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聚焦血制品,央企赋能整装待发
华润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博雅生物”)是华润大健康板块 的血液制品平台,是以血液制品为主,集生化药、化学药、原料药为辅的综合性医 药产业集团,也是全国少数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三大类产品齐全 的企业之一。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建有江西省血液制品工程研究 中心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拥有各项授权专利 175 项,与国内外知名药品研发机构 及高校在技术交流、产品研发等方面开展了广泛合作。公司先后获得福布斯中国上 市公司百强、全国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示范企业、国家工人先锋号、江西省五一劳动 奖状、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江西省井冈质量奖、江西省版权示范单位、江西 省劳动关系和谐奖、江西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企业、江西社会责任 企业等荣誉奖项。
1.1 血液制品老牌企业,华润入主资源赋能
公司成立于 1993 年,2012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2013 年后陆续并购其他医 药相关业务。2021 年,华润医药控股博雅生物,公司成为华润大健康版图下血制品 业务平台。2022 年 3 月 22 日,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华润博雅生物 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旗下拥有 4 家成员企业,16 个单采血浆站,产业遍 布江西、广东、江苏、四川、北京、山西及海南等地。公司主要业务是收集健康人 血浆或经特异免疫处理后的人血浆,经过分离、提纯或重组 DNA 技术处理,生产 血液制品,并进行销售。
央企华润医药成为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 40.59%的表决权。华润医药控股 有限公司持有公司 29.28%的股份,且根据 2020 年 9 月 30 日签署的《华润医药控 股有限公司与深圳市高特佳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博雅生物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之股份转让协议》以及 2021 年 5 月 7 日签署的关于该股份转让协议的补充协议, 高特佳持有的 11.31%股份表决权已委托给华润医药控股。经过以上股份转让和发行, 华润医药控股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 40.59%的股份的表决权。中国华润有限公司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公司的最终 实际控制人。 在此项收购案中,公司以 31.37 元/股的价格向华润医药控股非公开发行股票 7830.86 万股,募集资金总额达到 24.57 亿元。同时,公司原控股股东高特佳集团 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 6933.2 万股股份转让给华润医药控股,转让价格为 23.11 亿元。经过这一系列交易,华润医药斥资近 48 亿,使公司成为华润医药控股 旗下继华润三九、华润双鹤、江中药业、 东阿阿胶、华润医药和华润医疗的第 7 家上市公司,从而进入生物制品领域,寻找制药板块的新增长点。华润医药 是中国领先的综合医药公司,涉足研发、制造、分销及零售种类繁多的医药及其他 保健产品业务,分别在制药业务、医药分销、药品零售三大分部拥有业务。2023 年, 华润医药实现营业收入 2459.3 亿元,同比增长 12.30%;归母净利润 38.54 亿元, 同比增长 10.11%。
新增两家浆站,陆续剥离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近年来,通过内生式增长及外 延式拓展,公司在江西、四川、海南等地拥有 16 家单采血浆站(博雅单采血浆公司), 年采浆能力达近 500 吨,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实际在采的浆站数量为 14 个,23 年 在江西新增的两个浆站预计在今年 4 月份开始采集。此外,北京博雅欣诺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江西博雅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南京新百药业有限公司、江西博雅欣和制 药有限公司为公司的子公司,持股比例均达 100%。
1.2 管理团队新添活力,明晰战略掌控全局
公司管理层学历水平高,架构清晰,职责明确。原公司董事长陶然先生于 2023 年 10 月 8 日因工作调动辞去职务,邱凯先生于同月 25 日当选为公司新任董事长。 邱凯先生持有中山大学学士学位,现任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华润医药控 股有限公司党委委员。此外,董事会还有多位具有优秀教育背景的成员,他们来自 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水平学府,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1.3 商誉减值吞噬利润,血制品业务稳步增长
