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大宗商品走势分析(大宗商品市场出现转空信号)

大宗商品很可能已经转空!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我认为8月23日,可能是6月份以来大宗商品多头市场的结束,和空头市场的开启。(当然观点可能错误,仅供参考,正如一位大师说过的一样,任何模型都是错误的,但有一些是有用的,同样,任何观点都不可能完全正确,希望下面的内容对大家有一点用处)

有这么几个迹象,很值得注意。

第一,大宗商品减仓上涨

最近一段时间大宗商品出现了一些疯狂,以纯碱为主要代表,而在商品价格的顶部或者尾部,这种大涨大跌出现的频率会比较高。另外,如下图所示,文华商品指数连续5个交易日减仓上涨,而正常的上涨是增仓才对。

 

逼仓行情的出现,往往预示着供需的矛盾达到了最为激烈的程度,但是这也意味着可能达到了一个极端,随着价格的上涨,供需矛盾很可能向另一个方向演变,这就是阴阳转换之道。

第二,大宗商品与股市严重背离

最近一段时间,股市的表现非常糟糕,而与此同时,大宗商品价格却持续走高,这种背离是不正常的。一般来说,健康的上涨是股市与商品的齐涨,否则要么商品向股市靠拢,要么股市向商品靠拢。

最近,不仅是A股,全球范围内的股市都出现了下跌。股市反映的是全球总需求的变化,而这段时间支撑商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给端,不管是环保还是投产不及预期、天气因素等等,需求端在6月份以来的上涨中扮演的角色比较弱。

在当前全球紧缩的情况下,显然经济最弱的时候还没有到来,股市向商品靠拢是不太现实的,只有商品向股市靠拢。当经济不好的时候,受到冲击最严重的往往就是原材料端,因为原材料端价格的下跌,才能重新让企业获得利润扩张,游戏是这么玩的。现在,经济本来就不好,大宗商品价格还上涨,企业利润进一步下跌,这个游戏谁也玩不下去了。

第三,原油价格出现见顶迹象

如下图所示,原油价格如今跌破了6月份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原油是大宗商品之母,而走势又相对稳定,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方向标。虽然最近两天的下跌,受到伊朗原油增产以及全球央行年会的影响,未来还需要观察,但已经是一种信号。

 

第四,农产品价格出现见顶信号

6月份以来,大宗商品中,受到供给端冲击最为严重的就是大宗商品,其中以大豆最为明显,已经完全收复了年初以来的跌幅,并持续创下新高。但,最近几日,在大宗商品普遍上涨的情况下,出现大幅减仓,并于昨日大幅下跌。在大宗商品上涨行情中,龙头品种的率先暴跌,往往预示着行情的结束。

回顾2023年以来的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开始于2022年11月,以中国开放为标志,关于中国经济复苏的乐观预期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第二个阶段开始于2023年3月,以硅谷银行危机为标志,中国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以及全球经济衰退预期主导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

第三个阶段开始于2023年6月,以欧佩克+在6月初达成减产协议为标志,厄尔尼洛现象带来的天气炒作,以及供给端的收缩,再加上夏季进入检修高峰期,产能短缺主导了新一轮多头行情。

下一轮行情可能会以伊朗增产以及经济下滑为标志,接下来可能市场会重新定价衰退

从当前基本面的情况来看,在全球紧缩的悲剧之下,如今各国经济均在走弱,对需求端形成冲击。特别明显的是服务业,最新数据显示,德国8月制造业PMI初值为39.1,预期38.7,前值38.8;8月服务业PMI初值为47.3,预期51.5,前值52.3美国7月Markit服务业PMI终值52.3,创2023年2月份以来新低;

上半年受益于消费场景复苏的服务业,不管是中国(中国短期受暑假影响)、美国还是欧洲,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正在下滑,现在的问题是,新的经济动力是什么?

随着紧缩的进行,信贷已经开始收缩,实际利率持续上升,银行吸储成本越来越高,企业贷款成本越来越高,在美联储缩表的背景下,美国政府和企业还要争夺剩余的流动性,企业债务困境越来越严重。在经济不好的情况下,原材料端必须要让渡利润给生产国,这个游戏才能持续玩下去。

最近一段时间,美债利率持续走高,因为美联储的鹰派表态,但更加重要的美国政府在市场上争夺流动性,提高了利率水平。这种高利率的状态下,超额储蓄已经接近消耗完毕,接下来易跌难涨。

中国的情况也就那样,现在的问题是战略转型的阵痛期,房地产的问题解决不了,对需求端短期难有增量,保持住就很不错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