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证监会开出一张18亿的天价罚单,被罚人高勇操纵精华制药(002349)半年时间,非法获利8.97亿元,其中,高勇用来操纵股票股价的16个证券账户中,不乏自然人账户,代客理财由此备受关注。
代客理财市场水有多深?投资人如何有效规避其中的风险?经济导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投资者:
从地下转到专业机构
随着财富的增长,投资者的投资服务需求不断深化,且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希望由专业人员为其提供投资分析建议。
“之前吃过不懂金融又贪图高收益的亏,30余万元一夜间差点打了水漂,现在的理财,安全第一。”24日,济南市民毛女士对经济导报记者这样表示。
毛女士账户中有超过百万元的房屋拆迁资金,回忆起自己的理财之路,她说“交了不少学费”:最开始是信任亲朋好友,把闲置资金外借,到期连本带利归还;后来觉得收益太低,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打着保健品幌子的民间集资机构,“先后投进去30万元,拖了一年时间,公安部门介入后,才追回这笔本金。”正是这次经历让她意识到,理财不是“有了钱就会有高回报”这么简单,而是一件“烧脑”的大事儿。
25日上午,毛女士参加了一场小范围的金融讲座,主讲人是一家私募机构的理财经理,“之前买过固定收益类理财,一年期起步门槛在10万元,年收益在9.5%,私募机构和金交所合作,让投资者感觉挺稳健。”毛女士说,走过弯路才知道,选择理财产品或找理财机构,资金安全是第一位的。
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私募基金共备案73854只,上半年增长了7436只;私募管理人共23903家,上半年增长了1457家;总体管理规模(实缴)由2017年年底的111003亿元增长至126022亿元,增长率为13.53%。
“选择私募机构,我会先查产品是否在省金融办备案,再看账户是否在银行托管,不在银行托管的,会有‘跑路’的风险。”随着接触的理财机构增多,毛女士的风险意识也在增强,“理财真的不是赌博,私下选择理财高手风险很大,一定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她说。
委托第三方理财,是行业公认的金融投资发展趋势。“最好的投资方式是请专业机构,其中基金采用的组合投资方式,风险相对较低。”山东财经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李德荃表示。
机构:
财富管理应定制化
市场上非法代客理财公司及从业人员很多,很多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意识并不高,采访中经济导报记者发现,不少投资者心中有一个疑问:如何做好财富管理?哪种财富管理方式风险更低?
济南工银安盛资深业务发展经理、RFC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张明静介绍说,她所服务的客户中有50%是家庭保障财务问题,30%是家庭保障和子女教育财务问题,10%是解决退休规划的财务问题,还有10%的客户是解决财务管理问题(包括转移策划、遗产策划、债务策划),“无论哪种财务需求,财务规划的需求首先是财务安全,其次是财务独立,最后才是实现财务自由。”
据悉,张明静在帮助客户理财时,前期会对客户进行全面的理财需求分析,“一般是从子女教育、退休规划、家庭保障、财富管理这四个维度来了解客户短期、中期和长期财务目标,再结合客户的理财属性,为客户私人定制理财方案。”她说。
那么,定制化的财富管理方案是否能有效抵御风险?张明静表示,“客户群体中,‘稳健型’的占比最大,在这类客户的家庭财务配置中,一般10%-20%的资金配置保障类账户,30%-40%的资金配置理财类账户,20%-30%的资金配置投资类账户。”
张明静建议说,投资者在财务配置上,应设置四大账户分担风险——现金账户、保障类账户、理财类账户和投资类账户,其中,投资类账户主要目的是实现财务自由,高收益会伴随高风险,比如股票、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等。
这一观点得到了李德荃的认可,他建议投资者进行多元投资降低风险,“尤其是投资类产品,不能盲目轻信股评人士的推荐和预测,不排除其中会有操纵股市的某种动机。”他建议,“要放平心态,对理财机构从业人员夸大或者保本的宣传,尤其要提高警惕。”
警惕20%以上高收益
高勇操纵股票股价风波,为投资者理财敲响了警钟——投资稍有不慎,就会被卷入股票操纵案,严重时甚至会人财两空。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如何能够有效防范和降低投资风险?25日晚间,上述私募基金机构的一名资深投资顾问刘卓认为,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投资标的风险,“尤其要选择靠谱的投资方式和投资平台。”
如何选择?就理财产品收益率来看,普遍呈现下降趋势,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约在4.6%, P2P的收益率在9%-10%,“宝宝类”产品在3.2%左右,“假如有理财顾问承诺20%以上的高收益,并且保证不亏本,就是明显偏离正常范围。”刘卓说,根据央行资管新规,资管业务“受人之托、代人理财”,但禁止承诺保本保收益。由于不少投资者习惯将理财业务交给私募基金机构,因此选择这一类机构,“就要看‘募投管退’,即募集群体、投向哪里、资金如何监管、退出的形式等。”
私募基金管理规范不断完善,据不完全统计,截至本月21日,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将4090家未按时履行信息报送义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作为异常机构对外公示;因失联,公告注销1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目前有145家私募机构处于失联状态;已注销1.4万多家长期无展业意愿的私募机构。
“普通投资者首先要看私募基金发起的产品或项目是否在当地金融部门备案,但也有个别私募基金机构兼营民间借贷、民间融资、小额理财等业务,这些业务极易误导投资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