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agk7000元理财(网友对什么耳机最感兴趣)

关于数据的统计报告,特别是某些出自官方的统计,我们往往会有一种结果跟自己的实际感受有偏差的感觉,比如常常被人调侃的各城市平均工资统计结果,不少网友就感慨自己又被平均了。还有那些逛知乎的,往往会觉得怎么这么多人轻松就上了985、211、牛剑和藤校,遍地都是月薪好几万的人,不禁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网友对什么耳机最感兴趣?这个小调查给你真相

是结果真的有问题吗?这个未必。对于这样大规模的统计,结果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之所以我们会有与自己的实际体验有偏差的感觉,多数是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本身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一种是统计的方法还有欠缺。这两种情况可能单独呈现,也可能同时呈现。

说这么多跟我们今天要谈的耳机选购有什么关系呢?这个还真有点关系。每个季度我们音频部门都会出一次ZDC耳机市场调查报告,这个数据是公司产品库采集之后给我们的,但由于产品类目和特性的划分还是沿用多年前的标准,导致部分统计结果与我们的实际感受有一定的偏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决定自己来做个小调查,用以补充官方报告的不足。

调查的内容主要是耳机的价格、功能、特性,还有对整个耳机市场的看法等几个方面,共11个选择题,有多选也有单选。调查时间为6月27日至7月7日。尽管这样的小调查不可能天天在网站首页重点位置固定挂着让大家投票,但从网友实际参与的情况来看,基本能够反映目前网友对于耳机产品以及耳机行业的主流观点。虽然有一些投票结果出乎我们意料之外,但总的来说与我们的预判比较一致。那么网友们对于耳机产品和耳机行业到底有哪些看法呢?我们下面为大家一一揭晓。

价格、功能、特性是我们调查的重点。前六个投票题目都是关于这三个方面的。我们首先看关于价格的投票结果。

相比以往的价格区间划分,这次调查的价格区间划分更贴近当下的消费水平。从投票结果来看,我们可以明显看出1000-2000元这个价格区间是大多数人比较容易接受的一个价位,76票的成绩也要明显高于其他价格区间的得票。这也与我们此前的预判一致,在耳机ZDC上始终令我们感到困惑的数据,终于在这里回归正常。100-300、600-1000这两个价格区间的得票非常接近,基本持平;300-600、2000-4000这两个价格区间也是基本持平。需要注意的是2000-4000区间的得票数达到了35票,其实还是比较高的,这个价位是很多进阶HiFi耳机的领地,而消费类耳机的常规价位是1000-2000,所以平时我们可能觉得发烧友身边不怎么能见到,但其实他们还隐藏在我们身边。

价格的分水岭在4000-7000这个区间,得票在这之前的100元以下区间有22票,而4000-7000区间的得票是11票,整整少了一半。在过去,4000-7000已经能算是高端耳机了,但在耳机价格动辄上万的今天,这个价位只能算是中高端产品。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人对于购买4000元以上的耳机还是持谨慎态度。有意思的是100元以下的区间得票也不高,这多少说明了人们还是比较认同价格与音质正相关,也说明现在的消费者对于音质的要求有所提高,再也不是随便一条地摊货就能满足了。

现在都在谈消费降级,尤其是在目前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人民币承受着较大的贬值压力,再加上房价的居高不下,碾压了绝大多数人的消费意愿,人们在购买耳机这些非生活必需品时是否还能随心所欲?从100元以下区间的得票相对较低的情况来看,消费降级目前暂时还没铺开,这次调查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总的来说还是比较正常和健康的,但不好说在今后的日子里是否还能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

围绕耳机本身功能和特性的一些问题,绝大部分都与我们的预判相符,不过有些结果也在我们的预判之外。

在耳机扬声单元的选择偏好上,动圈耳机居首并不意外,我们本以为会位居第二的动铁耳机还是不敌圈铁耳机,位居第三。从投票数来看,动圈耳机的得票优势稍微明显一些,而动铁和圈铁的得票数已经比较接近了。圈铁耳机过去市面上的产品比较少,价格也偏高,比如曾经的圈铁王者AGK K3003虽然从多年前刚上市时的一万两千多元降到了如今的将近四千元,但也算不上便宜,而现在随着圈铁技术的逐渐成熟,涌现出了不少圈铁新锐,从高端到入门都有覆盖,像飞傲在今年推出的极具性价比的平价圈铁耳机FH5就受到了人们的热捧,消费者可选择的圈铁产品多了,自然就对动铁耳机的市场起到稀释作用。不过,动圈、动铁和圈铁三足鼎立的状态比较稳定,目前还看不出其他类型的扬声单元有改变这个格局的力量。

