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助企纾困再推“组合拳”。6月8日下午,四川省财政厅和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举行全省稳增长十大助企纾困财金互动政策推介会。红星新闻记者从现场获悉,此次全省稳增长十大助企纾困财金互动产品整体涵盖四大融资模式,具体来看,包含货币政策+财政贴息模式、风险补偿+财政贴息模式、风险补偿模式及政府性融资担保模式。
四种融资模式将发挥财政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效应,帮助全省中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实现稳就业保市场主体,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获低利率支持
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将缓解
在此次推出的四种融资模式中,货币政策+财政贴息模式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创新推出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的“支小惠商贷”和“助农振兴贷”,贷款利率低,财政部门还将给予贴息支持,预计财政部门将给予7.5亿元贴息,撬动银行发放低利率贷款500亿元,降低融资成本约11亿元。
比如,“支小惠商贷”和“助农振兴贷”支持对象为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农户),鼓励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含农户)发放低利率贷款,对地方法人银行运用人民银行再贷款资金向小微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发放的符合条件的贷款,财政部门给予适当贴息。
还有一种是风险补偿+财政贴息模式,该模式包括创业担保贷、天府文产贷、天府科创贷、服保贷等产品。财政部门单家出资或由省级财政部门与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资金池)分担贷款损失,并由财政部门给予贴息支持。
“科技型小微企业往往具有轻资产、无抵押的特性,难免会遇到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现场,来自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介绍了天府科创贷这款产品,这款产品主要支持符合条件的四川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省级财政在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专项资金中安排风险补偿资金,与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形成风险补偿资金池,引导合作金融机构放大资金池资金,加大对企业的贷款支持。省级财政给予企业融资成本补助。
搭建风险补偿模式
政银企三方合作,降低融资门槛
此次推出的融资模式中,风险补偿模式包括园保贷、制惠贷、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等产品。具体来看,财政部门单家出资或由省级财政部门与地方财政部门、金融机构、产业园区共同出资建立风险补偿基金(资金池)分担贷款损失,其中,2021年金融机构发放园保贷85亿元,直接支持了737户企业融资。
园保贷产品备受省内一些工业园区企业的关注。这款产品主要支持试点产业园区内符合产业政策、具有技术优势、成长性较大、信用记录良好、有融资需求但抵质押不能满足银行传统放款条件的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将建立政府支持、企业互助互保的产业园区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实施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的“园保贷”,实现风险共担、去担保化,增强企业信用,降低企业融资门槛和成本。
此外,政府性融资担保模式包括由省信用再担保公司与合作银行、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共同分担贷款损失的“国担快贷”产品,以及由省农担公司与合作银行按协议约定比例分担贷款损失的“惠农担·支农快贷”等产品。
此次推介会还设置了贷款产品及财政贴息资金现场发放环节。金融机构为省内部分企业发放了“服保贷”“园保贷”“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贷款”。
四川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四川省财政厅与省级相关部门以及金融监管部门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系统化、制度化、产品化的财政金融互动政策体系。政策实施以来,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综合运用激励奖补、贷款贴息、费用补贴、保费补贴、风险补偿等多元化财政支持方式,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助企纾困特色产品,有效引导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全省实体经济社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