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金边债券是 什么意思( 5年期“金边债券”即将发行)

1月10日,据财政部官网消息,财政部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2023年记账式贴现(三期)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3年记账式贴现(三期)国债(182天)。据悉,本期国债为期限182天的贴现国债,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贴现发行。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300亿元,不进行甲类成员追加投标。这是继1月6日发布记账式附息(一期)国债(1年期)和1月9日发布记账式附息(二期)国债(5年期)后,第三次发布国债招标通知,前两期招标面值总额分别为850亿元和860亿元,三次合计2010亿元。

今年以来,理财市场复苏迹象明显,特别稳健理财产品迎来热潮,大额存单和新发基金均迎来“开门红”。而作为更稳健的“金边债券”,新一轮国债的发行,势必会进一步催热投资市场。据中国农业银行常州某分行理财经理杨昱瀚分析,此前发行的记账式国债3年期利率约为2.8%,5年期利率在2.9%左右。相比之下,银行3年和5年存款利率为2.75%,加之记账式国债还有投资属性,投资国债应当更划算一些。“去年11月最后一波国债出售时,仅半小时就售罄了,又到比手快的时候了!”广发银行南京分行某理财经理表示。

 

“金边债券”助力投资复苏

“过去不怎么关注国债,因为收益过于稳健了,但这两年基金、股市等理财收益跟过山车一样,搭配国债就比较稳妥了。”长期关注理财产品的泰州投资者周佳乐告诉记者。据财政部消息,本轮国债招标2023年1月13日开始招标;1月15日开始计息;招标结束至1月16日进行分销;1月18日起上市交易。

尽管尚未开始发行,但像周先生这样提前关注的投资者还有不少。“最近接到了不少客户的询问,打听是否会发行国债,能否提前预约。”在南京招行工作的客户经理潘锦告诉记者,“招标都没有开始,更遑论发行,具体情况我们也不清楚,只能让客户耐心等待,有消息会及时通知。”

作为“金边债券”,国债有两大优势,一方面资金安全,到期还本付息,不会出现钱拿不回来的情况;另一方面是投资安全,具有可预见的稳定收入,不会出现亏损的情况。以本次发行的记账式附息(二期)国债(5年期)为例,国债利息按年支付,每年1月15日(节假日顺延,下同)支付利息,2028年1月15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所以在经济发展波动较大的情况下,投资者往往更愿意入手国债。并且购买国债的资金将会变成财政投资,进一步助力投资和消费复苏,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从去年开始,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国债三款保本保息的产品利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调。但是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均表示,市民购买热情依旧不减,特别是2022年资管新规落地,理财净值化,所以可以锁定收益的产品,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潘锦告诉记者:“去年11月最后一波国债出售时,仅用半小时就售罄了,真的很快!”广发银行某理财经理也表示,近年来国债购买热情高涨,每逢发行日期,不少人一大早就会在银行门口等候。

理财市场迎来热潮

随着疫情影响趋于平缓,理财市场也开始升温。2023年刚开局,多款理财产品遭到“疯抢”。利率相对较高的大额存单异常火爆,不少银行甚至需要抢额度。苏州银行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行大额存单利率为1年2.3%、2年2.9%、3年3.35%,目前销售情况较为火爆,相关产品基本都需要提前预约。该工作人员还表示,每家支行都有限额,一级支行、二级支行和社区支行分到的额度各不相,他们支行大概两天就售罄了。

除了大额存单被疯抢,不少新发行的基金也迎来“开门红”,甚至出现了首只爆款权益基金。1月9日,拟由丘栋荣管理的中庚港股通价值18个月封闭运作股票基金正式发行,据第三方渠道消息,截至16时,基金认购资金已接近募集规模上限20亿元,实现一日售罄。17时左右,中庚基金发布公告称,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对于理财市场的火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存款利率下调或是重要影响因素。多位银行客户经理反映,去年以来,存款利率多次下调,并且下降趋势仍将持续。在存款利率回调的趋势下,存入银行收益较低,使得不少投资者转向一部分收益可观且更为稳妥的理财产品。

“国债是比较好的稳健理财方式,特别是记账式国债,虽然固定收益低于储蓄国债,但利息通常也接近3%,并且可以上市交易,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潘锦告诉记者。Wind数据显示,国债期货涨跌不一,截至1月9日收盘时,10年期国债主力合约涨0.06%,5年期主力合约涨0.03%,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整体较为平稳。可以预见,本期860亿元国债的招标与发行,将会受到投资者的热捧,并进一步催热理财市场。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经济与贸易系主任王云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债安全稳健的优点,加之收益率也具有一定竞争力,因此,近年来广大投资者对国债保持了较高的投资热情。市场的追捧导致各承销代理机构的销售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需要防范客观上可能会造成的国债超发风险。

国债发行规模或适度扩大

去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显示,2022年全年国债发行规模达96916.97亿元,同比增长42.6%。其中,特别国债7500亿元,记账式国债发行87122.7亿元,储蓄国债发行2294.27亿元。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防范超发风险变得尤为重要。

1月6日,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储蓄国债发行额度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表示,储蓄国债承销团成员(以下简称“承销团成员”)应当在获得的发行额度内销售储蓄国债。其中,还特别规定,储蓄国债(电子式)发行额度分为基本代销额度和机动代销额度,按照相应比例分配给承销团成员,既能避免发行主体间的恶性竞争,也能有效提升代销安全性和效率。王云飞指出,此次《办法》的发布,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各承销机构的国债承销行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国债发行风险,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对于2023年国债发行情况,专家预计发行规模会适度扩大。中央财经大学财税学院教授白彦锋表示,国债的发行额度需要考虑到期偿付和新增发行等因素,预计2023年国债发行规模会适度扩大,这不仅可以优化我国政府债券结构,还能降低政府债务筹资成本和风险。白彦锋还指出,为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今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力增效。在一般性公共预算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背景下,适度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既是宏观调控、积极财政政策加力增效的需要,也是改善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需要。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张依群也表示,2023年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主要受积极财政政策和到期还本付息影响,在政府投资政策力度不减和稳经济调控政策引导下,加上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日益加重,财政还本付息压力不断增大,国债会发挥更加重要作用并弥补债券市场的资本缺失,预计发行规模会比上年有所增长,但增速会适当放缓,以保证政府债券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平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