2024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 4.48 亿元,同比减少 44.36%,归母净利润 1.52 亿元,同比减少 10.74%。从 2018 年到 2022 年,公司的总营收实现从 23.88 亿元 增长至 27.59 亿元,复合增长率为 3.68%。2023 年公司实现营收 26.52 亿元,同比 减少 3.88%,归母净利润 2.37 亿元,同比减少 45.06%。值得一提的是,公司 2023 年前三季度净利处于同比上升状态,2023Q3 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 21.9 亿元,同比 增长 5.17%;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为 4.64 亿元,同比增长 10.95%。 公司 2023 年业绩下滑主要是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2023 年公司计提各 项资产减值准备约 3.3 亿元,其中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2.98 亿元,这是由于受集采政 策及国家医保目录调整等市场综合因素影响,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百药业近几年业 绩持续下滑,2023 年其重要产品纳入集采,存在减值迹象。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新百 药业资产组商誉进行减值测试的结果表明,新百药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低于合并报 表含商誉的资产组账面价值 2.98 亿元,即需对新百药业资产组商誉计提减值准备 2.98 亿元。
此外,公司明确聚焦血液制品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努力打造华润集团大健康板 块的血液制品原创技术策源地,逐步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尤其是对复大医药和天 安药业的股权转让,也是公司 2023 年营业收入下降的原因。
利润下滑受原子公司非血制品业务影响拖累,未来有望企稳回升。公司在 2020、 2021、2022 年的净利率为 10.95%、13.52%、16.15%,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体现了公司在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优化业务模式方面取得的显著进展。2018-2020 年净利率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公司加强产品研发,布局营销网络,加大市场投入导致 研发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同比增长幅度较大,且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响上半 年采浆量下滑导致全年投浆量同比下降约 8.5%,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净利率,23 年转让天安和复大股权后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净利率下降。公司毛利率下滑主 要是毛利率较低的复大医药收入占比增加所致,随着公司未来对血制品业务的聚焦, 不断提升产品丰富度,毛利率有望企稳回升。2024 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 显著回升,分别达到 67.79%、33.84%。 费用管控战略成效显著,高度重视反腐工作。2024 年一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29.83%,其中销售费用率 23.20%,管理费用率 8.46%,财务费用率-1.83%。2023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8.17%,同比-4.4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21.97%,同比-3.24pct, 主要由于公司在行业内率先进行了营销体系的变革,并对营销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学术体系建设和商业渠道建设进行了系统优化;管理费用率 7.35%,同比-0.99pct; 财务费用率-1.15%,同比-0.23pct。公司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始终践行依法治 企、依法经营的精神,不断完善合规体系建设、培育合规文化,为公司健康可持续 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战略聚焦血制品,板块业务稳步增长。2020 至 2022 年纤维蛋白原营收显著增 长,从 2.30 亿元增至 4.33 亿元,表现突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营收逐年增长,且 份额持续较高,体现其在公司产品组合中的重要地位;人血白蛋白的增长表现较为 稳定,且 2019 至 2022 年增速相对较快,显示出其市场需求的稳定性和潜力。2023 年公司血制品业务营收 14.52 亿元,同比增长 10.41%占总营收 54.74%,其中人纤 维蛋白原、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三足鼎立,分别实现收入 4.19、4.38、 4.45 亿元,占总营收比 16%、16%、17%。公司始终围绕“成为世界一流血液制品 企业”的发展战略,坚持以血液制品为主导原则,该板块业务实现稳定增长。
2.盈利能力优秀,内生外延轻装上阵
2.1 监管严格提高门槛,吨浆效率行业领先
