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碳资产介绍(石油公司如何实现碳资产最优配置)

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3.65亿吨,累计成交额194.37亿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运行平稳,价格发现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市场”)是以碳排放权配额和项目减排量等碳信用为交易标的的市场,被认为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减排的重要工具。

 

开展碳交易全球布局

近年来,石油公司加速布局全球碳资源池,为公司碳资产储备增加新的配额品种,促进了全球碳市场的融合与联动。

2023年5月,中海油国贸英国公司在英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完成首笔碳配额交易,打通了海外碳交易通道。该笔碳交易以参与英国政府招标拍卖的形式完成,所采购的碳配额将全部用于中国海油在北海油田的生产需要。

同期,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加拿大公司与能源公司TransAlta达成碳信用交易,这是继4月与阿尔伯塔省卡尔加里市电力公司Enmax达成对加首笔碳信用交易以来,取得的又一新能源合作成果。与两大北美电力企业的合作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北美电力和环境权益交易市场。2023年3月,中国石油国际事业伦敦公司与bp碳贸易公司签订自愿减排量(VER)交易协议。该笔交易是中国石油采购的首单VER期货标的,标志着中国石油碳交易业务从配额场内交易向VER场内交易延伸。

在全球各地碳市场制定相应规则的基础上,国际石油公司也在积极开展碳交易的全球布局。壳牌在欧盟碳市场、新西兰碳市场、中国上海和广州碳市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并在加拿大、秘鲁、中国等地开展碳信用开发及购买业务,通过配额交易及自愿抵消方式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bp自2002年进入英国碳市场进行碳交易以来,于2005年后开始在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碳市场进行交易。此外,bp于2020年收购Finite Carbon公司并从事美国、墨西哥、印度、中国等地的碳信用开发。

 

积累碳交易管理经验

欧盟早在2005年就推出了碳期货产品。据统计,欧盟碳市场2022年86.6%的交易来自期货,5.2%来自配额拍卖,仅有8.2%来自现货交易,市场整体具有更强的金融属性和价格发现功能。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在早期便认识到碳交易管理体系与机制建设的重要性,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bp于2000年1月建立了内部碳交易体系,覆盖其在全球100多个国家的资产,涉及油气、炼化、勘探、电力等多业务领域。为更有效地管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碳资产池,bp在集团层面设立了综合供应与交易部门,对全球碳资产价格变动风险进行集中管理。该部门下设全球碳排放交易管理机构,分布在伦敦、新加坡和休斯敦,可以覆盖下属履约企业在全球范围的碳排放交易需求,目标是通过降低合规成本、优化投资组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收益。

与之类似,道达尔能源在2005年成立了专门进行配额交易与管理的机构。该机构通过定期密切监测碳排放配额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市场交易等方式,确保道达尔能源在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履约的合规性以及降低交易成本。

在此基础上,国际石油公司还通过引入内部碳排放定价机制的方式,慎重做出投资决策。内部碳排放定价机制是指公司在其内部政策分析中为温室气体的排放赋予财务价值,在决策分析中纳入气候考量因素,目的是做出正确的能源转型决策,主要包括影子价格、隐性碳价及内部碳费用3种方式。bp、道达尔能源、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均采用影子价格作为其内部碳排放定价的方式,即假设每吨二氧化碳当量的碳排放成本,以此来识别整个运营和供应链中隐藏的风险和机遇,并确定未来投资战略决策的优先顺序。

 

帮助企业实现减排履约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碳市场交易策略与运行机制,通过提高市场流动性,更好地发挥价格发现传导功能,帮助下属企业控制成本并实现减排履约。

作为第一家在欧盟碳市场进行交易的公司,壳牌通过构建多种碳交易组合与投资策略、丰富碳市场交易工具和参与主体等方式来强化碳市场的交易功能,目前壳牌主要采取风险对冲、差价交易、回购这3种碳交易策略。其中,风险对冲策略是指企业购买和储备碳配额以抵消未来潜在的排放配额缺口或碳价上涨,从而降低风险并确保履约要求。该策略有助于降低碳价上涨和监管政策意外变化的风险,企业可以使用现货交易或未来的期货合约、期权合约来实施对冲。

基于此,壳牌设计了指数平均交易(在约定期限内以给定指数的均价交易碳标的)、市场价值交易(以当前市场价值为基础形成的固定价格交易碳标的)、限价订单交易(确定一个目标价格并约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交易特定数量的碳标的)等多种类型的交易工具以确保对冲策略的有效性。差价交易策略则是指,当市场出现有利的价格差异时,企业在买入一种碳市场标的的同时卖出另一种碳市场标的。

目前,壳牌设计的差价交易策略主要涉及CER(CDM项目核证减排量)/ERU(JI项目减排量)与EUA(欧盟排放配额)之间的交易。除此以外,壳牌还设计了回购策略,通过出售部分碳市场标的获得资金贷款并承诺以约定的价格和时间进行回购的融资方式,旨在释放现金流或利用有利的市场条件改善公司财务状况。

此外,bp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国的碳市场均进行了碳金融产品的优化布局,充分利用当地碳配额分配及抵消机制完善其在全球的碳资产管理体系并积极参与碳市场制度建设。在2022年10月针对澳大利亚ACCU碳信用市场的声明中,bp展示出对于该市场有效性建设的高度关注。

 

提升碳交易统筹管理能力

展望未来,石油公司需要更加重视碳资产管理。国内石油企业可借鉴国际石油公司建立碳资产管理平台或成立独立的碳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开展碳资产管理、项目开发、碳资产交易、履约等专业化工作。

CCER市场重启在即,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不仅将促进全社会积极践行绿色低碳发展,也将成为与全球碳市场对接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石油公司有必要提前谋划布局,并尝试构建投资组合策略,提升强制减排与自愿减排两种机制并行时的碳交易统筹管理能力。

我国石油公司还需要探索企业内部碳交易机制。通过创建内部碳交易管理机制、把控关键核心要素、开拓内部碳配额市场、搭建结算系统等方式,充分挖掘企业内部碳价格,为新建项目投资决策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真实的碳价参考,助力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和绿色低碳技术的倾斜。

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在政策红利推动下,我国碳市场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石油企业应积极参与全国乃至全球碳市场交易体系,为碳市场建设贡献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