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区人口这一指标,通常将城市规模等级划分为超大城市、特大城市、I型和II型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最近有关城市规模的划分名单更新了。根据住建部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超大城市增加了三个,其中包括长三角城市杭州。杭州的城区人口已经突破了1000万,达到了1002.1万,成为超大城市。两年前,杭州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城区人口只有874万。
长三角的特大城市名单也有所变化。合肥和苏州分别以650.4万和500.08万的人口升级为特大城市。再加上原本已经在名单中的南京,长三角地区在全国19个特大城市中占据了5个席位。
而在长三角地区,大城市更是多不胜数,甚至有几个县级市也进入了大城市的行列。根据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有4个县级市的城区人口超过了百万人,其中3个来自长三角地区,分别是江苏的昆山、浙江的义乌和慈溪。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规模庞大且众多,这主要归功于其人口吸引力,即能够留住来自外地的人口。
一方面,降低城市落户门槛是一种吸引人口的方式。今年,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相关意见征求公告,江苏全省(除南京和苏州市区)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试行以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确保外地和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标准统一。在浙江,除了杭州市区外,浙江的其他城市将全面取消落户限制政策;杭州市区将取消落户名额限制,简化积分项目,并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内社保和居住年限的互认。
另一方面,大小型赛事和活动对城市的吸引力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最近,许多高级别的赛事都选择在长三角地区举办,让这些城市得以借势崭露头角。刚刚圆满举办的亚洲运动会对杭州的知名度提升和城市品牌建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杭州一下子成为各种方面的热门目的地。
同时也不能忽视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提升和生活质量改善,这往往是吸引外来人口的最核心因素。在长三角的县级市中,这一点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昆山发展外向型经济,电子信息业和装备制造业是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义乌以小商品而闻名于世界,其对外贸易表现出色;慈溪则以小家电著称,其生产的取暖器远销欧洲。
城市能级的提升,有什么好处呢?
城市能级提升意味着公共资源配置的提升。一般而言,公共资源的配置应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因此,一旦城市能级提升,医疗和教育机构的设立以及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公共资源的配置也会相应提升,为居民带来巨大的福利。
例如,今年6月,安徽芜湖成为了安徽省域副中心。虽然该市中心区的人口并不多,但已经拥有了轻轨交通系统。芜湖的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目标是:到2035年,芜湖市常住人口达到500万人,城镇人口达到430万人,城市轨道交通将在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再举一个例子,随着常州城市能级的提升,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常州也已经拥有了多条地铁线路。最近,常州地铁5号线的建设开工,这已经是继1号线和2号线之后的第三条地铁线路。当然,地铁建设和交通线网规划只是城市发展的一个方面,城市能级的提升还为居民带来更多心理上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当一个城市的市场化、国际化和高科技化程度越来越高时,城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广阔,生活在其中的人们自然会更容易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期盼。
长三角地区的城市群健康发展需要多层级、多中心和多都市圈的互补共赢。上海社科院副院长、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振最近发布的《2023年长三角创新驱动力指数报告》解读称,长三角地区的41个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雁阵格局和梯度差。要发挥领头雁城市和重要支点城市的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带动其他城市产业链的升级,打造强大而活跃的创新雁阵和创新共同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