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务员考试,我发现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就是有一部分同学呢,基本上就是一次上岸或者说,一两次肯定就考上了,也有一部分同学,准备三五年好几年,他就是考不上。这两类同学其实都面临的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对备考的一个理解。理解上去了。其实每个同学都是有上岸的机会的,或者说你都是可以上岸的。
我们说一下上岸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要努力地全部的范围。第一个就是时间,第二个是知识点是否学透。第三个是题海,第四个就是背。那这四大要素呢也是贯穿了我们所有需要努力的和一些你的个人想法,我们一个一个去说一下。
先说第一个时间问题,那这个时间呢,我就给大家举个例子。
很多同学,会觉得这个例子很荒谬,但是用到考公上你就会发现很多人他会这样想。比如说,高考了,你前三年都没有好好的准备,然后到最后一个月了,你说学长,我想考北大,我剩一个月了来得及不?我需要哪些部分可以去冲刺突击一下的。大家通过这个问题就知道了,我给他转换成考北大了就会觉得很荒谬。一个月你就想考北大?我们换到公务员考试上也是一样。现在公务员上岸,越来越难了,因为现在的一个情况大家都考公,岗位的竞争力也会增加,那你就剩一个月了,你一定要在这次上岸。同时,你还需要学长给你一些突击的东西,一些速成法。其实没有那么多速成法,有很多的人,他上岸其实都是脚踏实地的,可能也有那么一两个,它是一个月上岸了或者怎么样,那他一定会有天赋异禀的地方,比如说他记忆力特别好,或者说他的底子特别好,或者说他的运气特别好,蒙的全对了,对不对?那除去这些以外呢?我们就是想一次上岸的,你觉得你的资质就是正常的,那是不是得脚踏实地?所以说公务员备考的第一大前提是你要把你的备考时间先给他预留出来,那还是举个例子说是我们一个月考北大,你想想就很荒谬,那你想一个月你就上岸,你就觉得这事儿容易实现吗?
备考公务员,你想要去背,想做题,想把每个知识点都研究透。你最起码先留出来个三个月。在这三个月的基础上,你再去做一下调整,比如说你记忆力不太好,你得反复的背,那你就再去延长一段时间,或者说你感觉你时间不够了,每天学习时间有限,那你也可以往后延,或者说,你本身底子不错,时间很少,你可以再给他提前一些,比如说我花个两个半月也行,但最起码你得有个90天。
这个时间也算是老生常谈了。我经常讲,但是呢,最近发现很多小伙伴找我咨询的时候还是这个问题,我一个月怎么上岸,你给我一点突击的资料吧?
不可能,尤其是这样想的,基本上上岸的几率很少。
行测和申论,其实备考的准备完全不一样。
行测,你想高分,它其实就是知识点,你学会了就是会,刷题,是为了增加你的速度和稳定度,大家要把这个听清楚,申论呢就是知识点,它相对少,让你积累和熟练的东西非常的多。
行测,更考验你的智商、情商多一些。申论考的是你的韧劲和努力,那所以大家应该也知道了,我们行测不好的根源就是知识点还不行,不是说你刷题的量的问题,是你先把知识点学会,再配合着题海,这样你才能做到。我知道会做,同时还能快速地做。
有很多同学都跳过了这个点,就觉得学基础知识不重要。我用刷题去补就可以了,其实不是的。先有一才有二,你得先学,然后再练速度。你可以自测一下,如果你的行测的正确率总是不满意,你一定要把每个知识点都先过一遍,把真正不会的给它拿出来,然后着重地换几种方法,这个不行,换另一个方法。同时,我接触这么多小伙伴之后我还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伙伴,行测不好,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他喜欢把一些自己的固有思维,错误的思维往题中带,总之就是非常钻牛角尖。
我举个例子,比如说逻辑填空,逻辑填空,它是我们言语中需要你有技巧又有积累的一个模块。缺一不可,那有些同学,首先他积累就一般,实词成语认识的不多,然后呢,技巧也不好,他每次就会钻牛角尖。为什么这个空 a行b不行,他总是在纠结这个辨析问题,但其实质是在这儿吗?实质是我们做逻辑填空是不是要有个搭配?可能a和b的这两个词,或者这两个成语他都对,只是说双选条件下选a,三个空a更合适。然后b呢,稍微逊色一点,但不意味着说a和b的第一个空,它都错了。