血液制品按照功能和结构的不同可分为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三大 类产品。血液制品是从血浆蛋白中分离提纯所得,从构成上来看,血浆蛋白由 60% 的白蛋白、15%的免疫球蛋白、4%的凝血因子和 21%的其他蛋白成分组成。白蛋白 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也是目前国内用量最大的血液制品,广泛用于肿瘤、肝 病、糖尿病的治疗; 免疫球蛋白主要指血液中原有的免疫球蛋白和接受特异免疫原 刺激产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多用于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传染性疾病的被动免疫 和治疗等;凝血因子在血液中含量最少,凝血因子类产品主要用于凝血、止血。 血制品行业监管严格,单采血浆质量管理规范不断提高。1996 年 12 月 30 日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的发布,标志着我国血液制品管理进入法制化轨道。自 2001 年起,政府实行了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总量控制,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不再批准 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目前国内血制品生产企业不足 30 家,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多项质量管理和追溯体系建设方面的政策。2020 年修订的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原料血浆的全程溯源机制,2021 年和 2022 年先后发布的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相关规范,进一步提升了血浆采集的质量标准。 政府通过严格管控、规范标准、支持引导等措施,持续推动血制品行业的健康有序 发展。
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 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血液制品市场规模为 283 亿元,到 2022 年已增长至 512 亿 元,5 年间增长了 81%,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在需求不断增加和产业政策支 持的推动下,中国血制品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发展前景广阔。未来随着医疗事 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预计血制品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较 快增长。行业内企业应抓住市场机遇,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以满足日益 增长的市场需求。
浆站数量和采浆量均保持较快增长。据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 我国共有 231 个单采血浆站,到 2021 年增加至 287 个,呈现稳定上升的态势,表 明随着国内血液需求的不断增加,相关配套设施也在持续完善,为满足未来血液供 给提供了基础保障。在单采血浆总量方面,华经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表明,2017 年 我国单采血浆总量为 8000 吨,到 2021 年增加至 9390 吨,年复合增速为 4.09%。 除 2020 年受疫情影响单采血浆总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各年单采血浆总量均呈现上升 趋势,表明国内单采血浆总量正稳步提高,为血制品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 为进一步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随着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相 关配套设施和采浆能力的进一步完善,血制品供给有望持续增加,为患者提供更加 优质的医疗保障。
2022 年公司实现 305.74 万元的吨浆收入和 211.26 万元的吨浆毛利,毛利率高 达 70.53%,在行业内位居前列。公司拥有丰富的产品种类、较高的产品收得率,以 及平衡的产销结构,这些因素使得公司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2.2 全面覆盖三大品类,产品丰富度不断提升
公司血液制品产品覆盖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3 大类,共计 9 个品种 23 个规格。公司是全国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规格最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同时 也是全国较少的三类产品齐全的企业之一,其中纤原、静丙和白蛋白收入占比各约 1/3,共同构成公司血制品业务营收支柱。
核心产品人纤维蛋白原产品收得率和市场份额在国内位于领先地位。 根据中检院的数据整理,2023 年国内纤原批签发合计 284 批次,公司共计 74 批次,占比达 32%。纤原主要由肝脏实质细胞合成,临床上用于先天性或获得性纤 维蛋白原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 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纤原产品在过去几年表现稳健。从 2019 年至 2023 年,公司纤原营收呈现出增 长的趋势,从 2.74 亿元增长至 4.19 亿元。期间 2020 年公司耗用了部分用于生产 纤原的组分,影响纤原的销售数量同比下降约 15%,2021 年重回高增长轨道。同 时,纤原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不断增加,从 2019 年的 9.91%增长至 2023 年的 15.80%。毛利方面,2021年至2023年纤原毛利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分别为75.69%、 78.19%和 75.94%,呈现出稳定的盈利能力。
