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概念近期催化不断,9月22日华为全连接大会举行,在《华为云机器人平台,携手共创具身智能未来》的专题演讲中,探讨未来将如何探索具身智能,打造智能机器人,迎接下一个AI浪潮。9月24日,特斯拉发布官方视频,更新了其在人形机器人方面的研发进展,此次展示再次凸显端到端算法在人形机器人应用端的不断成熟。9月25日秋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环球时报等将进行同步直播,华为科技概念这把火再添新柴,华为机器人概念,有望成为市场新的关注题材。#时事热点头条说#
华为入局有望引领人形机器人赛道
自特斯拉发布人形机器人Optimus以来,小米、三星、智元等科技巨头也纷纷加入人形机器人行业中,人形机器人行业具备广阔发展空间。对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而言,除了成本价格较高的零部件需要降本外,软件端数据采集与模型训练也抬高了成本,在当下人形机器人厂商逐步增多的背景下,亟需具备云计算、大模型解决方案的企业入局。
华为在这种背景下入局机器人概念,也是理所当然,华为是我国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在云平台、盘古大模型、毕昇编译器等领域具有深厚积累。华为机器人发力方向是云平台,类似华为汽车发力方向是车机,并不直接自己下场做机器人,而是为企业提供华为云机器人平台,助力企业制造开发、集成以及使用机器人。华为申请了大量关于机器人的专利,并在东莞成立极目机器人公司,注册资本8.7亿元,有望引领人形机器人赛道。
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大模型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了机器人感知、决策、控制系统的技术供给,在降低软件开发门槛的同时拓宽了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望驱动机器人真正实现具身智能。而具身智能机器人作为自洽的智能体,在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方面高度拟人,可以在绝大部分劳动作业场景替代人类,有望极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重构生产力范式。
工业机器人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特点比较
资料来源:IFIND、长江证券
根据高盛预测,在理想状态下,若机器人软硬件在短期内产生重大技术突破,实现具身智能的同时年均降本达到20%,人形机器人全球市场空间有望在2035年达到1540亿美元,接近2021年智能汽车的市场空间,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94%;若是在乐观情况下,人形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望在2035年达到100万台,市场空间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59%;而即使是在悲观推测下,人形机器人市场空间在2035年也有望达到60亿美元。从劳动力替代角度来看,预计2025年-2028年人形机器人厂商达到两年投资回报期,2030年-2035年客户端达到两年投资回报期。
机器人的市场空间可以比拟智能手机或电动汽车
资料来源:IFIND、长江证券
今年以来,国内众多机器人厂商发布了人形机器人产品。7月6日,傅利叶发布了人形机器人GR-1;8月15日,宇树科技发布其首款人形机器人H1;8月16日,智能机器人企业达闼发布了最新版旗舰人形服务机器人XR-4。在诸多科技巨头的持续加码下,我国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展有望加速。
国产人形机器人梳理
资料来源:IFIND、长江证券
华为机器人概念股
云机器人(CloudRobotics)是将云计算应用于机器人的技术。华为运用云计算的强大运算和存储能力给机器人提供一个更智能的”大脑”。可以增强单个机器人的能力,执行复杂功能任务和服务,同时,分布在世界各地、具有不同能力的机器人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开展合作,共享信息资源,完成更大、更复杂的任务。
从2023全联接大会及官网来看,华为在机器人领域布局的是盘古大模型+云服务平台,机器人是硬件端口之一,由合作伙伴开发,在工业、四足、人形上均有应用案例。
科力尔:公司在伺服系统等领域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并成为华为的供应商,伺服系统能广泛应用于机器人与工业自动化、鲤电池设备和光伏设备等。
恒为科技:公司与华为在国产化适配、网络可视化联合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合作。公司机器人有:吊轨巡检机器人、轮式巡检机器人等类型。
富临精工:公司被确定为华为新能源车载减速器及相关零部件产品的供应商,双方未来将围绕核心技术产品及产业资源。
拓斯达:公司积极拓展为华为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机会,工业机器人应用于华为生产线。
高新兴:公司机器人与华为云在行业大模型进行合作,高新兴机器人提供行业数据、语料库以及机器人底层软件和具身智能模型落地支持,共同面向巡逻机器人智能化开展具身智能大模型研发。
安联锐视:公司是华为机器视觉业务的JDM合作伙伴,为华为智慧视觉联合研发制造基地,此外公司作为华为机器视觉业务在珠海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双方合作已两年有余。
拓维信息:公司作为华为首批授权异腾硬件生产制造的合作伙伴,在重点领域探索AI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打造了RPA稽核单机器人产品,在智慧考试领域,公司创新推出了AI智能评分与Al智能巡检系统,通过构建AI智能评分。
润和软件:与华为异腾共同发布了基于阿特拉斯200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解决方案。
软通动力:公司于2020年设计推出了全场景智能客服解决方案”回声”智能机器人具备知识库管理模型训练、自动分词、自动标注、特征选择等多项功能,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实现智能问答、多轮会话。
汉威科技:公司传感器可以用于人形机器人主要应用于机器人人机交互,触觉、力管控、温度感知等方面,并且已经打入华为、格力、小米供应链体系;同时,控股子公司苏州能斯达的柔性纳米仿生电子皮肤,可用在机器人领域、可穿戴设备,目前能斯达的电子皮肤已有小批量商用。
新亚电子: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机器人电缆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供货华为。
人形机器人概念股
绿的谐波:科创板,国内首家量产谐波减速器的龙头厂商。产能及技术优势打造国产谐波减速器龙头。绿的谐波是全球仅有的几家能够规模量产谐波减速器的厂商之一。根据绿的谐波招股书,绿的谐波在国内自主品牌机器人渗透率超过60%,为国产第一。
中大力德:中大力德目前主要产品包括RV减速器、传动行星减速器、各类小型及微型减速电机等,为各类机械设备提供安全、高效、精密的动力传动与控制应用解决方案。
双环传动:高精密齿轮龙头,RV减速器厚积薄发。根据高工机器人数据,2021年双环传动为中国市场份额仅次于纳博特斯克的RV减速器供应商,国产替代初具成果,基本实现机器人减速器产品全覆盖和国产化替代。
汇川技术:国内伺服器龙头,进军智能制造。汇川技术为国内工控龙头,在产品、份额、技术、平台、管理等环节优势凸显,业务覆盖通用自动化、电梯电气大配套、新能源汽车、机器人、轨道交通等领域。运动控制系统方面,相关产品包括伺服系统、伺服电机和运动控制器等。汇川技术打造多元化产品布局,近几年收入快速增长,2018-2021年净利润CAGR=45%。
禾川技术:科创板,禾川科技成立于2011年,主要产品包括伺服系统、PLC等,覆盖了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控制层、驱动层和执行传感层,并在近年沿产业链上下游不断延伸,涉足上游的工控芯片、传感器和下游的高端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
埃斯顿:国内机器人龙头,埃斯顿本身在伺服驱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核心环节已具有较高技术实力,同时相继在2016年对外投资意大利机器视觉公司Euclid填补视觉技术空白,2017年收购英国Trio加强运动控制技术能力。依托内生外延的技术优势构筑护城河。埃斯顿技术实力强劲,产品研发不断推陈出新,已形成以工业.机器人本体为主的丰富多元的产品矩阵。
鸣志电器:步进电机龙头,鸣志电器成立于1998年,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步进电机制造商,同时深入布局无刷电机、伺服系统等领域。鸣志电器产品大多属于定制型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和高端信息化技术领域,50%以上步进电机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