佩戴方式方面,头戴式和常规式的得票遥遥领先,而作为后起之秀,全无线(或者叫真无线)式的热度已然直逼传统的绕耳式,我们相信日后人们对全无线耳机的关注度和购买意愿还将持续攀升,毕竟在苹果AirPods的带动之下,体验过全无线耳机便利的人你很难让他再用回有线耳机,除非他确实对音质有比较苛刻的追求。

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现在看起来很火的颈挂式耳机的得票居然还不如挂耳式耳机多,我们原以为喜欢颈挂式的人至少应该跟全无线式的打个平手,小型化无线耳机现在就是以这两种类型为主,但是没想到人们却更青睐更加激进的全无线式。所以,消费者的口味还真的是难以把握啊。

耳机的用途投票结果也比较有意思,音乐耳机的得票最高,这个没什么好争议的。然后接下来是降噪耳机,虽然得票数远不如音乐耳机,但能位居第二说实话也让我们略感意外。当然最意外的是游戏耳机和运动耳机,特别是游戏耳机,居然位列第五!现在玩游戏的人这么多,然而真正关注游戏耳机的人却如此之少,足见这个市场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监听耳机与运动耳机基本持平倒可以理解,毕竟这两个比较偏重专业领域。现在还有一个趋势是耳机的用途变得多样化,一机身兼数职的情况也不少见,所以这道题的设计主要还是以耳机的主要用途为主。

关于耳机的特性,网友们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无线和主动降噪这两个特性已经成为消费者的主流诉求,并且主动降噪的关注度更高。其实从近一两年来各耳机厂商新发布的消费类耳机产品来看,主动降噪功能基本成了标配,“无线+主动降噪”这样的混血耳机越来越受人追捧。以往主动降噪功能主要面向的是商务人士,对于耳机的回放音质并不是特别重视,而现在主动降噪功能则拓展到所有使用人群,在尽量不牺牲音质的情况下加入主动降噪,这对于提升各种环境下的聆听体验有着切实的帮助。

可换线的得票数位列第三,其实这个特性多数是体现在HiFi耳机上面,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验证了在价格区间部分所体现出来的那些“隐身HiFi发烧友”的存在。更新更炫的功能特性例如内置智能语音助手、手势操作、有配套手机APP等关注度反而不高,可见人们还是更关注与声音回放直接相关的那些特性。

耳机接口的投票结果基本与我们预想的一致,消费者们还是更关注有线的3.5mm单端接口,然后才是无线蓝牙连接。只是感觉无线蓝牙的得票略有点低,我们本以为应该会接近3.5mm接口的得票,但实际二者差了将近一倍;然而即便如此,二者的得票数也远远领先于其他接口。有线耳机音质好的观念的确已经深入人心,但现在无线耳机的技术进步迅速,对于非发烧友人群来说,无线耳机完全可以满足日常聆听需要,所以今后的消费类耳机里无线耳机的领地还将继续扩大。而数字接口耳机作为一种妥协方案,大家的接受程度普遍不高,USB TYPE-C接口和lightning接口的耳机得票都比较低,未来被继续边缘化的可能性很大。

平衡接口和6.3mm这两种HiFi耳机上常见的接口得票都不高,平衡接口的得票勉强与USB TYPE-C接口打了个平手,而6.3mm接口的得票甚至都不及lightning接口的票数,位列倒数第二。二者里面为什么平衡接口的得票要比6.3mm单端接口高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原生6.3mm接口的耳机现在本身就少,多数厂商的解决方案是用3.5mm转6.3mm单端转接头实现大小接口的转换,这个难度和成本要小很多。二是平衡耳机接口近几年不管是在台式机上还是随身播放器上都非常流行,几乎成了标配。所以,相比6.3mm单端接口,消费者特别是发烧友们就更关注平衡接口的耳机。

后五道关于耳机市场的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近几年耳机行业发生的变化,对于这些变化,消费者们的观点还是比较理性的,当然这其中也交织着某些困惑和不确定感。

