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银行发布公告,宣布重启140亿元定增。此消息发布后,不少股民朋友开始在网上讨论,这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我结合2018年年底完成的华夏银行定增,以及最近重启的南京银行定增两个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下面,我将个人的5点认识分享给大家。
1、银行股定增,对上市银行、银行管理层和银行员工来说,无疑是利好。
首先,银行通过定增可以补充资本金,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支持业务发展和战略落地。
其次,定增补充的是核心一级资本,可以全面提升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缓解资本监管压力。
以华夏银行为例,2019年9月末,华夏银行的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01%、9%和11.82%,其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距离7.5%的监管红线只有一步之遥。2018年末,华夏银行的这三项指标分别大幅回升至9.47%、10.43%和13.19%,这都得归功于去年年底前完成的定增。
第三,银行通过定增还可以引入有实力的股东,并在股东的支持下获得更好的发展。
以南京银行为例,交通控股是江苏省的大型国企,资产总额、净资产、利润总额在江苏省属非金融企业中名列第一。如果本次定增成功,交通控股将成为南京银行持股5%以上的大股东,并为南京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助力。
2、银行股定增,对股东来说,情况则较为复杂,对一部分股东可能是利好,对另一部分股东则可能是利空。
对银行的股东而言,最终的价值回报来源于银行的经营成果,即银行每年的净利润。净利润等于净资产乘以净资产收益率,定增是向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集资金,主要影响银行的净资产。通过分析定增是摊薄,还是增厚每股净资产,以及对不同股东持股比例的影响,可以判断定增对某一特定股东来说,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
下面,我将从定增价格,以及某一特定股东在定增前后的持股比例变化情况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定增价格是其中一个关键要素,决定了定增是摊薄,还是增厚每股净资产。
在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两个定增案例当中,发行价格的定价机制完全相同,都采取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股票均价的 90%,与发行前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值的较高者。
如果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则定增将增厚每股净资产;如果定增价格低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则定增将摊薄每股净资产。
这里有两点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一是定价基准日,指的是发行期的首日。上市银行定增预案发布后,还需要经过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获得中国银保监会(或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的核准后方可实施,最终取得监管机构核准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一般来说,银行获得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的批文后,很快就进入发行期。以华夏银行为例,2018 年 12 月 25 日,中国证监会出具了《关于核准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8]2166 号)。2018年12月28日,就是华夏银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期的首日,即定价基准日。
二是发行前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值,指的是上市银行最近一期年报上的每股净资产,而不是最新一期季报或半年报上的每股净资产。
以华夏银行为例,虽然其发行时间是2018年年底,但定增价格采用的是2017年年报上的每股净资产11.55 元/股,扣除2018年每股分红0.15元后的价格,即11.40元/股。华夏银行2018年年报上的每股净资产为12.81元,11.4元/股的定增价格,相当于在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打了8.9折。
如果南京银行在2019年度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出来以前完成定增,定价时每股净资产的取值就是2018年年报上的每股净资产,即8.01元。假设暂不考虑分红的影响,只要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股票均价低于8.9元(含8.9元)/股,都将按8.01元/股进行定增。
而南京银行2019年一季度报告上的每股净资产已经是8.46元/股,只有在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股票均价高于9.4元/股,才会以高于8.46元/股的价格进行定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南京银行的每股净资产还在不断增长。只有股价持续上涨并维持在相应水平,南京银行的定增才会增厚每股净资产。否则,只要最终的定增价格低于发行时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每股净资产都将有所摊薄。
但是,不管是每股净资产被摊薄,还是每股净资产被增厚,都可能会有一些股东的利益会受损,而另一些股东会因此受益。
4、定增前后持股比例的变化,是另一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对某一特定股东来说,定增是利好还是利空。
首先,需要看某一特定股东是否参与了定增。如果没有参与定增,银行股定增成功以后,其持股比例必然下降。只有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即在每股净资产增厚的情况下,定增才是利好,否则都是利空。绝大部分股东,包括散户,面对的都是这种情况。
其次,如果某一特定股东参与了定增,则要看其定增后持股比例的变化情况。对于定增以后持股比例将上升的股东来说,希望定增价格低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因为这意味着其能够以低于每股资产的价格,增持更大比例的股份;
对于定增以后持股比例将下降的股东来说,则希望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因为这意味着其可以跟其它没有参与定增的股东一样,获得每股净资产增厚带来的好处。
综合以上两点因素,对某一特定股东来说,如果定增以后持股比例上升,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是利空,反之则是利好;如果定增以后持股比例下降,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是利好,反之则是利空。
在华夏银行的定增案例当中,参与定增的3家公司的利益基本上是一致的。第一大股东首钢集团定增以后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定增价格的高低对其影响是中性的。而国网英大和京投公司定增以后的持股比例上升,华夏银行以发行方案中最低的价格完成了定增,对这两家公司而言,显然是有利的。
我们再来看南京银行,参与定增的4家公司,定增前后的持股比例和变化情况详见下表:
如上图所示,参与南京银行此次定增的4家公司,利益存在一定的冲突。如果定增价格低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对交通控股和江苏省烟草公司两家新股东而言,将是利好;对持股比例有所下降的第一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和第二大股东紫金投资而言,则是利空。
反过来,如果定增价格高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法国巴黎银行和紫金投资将因此获利,而对交通控股和江苏省烟草公司而言,付出相同的成本,却只能获得较低的持股比例,显然是一种利空。
正是因为这种利益冲突的存在,所以我判断法国巴黎银行可能会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利用自己的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身份,推动股价向着对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5、总结和启示
- 银行股定增,到底是利好还是利空?这个问题并没有绝对的答案,需要比较最终的定增价格与发行时的每股净资产之间的高低,以及定增前后持股比例的变化来进行综合判断。
- 对于散户而言,一方面要重点关注定增的定价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参与定增的特定股东,在定增前后的持股比例变化情况,以及相互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和博弈。
- 总的来说,如果参与定增的股东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博弈,那么预计最终的定增价格可能会更为合理。反之,如果如果参与定增的所有股东利益高度一致,对散户来说则较为不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