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下空间很小,而向上增速持续。
【策略交流】
1、长周期下寿险复苏趋势明确,未来行业向下空间很小,而向上增速持续。
根据23年一到四月份行业披露的数据:
行业保费:增速从过去两到三年的下滑的趋势回归到了增长(10%左右);
NBV增速:今年以来行业NBV的增速可观。中国太保寿险NBV自3Q22以来连续四个季度增速转正且领跑同业,预计1H23增速为25%,领跑A股上市险企。
业绩循环:销售变好,代理人的收入会提升,增员,留存都会出现好的变化,产生螺旋效应。维持未来行业销售延续同比增长的判断,未来三到五年的增速在10%-15。
2、渠道方面,个险从人头驱动转向绩优系统,人力结构出现明显改善。
当前代理人增速与NBV增速出现背离,即人力总量在下滑,但NBV不一定会下降。未来的关注重点是人力结构,即人员产能指标。
3、银保渠道:贡献显著提升,储蓄险吊打重疾险。
Q1险企银保渠道NBV增速突破100%,换句话说,银保渠道将为公司实现NBV10个点的增速。银行具备大量储蓄客户,在经济增速下行的背景下,居民对于安全性、收益性相对较高的产品有较大的需求。
4、重疾险磨底,储蓄险上行的大时代。
因居民收入预期下滑,惠民保等外部冲击,过去几年重疾险发展受阻。今年以来,重疾险依然疲软。预计未来几年重疾险会继续磨底,短期看很难贡献显著增量。
按照长期限配置的角度来看(25到30年的维度),收益率的复合是3%出头,当前银行存款随着定期利率(2.6%左右)不断往下走的背景下,银行理财只有2%出头,相对而言保险产品吸引力还是比较不错的,凭借吸引力也会推动居民储蓄的转移,从银行存款也好,从别的产品也好,转移到保险产品。
5、行业格局:重新向头部集中。
因为过去多年,小公司侵占了一部分市场份额,未来市场格局会进一步改善。
此前经历过行业粗放发展之后,中小险企凭借相对更激进的产品和渠道策略,对头部公司市占率形成侵蚀,但近年来中小险企被监管、被接管、破产等事件频发, 如幸福人寿、浙商财险、安心财险等公司因偿付能力不足而被监管采取限制增设分支机构、限制开展新业务等监管措施,如新华人寿、中华联合、安邦集团、天安财险等公司因经营不善而被原银保监会接管,如信达财险、民安财险、易安财险等公司因资不抵债而被破产或改制重组。
未来,在长期利率中枢下行和监管趋严的大背景下,中小险企的生存难度持续提升,而头部险企则凭借更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更规范的经营管理举措长期受益。
6、财务:2023年行业的业绩同比增速向好,板块业绩无忧。
7、3.5%预定利率产品或随时下线,但各公司已反馈做好衔接,且收益平稳。
当前市场的不确定性在于3.5%预定利率产品或随时下线,而新产品的销售和收益情况未知。
从监管角度来看,时间步入下半年,3.5%预定利率产品目前仍处于在售状态。
目前险企已在积极布局3%预定利率下的新产品,预计切换后储蓄型拳头产品包括新预定利率下的分红险+增额终身寿险+年金(与万能账户连接);
6月28日,平安人寿上线一款新的分红型增额终身寿险产品一 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23)终身寿险(分红型),与现售拳头产品平安盛世金越(尊享版)终身寿险相比,新产品: 1) 保险责任增加保单分红,客户利益由固定变为固定+浮动模式; 2)预定利率由3.5%变为2.5%; 3)保额增速由3.5%变为2.5%。2.5%仍然高于部分银行理财。
从客户利益来看,以40岁、男性、10年交、年交保费5万元为例,整体看多数年份IRR低于旧产品,部分年份IRR (含分红)与旧产品持平。
新产品上线在一定程度上揭开预定利率调整后公司的产品策略,在行业步入成熟期后,能够明确目标客群、有效把握客需、关注市场、灵活调整产品策略的险企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
【往期链接】
特别提醒:本文为投资逻辑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
#价值投资##股市分析##巴菲持#
巴菲特读书会
价值投资理念、知识经验学习与交流平台,投资风险教育平台。
发现价值,践行价值。书会长期开展独立投研活动,定期发布原创研究报告,组织线下分享活动。
“行稳致远”,秉持“专业、谨慎、诚信”的精神,努力与会员和客户共同实现长期价值稳步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