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字头爆发,被一个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的消息刷屏了。
别管能不能理解中国特色估值,先理解中国特色股市是什么?
是政策驱动,题材驱动,以及资金驱动的多重影响下的市场。
都说巴菲特来中国投资都未必赚钱?为什么?
因为他一定不理解中国特色。
昨天写了黑天鹅的影响,今天果然高位票全崩了
这个现象本身就是一个中国特色。
所以套用到中国特色的估值框架里面,你就可以举一反三了。
首先就是政策驱动。
政策驱动下,举个例子,比如军工和信创。
你可以用PE去估值吗?显然是不能的。
毕竟短期内都很难爆发业绩,但未来爆发起来就很凶猛。
这就是中国特色。
再比如,题材驱动,比如感冒药和抗原的炒作。
你能用当前一个月的业绩去按计算器吗? 显然是不能的。
因为可能后续又不用吃了,或突然不用大规模测了。
这也是中国特色。
再比如资金驱动下,各种龙头股妖股,有任何一项传统的财务数据值得股价翻倍吗?没有。
只是因为市场合力选择了他,不需要任何基本面的分析。
这还是中国特色。
所以我认为中国特色估值,应该从两点来考量。
第一:脱离传统欧美估值体系,一切以国家导向为准。
什么PE, PB,ROE都不需要。
国家要发展的行业,虽然无法直接用数据量化,但可以意会。
以后建议券商APP可以开发一个参考值,叫做政策驱动权重,作为估值的锚。
或者用一个半导体板块中的估值法,即行业地位法。
很多做半导体的专业投资者,从来不看业绩,只看公司在行业地位,是不是一家独大,产品是不是市占率靠前。
是老大的话,别说业绩亏1年了,亏3年都行。
只要他的行业地位始终是老大,后排的始终跟不上。
那就有长期配置的价值。
所以理解中国特色估值,就应该先从欧美体系的估值框架中跳出来,不再以业绩作为第一优先,也不要考虑什么现金流好不好。
真正回到国家哪里需要,公司就往哪里靠的方向上,做到极致!
比如当年口罩到处缺货的时候,很多公司就临时转行去生产口罩,解决了很多问题。
过去可能会认为这种动作毫无意义,未来在中国特色估值体系下,说不定就会发生很大变化。
举个例子,比如国产之光中芯国际,只说业绩那只能说普通的很。
但要说中国的需求,那中芯国际当之无愧的国产之光,未来这种中国特色估值的变化,需要各路机构们的共识,而不仅仅是靠口号。
资本市场和机构也在学习并理解国家的驱动方向,这是一个长期的磨合过程,普通投资者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第二:脱虚向实,这是未来20年的中国核心风向。
过去的20年属于房地产,未来的20年属于制造业。
如果不理解这个变化,就一定不理解中国特色估值。
为何我长期坚守在新能源,哪怕经过一段时间回踩后,又有很多人开始嫌弃新能源了。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在国运的方向上,我可能会损失一点短期利润,但会拿下长期的回报。
很多人都知道人生发财靠康波,但没有深刻理解康波已经在你面前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煤老板抓住了大宗商品的牛市,巴菲特他出生在康波的回升期,比尔盖茨抓住了全球经济的繁荣期。
他们能成功,只是因为抓住了正确康波周期,在正确的行业上押注并坚持下去。
现在道理都不难懂,甚至国家发展方向股民几乎人人都知道,但就是做不到是为何呢?
就是因为在陪伴行业成熟,陪伴公司成长的路上,注定是很寂寞的。
如果过去20年一直在投资房地产的人一定能理解这个说法的,能吃完地产红利的人凤毛麟角,多数买房者都是赚了不到一倍就跑了的。
能坚持拿到7-10倍房价空间的,有几个是频繁炒房的?
所以未来20年的制造业黄金20年也是一样的结果。
坚守制造业的人,是回报最高的,而进进出出的人,能拿着几十个点的短差就很不错了。
说完,最后用一段简短的话总结。
中国特色估值两点:
第一,舍弃传统估值法,别看业绩,看国家需要。
第二,脱虚向实,选择大于努力,一定要在制造业上押重注才有厚报!
未来回头看,可能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好。
那就是投资者对长远趋势的判断能力上的不足了,也缺乏耐心,是需要长期修炼提升的。
中国特色估值体系!知易行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