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累计涨幅过大。菜粕2205合约自2021年11月5日低点2499元反弹以来,已反弹近4个月,累计涨幅达40%多。菜粕存较强可被替代性,水产养殖企业根本难以负担如此高昂的饲料成本,水产养殖总量或将适度收窄,必然影响对菜粕的需求。
二、负基差。目前菜粕现价3450元左右,菜粕期货2月18日夜盘收盘价3525元,负基差75元。近一年基差均值为正88元,近30日最高基差为正88元,最低基差为负66元。
三、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做好铁矿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强化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监管,加强大宗商品价格监测预警。1月28日发改委加强铁矿石管控以来,铁矿石主力合约半个月即快速下跌20%。去年国家对动力煤期货的干预更是前车之鉴,郑煤主力合约11个交易日从10月19日的1982元高位下跌至11月2日的841元,跌58%。
四、郑商所出面干预,自2022年2月23日结算时起,菜粕期货2205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标准调整为12%,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8%。
五、农业农村部有关司局负责人2月16日表示,专家测算,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养殖业还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一是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还有1500万吨的减量空间。二是挖掘利用现有资源,还有700万吨替代潜力。三是增加优质饲草供应,还可减少100万吨豆粕需求。
六、南美天气炒作接近尾声。近期菜粕连续大涨,已提前消化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大豆减产预期。而且历史经验表明,大豆减产预估与实际产量常存在巨大差异,不排除人为炒作成份。如发生豆粕930事件的2012年,拉尼娜气候造成南美40年不遇的干旱,北美遭遇百年不遇的干旱,美豆价格从年初涨至9月北美大豆收割前夕,上涨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是创下了10年来之最。但随后,9月北美降雨缓解了干旱,大豆优良率上调;10月USDA将大豆单产由9月的35.3蒲式耳/英亩上调至37.8蒲式耳/英亩,最终美豆实际减产只有200万吨,远低于预期的1200万吨,自此美豆进入漫长的熊市。
七、美联储加息对全球大宗商品形成实质利空。为抑制高通胀,市场分析人士预测3月份美联储加息25~50个基点,2022年全年加息5~7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