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评级调整,最终催动城投动作加速。
近日,东方金诚出具跟踪评级报告,将新郑新区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郑投资”)的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对于此次评级展望调整,东方金诚给出的理由包括公司重组存在不确定性、面临较大支出压力、资产流动性较弱等。针对上述问题,新郑投资也发布公告,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释。不过,上述展望结果最终未作出调整。
对此,东方金诚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公司按照承诺项目推进,评级是可以作出调整的。”而新郑投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承认,“公司确实存在部分项目推进较慢的情况。未来将重点改善现金流问题,继而推动转型。”在采访中,新郑投资负责人向记者展示公司变更名称的工商执照,公司已经更为新郑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已经从4.5亿元增加至9亿元。
改善资产动作频
新郑投资成立于2009年。公开资料显示,参与新郑投资评级的评级机构有三家。其中,联合资信曾于2019年6月为新郑投资作出AA的主体评级,但是此后未再有新的评级公布。2021年1月,大公国际就新郑投资中期票据作出主体评级为AA+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大公国际曾在今年年初的跟踪评级中提及新郑投资的评级展望问题,并预计1至2年内为稳定,“预计未来,郑州市及新郑市经济稳定发展,公司作为新郑市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在新郑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继续得到新郑市人民政府的相关支持。综合考虑,大公国际对未来1至2年新郑投资的信用评级展望为稳定。”
不过,2021年6月29日,东方金诚将评级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对于调整原因,东方金诚认为,跟踪期内,郑州市及新郑市经济实力仍很强,公司主营业务仍具有很强的区域专营性,继续得到股东及相关各方的有力支持。同时,东方金诚关注到,新郑市以公司为主体的国有企业集团化整合重组工作不确定性较大,公司仍面临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资产流动性依然较弱,收入回款水平继续大幅下降,整体现金流状况欠佳,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面对评级展望调整,新郑投资则通过公告的形式进行回应。7月2日,新郑投资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财务状况良好,偿债情况良好,转型正在稳步推进。公司2021年一季报显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公司资产规模392亿元,负债236亿元,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59%。
对此,东方金诚则公告称,新郑市以公司为主体的国有企业集团化整合重组工作较为滞后,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整合进度低于预期。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认为,“矛盾的焦点就在公司重组整合问题,评级机构认为重组推进慢,而新郑投资则认为重组推进较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
采访中,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双方就评级后续问题也做了多次沟通。”根据证券业协会实施细则第22条规定,“评级委托方、受评级机构或者受评级证券发行人对信用等级有异议且向证券评级机构提供充分、有效的补充材料的,可以申请复评一次。证券评级机构受理复评申请的,应当召开信用评审委员会会议重新进行审查,作出决议,确定最终信用等级。”
对于短期内东方金诚是否会对评级展望再次做出调整,东方金诚方面认为,“再次做出评级展望调整不取决于时间,而在于公司是否兑现相应项目。”
另一边,记者亦与新郑投资取得联系,对方负责人告诉记者,“此前确实存在转型慢的情况,目前公司正在做相应工作,比如我们将在短期内更改公司名称并增加注册资本金。”该负责人向记者展示的公司执照显示,公司将更名为新郑市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增资后,注册资本金从之前的4.5亿元变为9亿元,新郑市人民政府持股比例为98.89%。“目前,注册资本金已全部实缴到位。上述事项是公司市场化转型的重要支持,有助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和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公司集团化板块整合重组,进一步提高公司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促进公司持续健康良序发展。”
除了增资之外,上述负责人透露,“今年7月,公司在改善资产方面的动作比较多,比如通过增加土地等形式进行资产装入,继而改善公司资产质量。”
着力加强投融资能力
Wind显示,截至2020年末,新郑投资的投资现金流为-8.57亿元,同比下滑66.19%;筹资现金流为-13.91亿元,同比下滑167.12%;净现金流为-22.31亿元,同比下滑253.21%。对于现金流存在的问题,新郑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未来,公司将着力加强投融资能力,这也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通过改善公司现金流,让经营性业务进来,比如搞产业园区等实现公司投融资多元化。”
现金流不佳,可能引发公司资产流动性问题。大公国际在评级中提到,“公司存货规模逐年上升,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一般,在建及拟在建项目待投资资金大,存在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且未来在建及拟在建项目存在较大的资本支出压力,公司总有息债务规模在总债务中占比较高,并面临一定的短期偿债压力。”
而在2019年联合资信的评级中也提到了此类问题。“跟踪期内,公司资产规模下降,存货及无形资产(主要是土地)占比大,资产流动性弱;2018 年公司对其他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1.12 亿元,累计提取2.52 亿元,最终收回金额取决于诉讼进展及执行情况;公司在建及拟在建项目金额较大,存在较大投资压力;跟踪期内,公司未开展土地开发整理业务,前期土地整理成本回款方式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业务主要集中在代建方面,大公国际在评级中提到,“近年来,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主要来自于工程代建业务;财政补助是公司利润的重要来源。”
2017年至2019年,公司利润总额有所波动。2018 年,公司利润总额同比增加51.97%,主要系政府补助及公司营业收入增加所致。2017年至2019年,政府补助逐年增长,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大公国际认为,“同期,公司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有所波动,盈利能力不够稳定。”
针对上述问题,新郑投资负责人直言,“以往,公司的确靠代建等业务来增加营收,未来,将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一方面,公司不准备采用市场上有些城投的做法,比如不管资产是否有用都注入进去,我们还是想通过注入优质资产,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增加资产规模,提升造血能力;另一方面,会加快剥离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的作用,进一步弱化该职能,通过市场化融资参与政府的投建项目。虽然在股权方面,和政府存在联系,但是,未来不会在业务上有过多直接联系。通过市场化运作实现公司转型发展。”
今年3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将高评级主体比例降低至合理范围内,形成具有明确区分度的评级标准体系”。
记者注意到,年初至今,合计共有90多家主体评级被调降,下调数量显著增多,展望下调方面,年初至今下调主体有38家,已经超过2020年全年下调数30家。其中,如毕节市碧海新区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因为出现金融机构贷款违约,致使评级展望从AA稳定调整为AA负面;平凉文化旅游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为公司债务本息逾期,且城投业务可持续性差,致使主体评级从AA-下调至A+;云南省滇中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因为易见股份(600093.SH)负面事件以及出表对公司的负面影响,主体评级展望从AA+稳定调整为AA+负面。
东方金诚将在何时对新郑投资的评级展望作出调整?东方金诚方面称,“如果新郑投资按照承诺推进相关项目并改善现金流问题,评级机构将会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采访中,亦有分析人士认为,“评级调整不是目的,也从侧面反映市场的情绪,或通过评级来促动企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