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乌冲突继续上演,全球农产品处于动荡局面,大宗商品仍高位运行。南美大豆因干旱减产,制约全球大豆供应量,美豆需求增加,在此有利条件下再走新高。当前全球通货膨胀,加之我国疫情严峻,豆粕价格再次挑战人们的底线,再站新高位,饲料行业逼迫无奈,造成饲料涨价潮愈演愈烈。
国际方面:
美国农业部(USDA)周四,即3月24日公布的出口销售报告显示,3月17日止当周,美国2021/2022市场年度大豆出口销售净增41.22万吨,较之前一周减少67%,较前四周均值减少70%,市场预估为净增50-130万吨;美国2022/2023市场年度大豆出口销售净减少1.3万吨,市场预估为净增30- 80万吨。美国大豆出口装船54.92万吨,较之前一周减少23%,较前四周均值下滑38%。其中向中国大陆出口装船16.17万吨。美豆整体销售量不及预期。
美国咨询公司埃信华迈公司本周发布报告,预计2022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8858万英亩,高于1月26日估计的8780.5万英亩。这也要高于去年播种面积8719.5万亩。对于当前大豆供应存在大缺口的利好形势下,加之当前化肥上涨幅度大,预计美豆播种面积将会增加。
本周,美豆期价重心继续大步向前,虽然并未突破前期高点1759.25/蒲式耳的高位,但再涨至1700美分/蒲式耳之上。目前巴西大豆收割进度近7成,阿根廷大豆即将开始收割且天气较好利于大豆生产的开展而结束,南美干旱天气导致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国际买家转向美国大豆市场;当前化肥等成本走高,波及大豆价格上涨;加之俄乌冲突尚未停火,两国的春播面积可能会减少,全球农产品供给将受影响。因此,在如此强劲的内销及出口需求支撑下,美豆偏高强震荡走势。
此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对美国4—6月天气展望干旱及高温天气可能同时发生,美国新季大豆一旦天气出现问题,各种炒作因素也会破茧而出,美豆充满想象空间。
巴西方面,外媒3月21日消息,咨询机构AgRural发布报告显示,截至上周末,巴西农户的2021/22年度大豆收割工作已经完成69%,去年同期为59%,往年平均进度为61.6%。最新收割进度较之前一周提高5个百分点。
3月24日,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称,截至3月19日,巴西2021/22年度大豆收获进度达到80.2%,高于一周前的63.1%,也高于上年同期的60.1%。2022年3月份巴西大豆出口量预计为1290万吨,和一周前预估持平,低于2021年3月份的1491万吨;3月豆粕出口量为184.5万吨,低于上周预测的201.1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26.9万吨。
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战争令化肥市场陷入混乱,大豆播种投入成本高,以及肥料价格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农民不愿将2022/23年度大豆作物的大部分提前销售出去。加之巴西等产区的大豆关键生长期已过,减产情况较为普遍,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局势加剧。
阿根廷方面,外媒3月19日消息,阿根廷政府《官方公报》上公布,正式提高了豆粕和豆油的税率,从31%调高到33%,有效期持续到2022年12月31日。在20日发布公告称,从2022年3月21日零时起,可以开始进行豆粕和豆油的出口登记。但此加税受到质疑,阿根廷谷物出口商和加工商协会(CIARA-CEC)强烈反对政府加税,称其威胁到该国的大豆加工行业。
3月23日,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将阿根廷大豆产量预测下调了110万吨至4200万吨,与美国农业部3月份预测的4350万吨产量相近。
阿根廷认为种植玉米的收益更好,减少大豆的播种面积。本年度大豆播种面积为1630万公顷,低于2020/21年度的1690万公顷。播种面积的减少,加之前段时间干旱天气的影响,产量大减已成定局。阿根廷大豆播种始于10月底,收获从3月份开始,5月份结束,后期阿根廷的收割量有待关注。
国内方面:
当前国内豆粕供应紧张,大豆到港数量减少,油厂停机等豆现象再度上演。针对国内近期粮油市场运行状况,国家相关部门将加大政策性粮油拍卖力度,以满足市场供应。中储粮保持每周两次国产大豆拍卖节奏,3月24日进行的29265吨国产大豆拍卖成交率为12%, 3月29日将继续进行25889吨国产大豆拍卖。当前国储收购与抛售同步进行,国储仍是国产大豆市场的重要调控主体。
3月25日国产大豆现货均价(单位:元/吨)
受国际大豆影响,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价格整体平稳运行。当前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国内疫情大面积散开,反反复复,物流大受影响,当前供应紧张,预计后期仍稳中带强走势,下跌几率较小。
近一周大豆到港库存变化
3月25日,大豆港口库存有681.67万吨,较上一日增加1.28万吨;最近一周,大豆港口库存累计减少0.70万吨,减少幅度为0.1%;最近一个月,大豆港口库存累计减少34.18万吨,减少幅度为4.77%。当前国际原油仍占高位,运输成本增加,销区接货积极性不高。加之疫情在我国再度蔓延,大部分地区防控升级导致物流受阻,大豆到港量大受影响。油厂停机等粕现象再度启动,导致油厂维持较低的开机率和压榨量。有消息称,后续4—5月市场预期大豆到港数量逐步回暖,但疫情仍很严峻,目前港口存在拥堵的状况,可能会延迟到港。
近一周,国内豆粕期货、现货双双创历史新高,期货首次站上4400元/吨高位,现货抵达5400元/吨,内行人称豆粕价格可以与大豆相媲美。虽说目前价格已经站较高的位置,但由于国内疫情四处蔓延,防疫管控升级,物流运输大受影响,库存低位运行,不少油厂因缺豆而停机等豆。还有养殖端怕出现断粮现象,只能高价被动拿货。加之全球大豆供应紧张,且国际原油仍处于高位,支撑目前高企的价格。即使后期进口量回暖,大概率也体现在基差的回落上,在美豆的成本支撑下,价格坚挺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综上所述,南美大豆因干旱天气影响,产量大减已成定局,虽然天气转好,但从目前收割进度来看,估计本年度产量较上年度将下跌4成左右。加之南美产区大豆关键生长期基本已过,天气炒作再度掀起巨大风浪的可能性不大。当前国际需求更多的将目标转向美国市场,美豆价格再度走高,同时带动我国大豆进口成本,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下国内豆粕价格再创新高。此外,俄乌冲突不仅带动国际原油上涨,还加剧农产品市场供应担忧,国际市场粮油价格居高不下,搅乱国际粮油市场,在当前全球农产品价格强势运行的背景下,豆价维持高位存在较强支撑。有专业人士发出感叹,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什么时候才能结束,稳定的国际粮油市场什么时候才能恢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