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认购证有哪些(上海认购证引来各地仿效)

说到股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所谓“见仁见智”也。但对于老上海人来说,讲到这个话题,往往都会提到认购证。其实,作为二十多年前国内发行股票的一种基本形式,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过这种先发行股票认购证,再根据抽签结果发行股票的操作,但在外地现在就很少有人会提到当年发行的认购证,这是怎么会事呢?

一张股票认购证 书写上海财富奇迹

那个时候上海人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个是购买股票认购证,一个是参与房改(旧公房出售)。花30元钱购买的认购证,大致可以获得购买面值1500元的股票(实际购买金额因存在溢价发行因素,通常是发行价的3倍以上),而这些股票在上市后,大都出现了超过500%,甚至更高的涨幅。

1992年版的股票认购证已经有了文物般的价值,当年在黑市炒作认购证的人,大都也已退出市场,但这一页历史仍然被大家所铭记。作为一次对原有规则的突破与创新,在股票认购证上所凝聚的各方智慧、魄力与勇气,是值得钦佩的,即便是到了现在,仍然有它的借鉴意义。

1993年上海股票认购证认购申请表票样

■ 申万宏源 桂浩明(《金融投资报》专栏作者)

认购证效应调动了上海人投资股票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认购证了解股票和股市,成为忠实的股民。如今,上海市民中持有沪深交易所账户的比例是全国最高的,这无疑也得益于当年认购证所带来的启蒙教育与财富效应。

答案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在1992年的时候,老上海人通过买认购证,在不同程度上赚到了钱,有的还借此实现了“小康”,更有的完成了初步的原始积累。对于这样一段颇有“幸福感”的经历,尽管事隔多年,但大家还是记忆犹新,自然很容易被反复提及。而在外地,则基本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2月,最初只有来自上海和浙江的8个公司股票进行交易(史称老八股),由于股票数量少,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新股发行,因此当时它还是属于小众市场,关注的人也不多。到了1992年的春节前夕,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造以及推进资本市场的发展,上海通过银行渠道公开无限额发行了首批股票认购证,这一全新的事物,吸引了不少喜欢尝鲜的上海人,事后统计发行规模约为207万张。而此后又逢小平南巡,国家改革开放的步子大为加快,股票发行规模也随即增加,这样这批认购证的中签比例差不多达到75%左右。简单来说,就是花30元钱购买的认购证,大致可以获得购买面值1500元的股票(实际购买金额因为存在溢价发行因素,通常是发行价的3倍以上),而这些股票在上市后,大都出现了超过500%,甚至更高的涨幅。这样一来,即便是只买了一份认购证(有四次抽签机会),可能也有机会赚到几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巨款。于是,那些认购证买得多的人,也就一下子发了大财。相应的,认购证黑市等,也就随之出现。当然,这一认购证效应,还调动了上海人投资股票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认购证开始了解股票和股票市场,成为了忠实的股民。如今,上海市民中持有沪深交易所账户的比例是全国最高的,这无疑也是得益于当年认购证所带来的启蒙教育与财富效应。

有人说,那个时候上海人的财富积累,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个是购买股票认购证,还有一个是参与房改(即旧公房出售),这倒是很符合事实的。上海没有像江浙及粤闽地区那样有很多人下海经商办企业,但富裕程度与之相比并不差,这的确是与当年发行认购证及率先进行房改有关的。

上海发行的认购证一炮而红,引来各地纷纷仿效,1992年夏季深圳发行认购证,全国各地资金涌入,导致严重的社会事件发生。1993年山东发行青岛啤酒股票的认购证,又一次吸引了各地资金涌入,结果每股股票的中签成本远高于股票发行价,等公司股票上市,很多人发生亏损。上海在1993年也发行了第二批认购证,但这次的认购者就没有上一次的好运了,因为中签率太低,再也不可能创造又一轮的财富奇迹。也因为这样,有关部门逐渐停止了以认购证形式发行新股的做法,新股发行开始尝试其它模式。对于很多地方的投资者来说,因为没有切身的通过认购证赚钱的经历,因此也就逐渐遗忘了它。对于老上海人而言,购买第一批认购证虽然有吃螃蟹的感觉,但毕竟是赚到了钱,因此也就念念不忘。

而今,1992年版的认购证已经有了文物般的价值,当年在黑市炒作认购证的人,大都也已经退出市场,但这一页历史仍然被大家所铭记。作为一次对原有规则的突破与创新,在认购证上所凝聚的各方智慧、魄力与勇气,是值得钦佩的,即便是到了现在,仍然有它的借鉴意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