无线耳机能否在未来完全取代有线耳机?消费者们多数认为不会,然而认为会取代的人也不在少数,投给不会取代的票数是92票,投给会取代的票数是80票,实际上已经非常接近了。我们在设置题目时用了“完全”这个限定词,我们自己的观点是不会完全取代,但有线耳机的市场会被逐渐压缩到一个比较小的规模,这是个大趋势,从网友们将那么多票投给会取代就能看出来普通消费者对于无线耳机未来的发展还是非常有信心的。

对于耳机的智能化,网友们的意见正反交锋也是比较激烈的,认为做智能耳机没有意义的票数是112票,而认为有意义的票数是87票,也就是说更多网友还是觉得耳机首先应该把回放音质作为产品的重点,但认为有意义的票数其实也不少,二者非常接近,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消费者对于挖掘耳机其他方面潜力的期待。实际上,目前耳机界还没有对“智能耳机”这一概念达成共识,简单加个语音助手肯定不能称之为“智能”,要形成一个清晰的界定恐怕还需假以时日。

关于耳机售价的看法,大家的看法比较一致,认为目前市场上耳机价格整体偏高。确实,现在耳机价格上万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其中自然有通胀的因素,不过即便加上这个因素,仅中高端耳机的价格区间已然上升到4000-7000元的位置这个事实,就能让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现在的耳机是越来越贵了。有意思的是虽然耳机的高价被不断刷新,但总是不乏相应的购买者;而且现在的耳机价格已经初步形成了哑铃状,产品被挤向低价和高价两端,厂商对研发中间地带的产品提不起兴趣,这其中利润是主要原因,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间接反映了如今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要么从富人手中赚钱,要么从穷人手中赚钱,中间阶层的人手里其实并没有什么钱。

从2016年开始,手机陆续取消3.5mm耳机接口算得上是近两年音频界的一件大事,虽然手机本身不算是专用的音频播放设备,但因为其作为现在最为广泛的播放前端,所以对耳机行业的影响非常大。在3.5mm耳机接口最初被取消的那段时间,消费者的反弹还是比较强烈的。经过两年的沉淀,从现在的投票统计结果来看,多数人依然觉得这一变动影响到了自己的聆听体验,认为影响不算大的得票数114票,认为影响比较大的得票数97票,而认为没有影响的仅有18票,可见人们对于这样的改变总体依然持负面看法。但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手机厂商想的问题毕竟跟音频厂商想的不一样,所以即使消费者不满,那也只能是被动接受。

耳机行业一直以来都是国外品牌比较强势,这是个不争的事实,不过近几年国产耳机异军突起,高水准的、甚至是国际一流水准的耳机被不断推出,无论从声音还是做工设计方面都已形成对国外品牌的赶超之势,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稳步提升。简单来说,消费者现在选择耳机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非国外品牌不买了,国内也有大量的优秀耳机产品可供选择,这体现了现在消费者对于耳机消费的理性认识;反映在投票结果上,不去刻意考虑品牌的归属地、只关注声音表现这项的得票数是最高的。这种对于国货建立起来的信任尤为珍贵,来之不易,国产耳机厂商们一定要珍惜,只有以此为鞭策,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才能对得起消费者对国货的信任,同时也才能使品牌可持续发展;否则看看位列第二得票数高达96票的投票选项,国外品牌可是虎视眈眈准备随时反扑呢。

写在最后:

这次小调查是在中美贸易战开始不久后进行的,从目前来看,贸易战的波动暂时还没有传导到耳机市场,但在8月3日我国商务部发布的拟对原产于美国的5207个税目约6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5%不等关税的大清单里,我们看到了不少有关音频成品与元器件的项目。如果确定实施,对于国内音频行业的影响最快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体现出来,这绝不是一件好事情。

全球化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战体现的是国家战略,在国家战略面前,牺牲部分个体就成了战略的一部分。对于企业来说,要考虑成本增长的问题,更要找到替代产品乃至提高自研能力。而对于个人来说,在涨价之前抓紧时间买到自己心仪的产品那是最好。贸易战能持续多久?从目前的态势看还不好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会很快结束,而且必然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寒冬将至,企业和个人还是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响应“共克时艰”的号召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