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除了中美贸易摩擦得到缓和的消息,还有一条股指期货的消息不容忽视。
根据中金所网站披露,自12月3日起股指期货交易标准再度调整:
一是将沪深300、上证5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0%,中证500股指期货交易保证金标准统一调整为15%;二是将股指期货日内过度交易行为的监管标准调整为单个合约50手,套期保值交易开仓数量不受此限;三是自2018年12月3日起,将股指期货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4.6。
这是2017年以来第三次调整股指期货交易标准,而且一次比一次放宽,这次更是有些出人意料。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股指期货被认为是一个恶性投机的工具,被口诛笔伐。实际上,股指期货作为一种对冲工具,在各个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着不同的作用。
股指期货会助长助跌,特别是在单边巨幅上涨或下跌的时候,投机资金会加大股指期货同向操作的力度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但对于大资金来说,股指期货更多是一种重要的对冲工具,现货指数如果在高位,它们一般会加大股指期货做空的力度,反之现货指数处于低位,则大机构会加大股指期货做多的力度以实现对冲。
“对冲”是股指期货的本质,在A股入摩入富指数以后,对于海外大的主权基金来说,“对冲”是必不可少的。它们主要都是对冲基金,做量化交易,减少指数波动对净值的影响,实现比较平顺的年化收益率。因此,现在调整股指期货交易标准有很多新的意义。
此外,我们要注意到,如果说2015年加强对股指期货的管制是为了遏制现货投机,那么现在放松对股指期货的管制就有些许鼓励现货投资的意思。
我们可以从2015年几次调整股指期货的时间点看看:
2015年9月2日的调整,是将期指非套保持仓保证金提高至40%,平仓手续费提高至万分之23,当时的指数是3000点附近,刚刚从不断的熔断中暂时缓和下来,有必要让股指期货对现货的拉动作用降低;2017年2月17日股指期货交易标准再度调整,非套期保值交易保证金调整为20%和30%(中证500),平今仓交易手续费调整为成交金额的万分之9.2;2017年9月18日,沪深3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各合约交易保证金合约价值的20%调整为15%,合约平今仓交易手续费标准调整为万分之6.9。
不难看出,这几次股指期货交易指标的调整,和股指现货的运行是相辅相成的,即主观上是想让股指期货对现货的负面影响逐步降低,以最终实现其对冲工具的目的。
到现在,上证指数已经到了2600点附近,股指期货如果能实现正常交易,意味着类似当年5178点时股指期货的对冲加先导作用将体现出来,只不过由于指数点位的峰谷效应是反过来的。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现在放松对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就是鼓励加大对冲的力度,以让大资金有信心在现货市场果断做多?至少现在这个逻辑是说得通的,指数底部,现货做多,期指对冲保驾,会不会这样?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