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脑上打开“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移动鼠标轻点“送达”,很快就显示出“回执入卷”,整个过程仅3分钟……8月19日,在办公电脑上操作此程序的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院长蔡理亮笑着对《法治日报》记者说:“电子送达操作简便,送达结果反馈迅速,节省了人力,降低了费用。”
金水区法院案件数量在全国中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中排名第一,长期受“送达难”困扰。蔡理亮坦言,诉讼文书送达是连接司法机关与当事人的重要桥梁,其有效运行对提高审判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随着法院案件数量不断增多以及社会人口流动性不断加快,送达事务几乎挤占了基层法院约40%的审判资源,“送达难”已成为制约审判效率、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实现的重要瓶颈。
这一难题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得到了破解。
“疫情防控期间对网上办案,包括电子送达,是一次检验,使我们查漏补缺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信息处处长王晓东介绍说,今年疫情防控期间,河南法院充分发挥“智慧法院”技术优势,全面启用网上办公、办案、办事系统,依法办理各类诉讼事务,保障诉讼服务正常开展,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电子送达、在线庭审……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高效便捷的司法服务。
实践表明,网上办案虽然提高了审判效率,但“送达难”制约着审判执行效率。河南高院一边尝试利用信息化手段办案,一边积极探索智能、集约、高效、便捷的送达新模式,联合河南省邮政公司联合开发了“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构建了以电子送达为基础、直接送达为辅助,邮政送达为补充,公告送达为兜底的全流程闭环送达体系。
“传统的送达,文书可以说是‘坐车乘机、翻山越岭’,仅填写信封,每天就需要30人来填写。现在,平台将送达业务进行集约化处理,实现了‘信息线上多跑路,线下操作少跑腿’,将法官和书记员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审送分离’,提升审执效率。”蔡理亮感慨地说。
今年6月,“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正式在全省三级法院上线运行,与审判执行系统无缝对接。办案人员无需安装专门软件,无需外接硬件设备,点击“送达”按钮即可直接跳转至平台完成电子送达、邮寄送达、直接送达、公告送达等送达工作。
记者从河南高院集约送达一体化服务中心看到,操作员可将所有司法文书送达内容从审判流程系统中剥离出来,由平台统一接收电子材料,电子送达成功后,电子回执返回审判流程系统,自动生成电子卷宗,形成简约、集中的送达新模式。
河南高院信息处统计数字显示,从送达发起到回执入卷,整个过程在5分钟内全部完成,5G覆盖地区的用时更短,3分钟之内即可完成。
“对于需要跨域封装交邮的法律文书,也实现了电子化。”王晓东说,全省法院依托“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对需要邮寄的诉讼材料接收、流转、送达工作集约化、智能化管理,保障邮寄送达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形成覆盖全省的跨层级、跨区域送达服务事项办理网络,实现全部送达文书在线生成、送达任务在线流转,系统自动记录送达过程,自动生成送达日志和送达报告,回填办案系统、电子卷宗系统同步向当事人公开。
随着“河南法院集中送达平台”在全省法院上线,“物理交接、手写邮单、手动封装、迂回中转、人工查询”的传统邮寄送达,变为“信息传输、智能打印、集约封装、一键送达、跨域送达”,全程可视、可查、可存。由“长途邮件”变为“同城邮件”,比传统特快专递至少节省在途时间一天以上,极大提高了线下邮寄送达效率。
河南高院副院长刘冠华说,下一步,将在对送达人员进行集中专业化培训的基础上,对送达业务涉及的相关法律规定、工作制度、技能技巧等进行指导,强化送达实施人员的协作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送达实施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将更多的人力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提升审判执行工作质效、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