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矗立于海上百多米高的桶塔、百米长的叶片、硕大的轮毂和发电机机头,让人叹为观止,惊叹于人类利用大自然取得清洁、高效的能源而作出的不懈尝试与努力。
今年上半年亚洲地区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的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产业园顺利下线,它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制、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它的神奇壮观之处在于:风电机组轮毂中心高度达130米,风轮扫风面积3.5万平方米,在设计风速下,每转动一圈,可发电22.8度,单台机组每年可输出5000万度清洁电能。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大约能满足近2万个三口之家一年的家庭正常用电,可减少燃煤消耗1.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3.8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应。
得益于政策的驱动,我国的风能行业正飞速发展。不同于陆地风能受制于占地资源多、噪音污染大的缺点,海上风能由于风力资源多、风能相对稳定,且有效绕开陆地风能的缺陷,因此目前发展速度极其惊人,光2021年我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 16.90GW,同比增长高达 452%。全球每年的新增的海上风电装机超过50%都集中在我国沿海区域,中国已成为海上风电累计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
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巨额的研发、运营投入和采购成本。曾有幸至本地洋口港观摩过海上、陆地风电项目,略有一些了解。最新研发下线的13兆瓦的风电机组成本不得而知,但你可以参考类似的单机10兆瓦项目:一则近期国内长乐外海A区项目风电机组设备的招标采购价信息,你可以看到最低中标单价6080元/千瓦。也就是说1台10兆瓦级的单机风电机组全套设备价格大约在6080万元,考虑到研发成本,13兆瓦推算价格应该至少1亿以上,且不含海上施工安装费。
施工安装成本大约多少呢?陆地10兆瓦以下普遍100多万/台,3兆瓦以下60万~70万/台。海上可就不一样了,10兆瓦级动辄百吨以上的设备须启用特殊的海上风电安装平台,估计新的13兆瓦风电机组需采用我国新一代的2000吨级船舶运输起重平台“白鹤滩”号才能满足,它是专业的对标10兆瓦以上级别的风电机组安装船舶设备。不同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安装环境复杂,受天气影响大,每年平均可施工窗口期仅100多天。据了解,目前国内的海上风电安装船仅有40艘左右,与当下的安装产能相比,显得极其紧缺。一船难求的当下,费用水涨船高,从正常的300~400万/台一路飙到目前的1400~1500万/台左右。至于全国最大的海上擎天柱“白鹤滩”出场费,显然不是普通船舶平台所能仰望的。
所以,这13兆瓦级别的海上风电总费用含设备+安装+运营维护,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初步的调查结论是风机成本仅占海上风电成本的三分之一。随着风电机组的大型化和研发科技的进步,目前基本已实现国产化,成本也一路降低,从10余年前进口的1万多元/千瓦降至当下国产化后的5000~6000元/千瓦,小型机组甚至降至3000元左右/千瓦。
另外为什么风电设备越做越大?因为风机叶片越长,扫风面积越大,发电效率就越高,吊装成本相应被摊薄,海风发电的经济性也更高。业内人士指出:海上风电行业要想真正从补贴进入平价,度电成本还有很大下行空间,在政策、产业的集约化和集成化的驱动之下,成本会不断下探,未来三年内广东和江苏有望率先实现平价上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