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傲农如何发展(扩张最快的猪企-“小牧原”傲农的隐忧)

2022年,上一轮“超级猪周期”落幕,新一轮周期开启。猪价的跌宕起伏中,养猪企业的行业排名也迎来大更迭。

猪企排名更迭,今年扩张最快的是哪家?

以出栏规模来排名,2021年,前11家上市猪企分别为牧原股份4026万头、正邦科技1493万头、温氏股份1322万头、新希望998万头、大北农431万头、天邦428万头、中粮家佳康344万头、傲农生物325万头、天康生物160万头、唐人神154万头、金新农107万头。11家上市猪企总计出栏9787万头。

2022年1-11月,上市猪企出栏量从高到低依次为,牧原股份5517.3万头、温氏股份 1603.55万头、新希望1304.78万头、正邦科技795.95万头、傲农生物 467.6万头、天邦食品393.77万头、大北农 387.82万头、天康生物 182.84万头、唐人神 186.95万头、金新农121.73万头。虽然全年出栏量未定,但年度排名基本上已定。

如果把年出栏超过1000万头以上的企业归为一级梯队,100-1000万出栏量归为二级梯队。则2022年,正邦将跌出一级梯队,但仍处于二级梯队之首,牧原、温氏、新希望位居全国前三强。

而今年二级梯队排名将出现较大变化。其中出栏量增速最快的傲农前11月出栏量已超过大北农、天邦、中粮家佳康,从第八位快速攀升至第五。

今年1-11月,傲农生物生猪累计销量467.62万头,同比增幅65.3%,位居前10家上市猪企之首。

去年以来,猪价快速回落,今年上半年,猪价持续低迷,养猪企业业绩出现普遍亏损,负债率高企,大部分猪企放缓扩张步伐,甚至主动收缩战线,傲农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继续保持扩张的猪企之一。今年出栏目标550万头,明年目标800万头,到2024年出栏力争达到1000万头,实现跨级别的增长。

傲农生物以饲料业务起家,成立于2011年,仅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饲料销量破百万吨,用了6年时间就实现了上市,被称为饲料界的黑马。

 

饲料黑马向养猪产业延伸 出栏连续翻倍式增长

2014年,和很多饲料企业一样,傲农也开始把产业链延伸到生猪养殖行业,当年出栏量达到1.6万头。这一年,温氏生猪出栏量已超千万头,牧原出栏量不到200万,正邦150万头左右,新希望和天邦出栏量在40-60万头左右。在上市企业排名中,傲农估计在10名开外。

 

从2014年到2021年短短7年间,傲农生猪养猪规模从1.6万头攀升到324.6万头,指数级别的扩张,如此速度,傲农,也被戏称为“小牧原”。

而到了2022年上半年,傲农生猪出栏规模已经来到了行业第五,今年全年的出栏量增速预计将超过牧原,位列上市猪企之首。

 

傲农的隐忧?成本高位,负债高企

与所有高速扩张的猪企一样,傲农也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资产负债表来看,虽然2季度以来,资产负债率有所降低,但截至3季度末,傲农资产负债率仍高达79.16%,在13家上市猪企中,仅次于正邦,情况并不乐观。

从养殖成本来看,在上市猪企中,傲农现有成本并不具有优势。据公司披露,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育肥成本在19.5元/公斤左右,二季度断奶成本是420-430元/头左右,公司目标是到年底育肥成本降至17元/公斤左右,断奶成本降至400元/头以下。而目前,牧原的完全成本在15.5元/公斤,断奶成本320元左右,温氏的综合成本已降至16.2元/公斤,猪苗成本降至360-370元/头,新希望的育肥成本已降至16.6元/公斤。

从出栏结构来看,由于傲农前些年主要是先开展母猪产能推进,从去年开始逐步开始进行育肥配套,目前出栏依然是以仔猪为主。公司预计今年全年出栏育肥占比约40%,仔猪占比达到60%。预计到2024年实现全育肥出栏,目前来看,难度极大。

从盈利情况来看,傲农今年一季度亏损3.52亿元,二季度亏损3.25亿元,三季度盈利1.04亿元,前三季度总计亏损5.73亿元,4季度虽然猪价大幅上涨,但受成本较高及公司销售依然以仔猪为主,仔猪头均利润不高,预计公司今年全年业绩仍难扭亏。而2021年,傲农已亏损15.2亿元,公司从2013年至2020年8年总和利润不到10亿。

从能繁存栏来看,今年6月底公司能繁存栏27万,8月达到30万,10月31万头,公司预计年底达到34万,明年底能繁存栏目标40万头。以公司公布的PSY24计算,很难支撑明年800万的出栏量,后年1000万头实现难度也较大。而从公司公布的11月出栏数据来看,11月出栏45万头,前11个月共出栏467.6万头,今年550万头的出栏目标已难完成。

 

1000万头后暂停扩张 加大屠宰加工布局

傲农生物在近期的投资者调研中表示,完成1000万头出栏目标后,还未有考虑再做大的扩张,可能会往后端屠宰食品延伸。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傲农已在全国布局了3家屠宰公司以及13家食品公司,近期的定增方案中,公司拟在山东、福建、江西建设三个屠宰加工项目,合计投资额8.39亿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03亿元。三个项目均计划在24个月内建成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能力,实现肉制品产能1万吨至3万吨不等。

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为降低生猪调运引发疫病传播风险,我国生猪调运逐步由“运猪”向“运肉”转变,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布局屠宰和食品业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能否真正提升企业的经营优势和盈利水平,仍需时间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