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9月3日发布2019年第37号公告,决定自2019年9月6日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税率为10.6%-287.2%,征收期限为5年。这对我国生产企业有啥影响呢?
全球最大两个苯酚生产国为美国与中国,主要生产企业包括INEOS、三井、中石化、FCFC、长春、锦湖、CEPSA等。从全球贸易流向看,北美、西欧、东北亚均为主要的流出地,美、日、韩、泰、中国台湾是重要的输出地,而中国、印度则是重要的流入国。
我们来看下今年5月份和这次的税率对比。
可以看出,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苯酚征收的反倾销税比率加大,自此美国苯酚流入到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微乎极微;同时,对原产于欧盟、韩国、日本及泰国的进口苯酚征收的反倾销税比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
受此影响:
- 中国进口产销国的进口量将会发生变化。
- 中东、新加坡及台湾等地不在影响范围内,或借机加大进口量。
- 进口贸易伙伴将会重新定位,苯酚进口格局也将重新洗牌。
近几年,国内苯酚进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且进口依存度也呈现上涨趋势。2018年国内苯酚表观消费量大约231.37万吨,进口量41.87万吨,进口依存度18.10%。此次征收反倾销税落地,且覆盖主要进口国家,将对苯酚进口量形成明显压制,直接利好国内苯酚生产企业。
除此之外,苯酚下游的稳定发展也使行业前景明朗。苯酚下游主要有双酚A、酚醛树脂及环己酮,苯酚-双酚A-PC链条提升稳定,苯酚制环己酮行业稳健发展。
- 双酚A增长明显,预计增长总量在50-80万吨/年,增长主要来自于工程塑料对金属材料的替代以及PC产业在汽车、电子、桶装材料等领域的大量使用。
- 随着酚醛树脂在保温材料,耐火材料及绝缘材料等新领域的使用,期盼酚醛树脂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宽,也将会是苯酚下游的又一增长点。
- 随着己内酰胺成本的降低,该材料在纺织行业的添加比例将得到提升,致使苯酚法制备环己酮在高速纺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2019年,如若长春化工及浙江石化新建双酚A项目顺利投产,届时双酚A总产能将达到180.5万吨/年,产能年度增长率在25.35%;江苏威名石化两套15万吨/年的苯酚制环己酮装置将于5月份量产,届时国内苯酚制环己酮产能将达到70万吨/年,产能年度增长率在75%。
下游发展必将带动苯酚产业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更新生产技术,使苯酚产业摆脱政策保护,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未来新增产能近百万吨
苯酚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取酚醛树脂、己内酰胺、双酚A、己二酸等化工产品及中间体,在化工原料、烷基酚、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医药、农药、香料、染料、涂料和炼油等工业中有着重要用途。
苯酚产业链及上下游占比
目前,我国苯酚产能为263.5万吨/年,2012-2014年产能急速扩张,2015-2017年无新增产能,由于高桥石化10万吨产能关闭,2017年产能较2016年略微下降。近几年产能及产量如下图所示。
从区域分布看,上海与江苏地区产能近乎占据了全国的一半产能。未来新增产能主要有浙江石化一期65万吨/年酚酮项目,计划今年投产;利华益维远化学、聊城鲁西聚碳酸酯、江苏瑞恒信材料等企业也将上马酚酮项目。
苯酚反倾销史
·2004年2月1日
商务部开始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
·2010年1月31日
商务部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继续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5年。
·2014年7月30日
商务部发布公告,自2015年1月31日起,对原产于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地区的进口苯酚所适用的反倾销措施终止实施。
·2018年3月26日
商务部发布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
·2019年3月22日
商务部决定将调查期限延长6个月,即截止日期为2019年9月26日。
·2019年5月27日
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反倾销调查的初步裁定,应依据裁定所确定的各公司保证金比率为11.9%-129.6%。
·2019年9月3日
中国商务部公布,对原产于美国、欧盟、韩国、日本和泰国的进口苯酚征收反倾销税的实施期限自2019年9月6日起5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