别。可以分为核心国家、半核心国家与边缘国家。

核心国家指英美,由于英国早已衰落,现在占据核心位置的是美国。半核心国家指日、韩、澳大利亚等中等发达国家,他们是美国坚定的经济盟友,也是美国维护其经济霸权的帮凶。而边缘国家,指的是亚、非、拉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因为历史的原因,他们至今还在接受着美国的经济盘剥。

这种不平等的贸易身份,导致了全球化的本质,是从核心国家向半核心国家,再向边缘国家一层层转嫁成本的制度体系,其中既有经济成本,又有政治成本。从16世纪欧洲殖民活动开始,资本主义国家对世界的剥削与转嫁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6世纪欧洲殖民开始直到20世纪初一战前。长达三百余年,其剥削的方式,是直接的殖民掠夺。两次大战到20世纪80年代,是第二阶段。虽历经战争的摧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具备很强的先发优势,可以继续向外转嫁成本。其具体方式是,向刚刚成立的发展中国家,转移低利润、高污染、耗费人力的低端制造业。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国家和地区吃到了红利,比如亚洲的“四小龙”和“四小虎”,还有拉美的墨西哥、阿根廷等国。虽有资本大量流入,但这些国家付出的代价是相当巨大的。除了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以外,由于这些地区承接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中劳资双方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国内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少国家出现了政局动荡。

越南哈龙 工人在布料车间内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核心国家向边缘国家转嫁成本的第三个阶段。这30年最大的特点,是美国充分利用金融手段保障自己的霸权地位。

我们都知道,美元是最重要的国际货币,美国牢牢地把握住美元,一旦国内出现经济危机,缺钱了,就打开印钞机,增发货币。对美国来说,只是多印了几张钞票,但对其他国家来讲,因为都在使用美元进行国际贸易,商品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钞票变多了,便会贬值,也就是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过这个办法,美国的经济压力,就被纾解到了外围国家。

刚才我们提到这种转嫁,除了经济成本以外,还有政治成本。

由于核心国家对边缘国家经济成本的转移,边缘国家的政府势必会遭受很大的压力,社会出现动荡。这时就给核心国家干涉别国内政,制造了天然的机会。其方法既包括意识形态化的教育文化、科研学术、法律服务、标准设定等等,又包括策动政治、宗教、民族、地缘冲突等卑劣的手段。

很多新兴国家的经济刚有起色,便陷入了困境,或者在核心国的支配下,选择了一条走不远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今天“金融全球化”的内在本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