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公募基金特征有哪些(公募基金市场表现与变化特征解析)

一季度公募基金总体规模稳步提升,增速有所放缓,新成立基金规模整体下行,但3月份有所反弹。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下行。在通货膨胀预期和美联储加息双重约束下,公募基金整体业绩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不过,经过近期的调整,市场估值逐步趋于合理,组合投资可选取优质股票基金标的适度布局。

总体规模稳步上升,新成立规模下降明显

(一)总体规模稳步上升

截至3月29日,公募基金总体规模已达222941.60亿份,同环比增长16%、2%;基金净值260236.57亿元,同环比分别增长19%、1%,基金数量达到9515只。从结构上来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净值占比分别为10%、24.29%、26.68%和36.59%,债券基金占比持续上升,货币基金占比则不断下降。公募基金整体规模增速放缓主要受新成立基金同比下行和整体市场业绩表现不佳等因素影响。

(二)新成立基金规模下降明显

截至3月29日,一季度新成立公募基金2518.82亿份,同环比下降76.42%、60.11%。其中,2月份是近一年低点,成立规模仅为337.67亿份;3月份市场有所回暖,成立规模为992.96亿份。一季度新成立基金规模大幅下降主要与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相关,市场情绪快速回落。3月16日,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会议,对市场关心的热点问题予以回应,对稳定市场预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成立基金有所回暖,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新成立债券基金规模占比快速提升

从结构上来看,新成立基金份额中,债券类基金占比由年初的11.58%快速上行至3月份的58.02%,混合类基金占比则由年初的69.34%下行至32.19%,股票类基金占比则由9.82%进一步下降到4.50%。新成立债券类基金快速上行主要受当前货币政策宽松影响。从利率水平上来看,年初以来短期利率DR007处于2.0%左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则在2.8%左右,整体水平偏低。在央行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MLF利率和LPR利率调降、宽信用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中债国债指数和企业债指数分别上行1.05点和1.38点。

商品类基金业绩较好,股票基金业绩相对较差

为便于比较,剔除因规模较小或运作时间较短对短期业绩产生的随机扰动,我们选择成立一年及以上,且规模达到5亿元以上的公募基金为基数进行业绩比较。从一季度整体业绩来看,原油、煤炭、黄金等涉及商品类的QDII基金、另类投资基金和被动指数基金表现较好,股票基金、偏股类混合基金表现较差。

(一)商品类基金整体表现较好

一季度,由于供需因素导致石油价格不断攀升,俄乌冲突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原油供给短缺和粮食供给短缺的担忧,IPE布油期货结算价一度逼近130美元/桶,达到近年来的高点。受此影响,原油、黄金及农产品相关的基金表现较好。其中,华宝标普油气A人民币近3个月收益率38.64%居首。

(二)部分行业类被动指数基金表现较好

从被动指数基金的情况来看,煤炭、房地产和红利类指数基金表现较好,近三个月实现正收益基金11只,占比为3.13%。其中,排名靠前的国泰中证煤炭ETF、华泰柏瑞红利ETF、南方中证全指房地产ETF主要涉及行业均为煤炭、房地产等行业。

(三)债券类基金整体表现稳健

从债券基金来看,中长期纯债基金近三个月实现正收益基金1178只,占比达到96.88%,收益最高的为民生加银汇智3个月定开,收益率达3%;偏债基金实现正收益基金12只,占比达到4.29%,收益最高的为安信民稳增长A,收益率达5.08%;混合一级基金实现正收益基金16只,占比达到23.88%,收益最高的招商产业A,收益率为0.74%;混合二级基金实现正收益基金17只,占比达到7.46%,收益最高的泓德裕泰A,收益率为1.90%。

(四)股票类基金整体表现较差

从股票基金情况来看,普通股票基金近三个月实现正收益1只,占比为0.39%,收益最高的为创金合信资源主题A,收益率为4.03%;偏股混合型基金实现正收益11只,占比为1.27%,收益最高的为万家精选,收益率为25.34%;灵活配置型基金实现正收益24只,占比为3.48%,收益最高的为金元顺安元启,收益率为10.59%。从收益较高的基金重仓持股来看,仍是以煤炭、房地产等股票配置为主。

市场扰动因素依然存在,资产配置策略可适度调整

从组合投资策略来看,稳增长仍是当前的政策主线,通货膨胀和美联储加息仍是当前资本市场面临的两大扰动因素。不过,国内经济基本面仍较为稳固,当前政策导向为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股票基金可逢低布局。

(一)稳增长仍是当前的政策主线

自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稳增长为当前工作主线后,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发力。国务院金融委在3月份进一步明确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的导向。从3月的PMI数据来看,受国内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和国际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总体景气水平有所回落,预期稳增长政策仍将持续发力。总的来看,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国内通胀水平总体可控,短期疫情等因素扰动不会改变国内经济走向。

(二)需关注成本型通胀与美联储加息等外部因素的市场影响

当前俄乌冲突仍在持续,美欧等国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的制裁,国际油价大幅波动,高油价推升通胀并阻碍了全球的经济复苏。美国2月CPI同比上升7.9%,欧元区也达5.8%,均创近30年以来新高。叠加逆全球化、地缘政治等因素,全球进入高成本时代。美联储已开启加息进程,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达2.40%,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已缩小至30BP以内。在通胀压力下,主席鲍威尔称必要时将单次加息超过25个基点,中美利差势必将进一步缩小,从而可能引发资本外流。根据招商证券的统计,2月境外机构减持国内债券802亿,占境外持债总规模比例的2%。若中美利差迅速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国内货币政策空间将受到挤压,债券市场压力较大。

(三)资产配置策略可适度调整

总体来看,稳增长仍是当前的政策主线,通胀和美联储加息等因素将对国内资本市场产生扰动,组合投资策略可做适度调整:在股票投资方面,随着市场的调整,部分蓝筹类股票估值已趋于合理,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股票基金可逢低适度布局;在债券投资方面,考虑到当前中美利差已大幅收窄,需适度减配债券类基金;在商品投资方面,考虑到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不稳定因素有所增加及通胀不确定性影响,可适度配置黄金类基金以对冲部分市场风险。而石油价格在经历大幅波动后仍将回到由供需双方决定的格局,可适度减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