人纤维蛋白原分离技术要求较高,有能力制造的企业相对较少,博雅生物采用 自有专利方法制备纤维蛋白原,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核心产品收得率处于行业领先 地位,尤其是自有专利方法制备的纤维蛋白原,在收得率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名列前 茅。
静丙和白蛋白作为公司血制品业务板块的另外两大收入来源也表现出色。 2023 年公司静丙批签发达到 66 批次,白蛋白批签发 74 批次,签发批次市占率 分别为 5%和 1.5%左右,2023 年,公司总营收的 30.64%和 30.18%来自这两种产 品的销售。其中静丙贡献营收 4.48 亿元,同比增长 16.78%,产品毛利为 2.96 亿元, 毛利率为 66.61%;白蛋白贡献营收 4.38 亿元,同比增长 16.52%,产品毛利为 2.87 亿元,毛利率为 65.39%。二者在公司的产品组合中均呈现出良好的增长趋势和盈利 能力。
2023 年公司实现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CC)批签发 65 批次,人凝血因子Ⅷ批 签发 49 批次,狂免批签发 4 批次,实现了较好的产能释放。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市场 份额位于行业第三,全年收入达到了五千多万,尽管在整体收入中所占比例不大, 但对利润的贡献很突出。人凝血因子Ⅷ于 2023 年 5 月上市,正处于爬坡期,未来 随着市场推广,有望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极。
除了现有的 9 个品种之外,公司在研产品中还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 高浓度(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C1 酯酶抑制剂(C1-INH)等多个品种。其中静注人免疫球蛋白(10%)作为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产品,进展最快,已完成临 床研究,计划在 2025 年进行上市。此外 Vwf 因子预计在 2026 年上市,C1 酯酶抑 制剂计划在 2027 年上市。随着在研管线的不断推进,公司产品种类将不断丰富。公 司持续抓好产品创新,集智攻关、周密组织,在科研平台维护与建设方面,通过培 育、升级等举措,不断完善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大经费投入,激发创新活力。
2.3 浆站资源积极拓展,内部整合持续推进
2023 年我国新增在营浆站 33 家,全年共采集血浆 12079 吨,同比增长 18.6%, 目前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形成了以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派林 生物等千吨级大型企业为第一梯队的竞争格局,其中上海莱士、天坛生物、华兰生 物 2023 年合计采浆量 5200 余吨。
积极拓展浆站资源,单站采浆量和总采浆量逐年攀升。 公司现有单采血浆站 16 家,其中在营浆站 14 家。其中阳城浆站于 2023 年 6 月正式获得采浆许可,其余 13 个浆站均为成熟浆站。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 14 个 在营单采血浆站分布在江西省(10 个)、四川省(2 个)、海南省(1 个)和山西 省(1 个)。在浆站拓展方面,公司全面梳理全国范围内可设置浆站区域,明晰拓 展规划,找准主攻方向和匹配策略,聚焦重点省份,借助华润平台持续整合内外部 资源,完成多省实地调研、选址及申请材料递交等工作。 2023 年 9 月,公司进一 步获得江西省卫健委下发的《关于同意泰和县设置单采血浆站的批复》和《关于同 意乐平市设置单采血浆站的批复》。公司将采取先租后建、标准化建设等措施,预 计于明年中期完成这两个新浆站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届时,公司在营浆站的总数将 达到 16 个。
公司多措并举推动血浆采集深挖单站潜能,进一步提高浆站运营管理水平与效 率,促进浆量提升。2023 年,公司原料血浆采集量约为 467.3 吨,同比增长 6.47%。 从公司平均在营单站采浆量来看,2018 年至 2022 年间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23 年达到 33.38 吨。
被华润医药纳入麾下后,公司开始剥离非血液制品业务。公司在 2023 年 8 月 29 日召开董事会和监事会,以及在同年 9 月 15 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决定转让广 东复大医药有限公司 75%股权。同样地,公司在 2023 年 9 月 26 日召开董事会和监 事会,审议通过了转让贵州天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9.681%股权给华润双鹤药业股 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公司剥离复大医药和天安药业解决了与控股股东华润医药的同 业竞争,实际上也属于华润医药的内部整合。
公司血制品业务的营收和毛利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23 年血制品板块实现 营收 14.52 亿元,相比 2021 年的复合增长率达 9.5%;实现毛利 9.01 亿元,复合增 长率为 8.2%。与此同时,非血制品业务营收和毛利逐年下降。公司聚焦血制品主业, 积极剥离非核心资产,持续优化业务布局,轻装前行。通过精简业务结构,公司将 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在聚焦主业的同时,公司将紧跟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 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开创血制品业务崭新篇章,前景广阔可期。
此为报告精编节选,报告PDF原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