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股票的基本面分析(基本面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

日常操作选股时讲的最多的就是基本面,利用基本面可以很好的锚定目标套利。但更多的理解是把市盈、市净、营收、毛利、净利、负债等等当作基本面去分析一只票,这些都是财务报表上的数据,随便哪个证券客户端F10都能一眼看完。以这些数据选股,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参考价值,不需要深入分析,摆在台面上的肯定是最好的,哪怕它全是负数,也是公司能拿出手的最好的数据。当然,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的价值投资,也可以研究一下。


所谓基本面,不外乎三个方面:


1. 宏观导向。


这个范畴属宏观经济方向,受政策指引在市场经济的发展空间。这里不受区域限制,一般用财政、税收、预算、债务、信贷等去做为刺激手段。这个得多看新闻。


2. 行业发展


在宏观调控下,出现的某个行业的作为主导经济的暴力发展。


3. 公司营收


这个看财务报表就行,属于微观基本面。


综合以上三点,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看一只股票的基本面,就是这家公司所在的行业背景有没有政策指引,这家公司在这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是多少,最后才是这家公司的营收怎么样。


举个简单狭隘的例子,十几年前房地产有政策指引,进入畸形发展。某达、某大、某桂园、某湖等巨头在房地产行业开疆拓土,国内富豪排行榜也成了房地产大佬的轮庄局。这个时候选股票的基本面两点就够了,政策+行业地位,至于公司财务报表怎么样,并不重要。像某大负债两万多亿,绝不是在一个财报期出现的吧?


再后来出于宏观考虑提出房住不炒,涉及到调控手段预算、利率、限购等,但开出去的大船怎么可能立马刹车,只能缓缓加码,勒的太紧了还得适当放缓。没了政策指引,房地产踏入没落阶段,也就意味着行业的发展空间受限,这时候选股,即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再优秀,又能怎么样?政策+行业已经不行了,就剩一个微观的公司营收,注定掀不起大浪,独木难支。


所以,看待基本面需要从宏观角度考虑,然后是行业背景,最后才是财报。


但对于中短线来讲,公司财报是一个伪概念,可有可无的存在。解释这一点不得不提一个词---风口。


所谓风口是指因为某些特定原因在某个领域内出现了某些特定需求,这些需求是某些没有被满足的期望,被市场认可,有大批的开拓者积极参与,并形成经济链条,而固有的商业模式就是风口。通常讲的是顺应社会发展、有巨大潜力的行业。


这里的风口可以按行业、按区域、按影响力不同做基础区分。比如海南划定自贸区影响范围在海南本省,风口就不区分行业;比如国家十三五规划科技强国,那么大科技就是风口,然后发酵细分到各个行业;比如ChatGPT,全球性的需求,形成商业模式后,就细分到各个应用领域。

 

 


一些大佬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上天,虽是笑谈,但很贴切。一旦踏在风口上公司的营业状况就没那么重要了,毕竟能看到的财报是过去时,并不代表它在风口时的状态。这时候看基本面主要考虑行业地位。


这里还得解释一下行业和概念。


对于一盘饺子来讲,包饺子用的肉属于农牧饲渔行业,包饺子的属于食品行业,煮饺子的属于餐饮行业。但现在煮好的饺子装到一个盘子里了,需要体现各个行业的特性,就弄个水饺概念,可以完美的把各个相关的行业都囊括进来,不仅有卖肉的、包饺子的,还有卖醋的、卖大蒜的、卖酒的,只要是能搭配饺子的、跟饺子沾边的都拉进来。所以,日常所讲的行业龙头指的是煮饺子的,概念正宗可以是包饺子的也可以是卖肉的。那些个后排指的是配菜,比如有人吃饺子喜欢蘸醋,有人喜欢就大蒜,有人喜欢饺子就酒越喝越有。


弄清楚行业和概念的区别,再来结合实际看。


很多时候出个盘后新闻,第二天基本上行业龙头都会被顶一字,或者大幅高开上板,这是因为隔夜或者周末新闻留给了主力太多的时间去研究,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按照“宏观+行业”去甄别行业龙头。


行业板块持续发酵后就会出现相关的概念板块。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盘中新闻。


在日常操作中经常碰到盘中突发一个新闻,然后相关行业股就会直线拉升,不管发新闻时的分时位置在哪里,都能一两分钟上板。是相关的个股都会拉直线,一片一片的。但拉着拉着有些就掉队了,属于什么情况?这就是突发新闻没有给主力太多时间甄别,看到新闻第一时间做粗略筛选,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上车再说,先顶板占个位置,然后再研究新闻的属性。这也就是为什么直线上板第二天有的就直接摁水下,有的继续顶一字。就像是突然蹦出个哥斯拉,我管你是迪迦还是塞罗,是奥特曼就先上去顶着,能不能打得过后面再说,我TM现在就相信光。


延申讲了这么多,回来接着讲基本面。


选一只票,先要看的不是它的财报,而是它有没有在风口上,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它有没有热点属性,如果没有,那就别看了。如果有,去看它的行业地位,如果是概念,就去看它的组件是不是核心的。如果两点都具备,那么可以加自选观察持续性,财报不用看,在风口上的报表决定不了下一个财报期的数据。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公司一直亏损却也能被炒上天。当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为之,就是常见的公司辟谣我没这东西,但市场的判断是“我说你有你就有”,有种喝多上头了随便哪颗树都不耽误撒尿的意思。也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公司财报很好,股价就是不涨。


因为涉及的面比较广,逻辑有点混乱,简单总结一下吧,基本面全局考虑的话就是宏观+行业+营收,这个是那些价值投资大佬需要研究的。短线客做在风口上的就看行业背景,其他可以忽略,因为已经在风口上了,也就是宏观没问题。

 

 


以上都是常规理解,下面讲一些不一样的理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对待事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操作方式也各有不同。但在大A市场,唯一不变的就是讲故事。


汉字文化又博大精深,同一组数据,不同的表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看到的不一定是本意。在赛道起风的时候,也就是开始讲故事的时候。


起风了,主力说“你有故事,我有酒,咱们就坐下来聊一聊,至于酒喝多少不在于我的酒量有多大,而在于你的故事能讲多久。”


讲故事肯定少不了听众,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噪点,听了个开头,感觉没意思,走开了。听了一半,感觉得去上个厕所,同样是上厕所,有的走开了,有的上完厕所又回来了。讲故事的中途,免不了渲染下情绪,有的也会被吓走。


这属于前排已经挖掘出的,没挖掘的呢?


假如有人在讲铁蛋跟二妮的爱情故事,围观的人一看前排没位置了,就本着狗仔精神,跟踪、偷拍,突然一天狗仔发现铁蛋还跟大丫暧昧,然后这个狗仔就变成了新故事的主讲,大丫就变成了新故事的女主角。


至于补涨,属于故事讲到尾声了,有的细节感觉表达的不够完美,总不能再讲一遍吧?那肯定是不能的,因为有新的故事在等着开场了。于是就把遗漏掉情节的粗描淡写的一句带过。然后换下一场。


对于讲故事的人来说,要什么基本面,只需要给我一个素材,我就能让金刚大战葫芦娃。


那么是谁在讲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讲故事。


区别在于,有的人讲的故事是真的,有的却是真的故事。有的是骗骗别人,有的是骗骗自己,有的是蒙着头,爱谁谁。


比如,CPO这么火,但这东西是什么?干吗用的?长什么样子?几斤几两?甜的还是咸的?没几个人知道吧?我也不知道。


但为什么我们都还在追呢?因为故事还没结束。因为我们都相信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