很多同学会在这一个点上去钻牛角尖,我举这样的一个例子,其他的例子也非常多,就是陷在自己的小迷雾中出不来了,那会导致越陷越深。
有的时候我们行测学习,他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有一定的阶段,是有瓶颈期的,出不来的,那这个阶段你可能得自己去探索。每个人的瓶颈都不同,
这个探索是需要时间的。然后,你需要去调整自己。有的同学在这个瓶颈期可能直接放弃了不考了。
申论刚才说了它的知识点和技巧,相对少,最重要的是练和积累,那有同学就觉得我这个申论,反正我就直接做题呗。在做题中我再去想它的一些技巧,这样也是本末倒置了。首先你要对申论每一个知识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去做题。从做题中去积累更适合你的整体规律。
这才是一个正确的顺序。但是很多很多同学就为了快,他太激进了,上来就做题,什么原理都不懂,只是一味的做题,这样都是不可以的。所以说知识点这个坎,决定了你的高度是多少。刷题,是为了把这个高度给它稳定下来,同时让你更好。知识点才是根本。
那接下来第三个阶段就是填题海了。首先你知识点差不多了,比如说行测有100个知识点,你80个都没问题了,剩下20个可能就学不好了,那无所谓,我们就通过刷题把你那80个知识点给它刷透了就行,是不是还是要有时间进行高质量题海。那题海的阶段呢?最主要的就是提速加时间,那通过题海还发现一个问题,很多小伙伴问的最多的就是学长,我这个数量关系根本就没有时间做,怎么能让他有时间做呢?怎么办?其他模块快点做呗,正常的话我们就是一道题,一分钟,你在最后冲刺阶段这个时间把控上必须得严格,我就是一道题,我言语可能50秒我就做完了。资料分析稍微慢一些,我一分半一道题也行,但是他们不去把控每道题的时间,到最后你数量关系没得做很正常。所以说呢,你想整体都能做到的话,必须要控制在每道题上。
高质量题海是为你提速的一个稳定器,有了它你才有稳定你才有速度,你才能说大概都给它做到。但是我们所有同学记住了你不要指望说你行测所有部分都得做完。我当时在备考的时候呢,有几个题我也是放弃的。我感觉这时间太多了,不是说我做不出来,而是说相应时间我能做更多的题,能做对更多的。行测还在于一个安排,你要有适当的一个取舍。你在一定的时间内答对最多的你能对的题你就成功了,因为行测目前为止没有说达90多分100的,能达到80多都已经是人上人了,70多分就是尖子生了。一定要注重取舍问题。
申论高质量题海为了什么?首先呢,你这个小题部分要做到很多的积累,这是通过你高质量题海完成的。不要以为说我之前给大家发过那种规范词的积累,你去背就行了,这肯定是有点效果,但不如你自己去积累那样好。所以说你想去把小题做到接近满分的话,或者说你想要满意的话,必须要去熟练它。
快速的去提取一些数据能力,这些都是需要去刷题的。同时呢,这个作文类的,比如说功能写作还有大作文,它最重要的是公文写作要流畅,然后框架要对。同时语句要通顺。
这些东西都是要去多写才能练出来的。你想想你天天只看不写到最后真的,你每写一句话都感觉非常的卡顿那流畅性就会差一些。日常多练才能把这个流畅度给练出来,那包含大作文也是,你只是背了一些素材,然后你不去写的话也是写一句卡一句,他们之间的衔接性就会非常的差,还是一个逻辑问题。这个文笔问题必须得通过笔杆子去练才能练出来。申论一定要多准备一些时间,这些都需要时间。
最后再说这个背阶段,首先背,它可以为申论保驾护航。它是行测的一个冲刺火箭,为什么?申论刚才讲了知识点,它只是占了一部分,大部分还是要去积累,要去完善。要去通顺,那很多东西都要通过背去完成,比如说你不背的话,申论的很多小题,比如10分制你可能只能打个6分,剩下的4分都得通过你去用一些规范语句给它表达出来。那这个大作文也是比如说一共40分,你一点不背的话写得非常地平,即使说框架总论点分论点都没问题,你可能只能拿个20,但你想往30分35分冲,得通过一些论据和精彩度?这就是我们要背的部分去给他补上的。
如果一点不背申论题,可能只能打个六十二三就到头了,但是背的话有无限的可能。所以说背非常的重要,那行测部分呢?首先常识部分要背吧,你的实词成语究竟是针对言语理解的,要背对不对?那这两个部分,如果一点不背的话,你行测也是想往上面冲,那你就得保证其他模块做到完美。但我相信很多同学没有这个保证,所以你得背。
那以上讲的就是这四个阶段的所有的解读,大家也应该知道你该多努力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