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期和大幅的货币超发没有引发,中国严重通胀问题,其中的原因有三个啊,第一个问题,一定要意识到,在现代债务货币制度之下,谁向银行打借条,谁就会首先拥有货币,而首先拥有货币的人消费,实际上是有限的,打个比喻,第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的数额是10.6万亿啊,那么谁是10.6万亿这个债务,这个债务借条的,借贷的主力呢,是对公贷款,我们看到统计数据上说,企事业单位贷款猛增了8.99万亿,也是,也就是说在10.6万亿中间,对公贷款占了8.99万亿,占比接近84%,当然剩下是居民贷款增加了1.71万亿,占比才16%,换句话说,企事业单位是首先拿到84%的新增货币的,他们拿到货币干什么,当然是买设备,买原材料,然后付租金,付水电,包括缴纳税务,还有发工资,还有借新还旧等等,然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周期之内,慢慢把钱花出去,注意啊,在所有开支中间,除了发工资这一项之外,还有一部分借新还旧其实就是资金空转,其他的绝大多数项目,这个钱花出去,实际上钱是从,某一个单位的银行账户转到另外一个单位的银行账户,是公对公转款,所以我们看到,货币超发的最大部分,或者叫最大的受益者是单位,或者叫企业,企事业单位啊,也包括企业主,而老百姓拿的工资,这个占比是非常低大约不到百分之十,那么企事业单位,它对最终消费品没有太大的需求啊,而企业主呢,当然人数是有限的,数目不够庞大,所以他们虽然挣到了钱,但是不足以支撑整个消费市场的复苏,这就提出了问题,货币超发的问题出现在哪,出现在创造货币,然后进行分配过程中,既缓慢又严重的不均匀,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啊,超发货币诱发了严重的经济结构失衡,我们看到一方面,超发货币会刺激那种,没有资源约束的产业部门,迅速扩张产能,马上出现产能过剩,比如说服装家电这些行业,你很容易扩大产能,扩大产能之后卖不动了,所以他们只能以打价格战来求生存,结果呢是企业的利润越来越微薄,你企业挣不到钱,你工资就涨不上去,所以反过来加重了货币创造中那个,分配不均匀的状态,当然这就会削弱老百姓的实际购买力,消费能力不行,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另外一方面,结构失衡是什么,超发货币又会导致那些受到稀缺资源约束的这些产业部门,他们的产品的价格会猛烈上升,比如说教育,医疗,养老,房地产等等,他们都分别受到了资源的严重制约,房地产受土地制约,养老医疗受医院医生的制约,教育受到教育资源的制约,它不可能随着你货币刺激而猛烈扩张,所以价格必涨,结果呢,这一切会导致老百姓的生存成本大幅攀升,生存成本攀升之后,当然会进一步削弱老百姓的消费力,还有啊,超发货币还会大幅的提高土地,资源,原材料的这方面的成本,然后是所有类型的企业的成本都显著上升,企业成本上升了,利润变薄了,当然会压制工资的上涨,反这反过来说明同样的道理,就是所有这一切都挤压了老百姓的消费力啊,第三个原因,正是由于经济结构失衡,就是靠自发的经济力,没有办法支撑这么高的GDP增长数字,才会迫使各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必须要大规模投资来支撑GDP的数字,但是我们想想看,地方政府和国企的投资投资逻辑,与民营企业和老百姓的投资逻辑不太一样,民营企业和老百姓花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钱,所以他们遵守的基本原则是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自己花自己的钱能不心疼吗,啊,但是地方政府和国企某种意义上花的不是自己的钱是国家的钱,所以他花钱的时候没有心痛的感觉,当然这么一来就比较容易造成投资的浪费和贪污,我们最近看到很多新闻,谈到了贵州的负债还不上,这就是个典型的案例啊,投资浪费和贪污导致债务堆积如山,最终结果是宏观杠杆率不断攀升,宏观杠杆率攀升了,债务负担太重,反过来又要求更低的利率和更大规模的货币超发,然后就回到了第一个原因,重新回到这个循环,第一个循环,所以我们看到1233个原因,共同的效果就是在挤压消费啊,导致消费力不足,消费力不足也就是货币换手速度慢,体现为货币流动速度不断的在下降,在这种情况之下,物价自然难以上涨,那么这个病因在哪,我认为病因在货币太宽松投资太多约束太少导致投资越多贪污越多,人们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利率越低越好,信用越宽松经济就越繁荣,实际上这是忘记了,一个普遍的道理,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没有什么事是绝对的,你以为降低融资成本就一定对经济有好处吗,你没想到会刺激泡沫,同时导致贪污越来越多,你以为信用越宽松,经济就越繁荣吗,实际上你没想到投资浪费和贪污,你没有想到所有这一切,使得整个的消费力是不断的萎缩的,那么我们来看现在情况,是三年疫情之后,可以说经济经此大病啊,应该说大病一场,我觉得现在状态是需要慢慢的调养,不能随便的乱用猛药,这个时候应该学学老中医的治病的思路,先去病因再调整结构,慎重投资,先杜绝贪污后在搞投资,不能彻底杜绝贪污就不要在搞投资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