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三联周刊》发一篇文章:天涯消亡史:BBS论坛版主往事:近日有网友发现,天涯社区已无法打开。4月1日,天涯社区便曾发布公告称,近期将进行技术升级和数据重构,在此期间平台将无法访问。具体是技术升级还是永久关闭,天涯社区尚未回应,但这不妨碍网友开始在社交平台上掀起“悼念潮”,毕竟一年前的这个时候,西祠胡同被以一块钱拍卖,终于成为只能在回忆里追溯的历史。天涯社区与西祠胡同,是中文互联网早期最活跃的文化阵营。像罗新、卫西谛等现在已经在各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作者,最初都成名于此。对于当时的一代青年而言,网络是通往陌生世界的沟通窗口,在这里产生的交流,都遵循着基本的共识。
这篇文章,也适合我来写。二十年前,迫于现实的无聊,又不想用打牌、打麻将的方式,消磨空闲时间,业余之余,混迹于刚刚出现的BBS论坛。
2003年,真心感恩单位一把手领导提拔我做了部门小头头,让我在职业岗位上有了发力的空间,但八小时之外时间还是很多。任职部门小领导后,家庭经济也有一定改善,当时“温饱有余,小康不足”,但买一台电脑还是可以。所以2003年,家里装了台式电脑。然后,每天下班回家,上网变成一种乐趣,浏览新闻,听歌看剧,《2002年第一场雪》,《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这些歌都深刻在我人生印记中,此间之乐,人生之最!
有Q友推荐,百度贴吧不错。进去一看,世界观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完全进入了一个现实世界不可能存在的神奇空间。
当年百度为聚拢人气,对贴吧管理十分宽松,什么话题都可以聊,真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类于改革初期经济的发展,法无禁止即为,甚至更有超越。一个从0到1刚刚产生的新事物,管理者也不知道它们大和小,多和少,它们边界在哪里?
若干年后,我写《中国人百年思想史的三段小阳春》,把网络的出现认作是百年中,中国人思想开放的第三次小阳春,就源自这段网络实践。
贴吧里可以自由交流新思想、新观点,还及时收集网友、读友反馈、建议、提醒,其中包括友谊,如北京某大学老师高山凌风,河南网友山长等,因为认同与信任,我们甚至可以共一个ID发言,后来,我把这种关系描述为“合穿一条裤子”。
我痴迷于浏览各种信息,恶补文、史、艺、哲、政,物、地、生(三理)、数、化等各类知点。那几年,许多人信息爆炸,我的知点也在猛烈提增。
因为思想剧烈碰撞后产生的思维兴奋,做一普通网友而不能满足自我。2004年,呼朋引伴,拉一大群爱好历史的网友,甚至是历史专家,“接管”刚刚创建不久的百度历史吧,我自己用世外老人的网名,做了百度历史版主,有点“占山为王”的意思,但百度贴吧管理组,对版主认定有一定要求,我这个版主是经过百度贴吧管理组认可的版主。
成为版主后,对“百度历史”的话题设计过于理想,为后来历史吧僵尸式“覆灭”埋下导火索。
2004年,我提出:百度历史,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百无禁忌。称之为“四百”理念。
“百度历史”短时间内,流量爆增,迅速成为百度人文第一吧。网网每天发贴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但麻烦也接踵而至,左与右碰撞,M与非M争论,东方和西方矛盾,古代和现代纠结,2004年的百度历史,每天每时每刻二十四小时发生。
2004十月左右,一位版主空缺。正常空缺,现职版主可以玩点网络权谋,推荐自己人。我突发奇想,想玩玩网络民主,让吧友选举产生吧主。规则简单,1、注册一个月以上,2、历史吧发过贴。
置顶通告发出后,贴吧里起了波澜。现实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虚拟的网络可以尝试?!
【百度百科词条里的百度历史记录】
不但网友震动,百度贴吧管理小组,也心动了。
这东西在2004年虚拟的网络BBS做出来,至少前无古人,是一种尝试和创新。
所以海选初期,虽有波动,但百度贴吧管理小组没有干扰。
正式选举那天,古怪出现,冒出大量新号,有同一个人注册的数个号参与投票;有其它贴吧网友坚持要投票,更荒唐的是,有网友直接写出“世外老人七宗罪”,第一宗罪,坚持民选吧主......
乱象丛生得有点像2004年的台湾大洗,还有点像2020年的美国大洗。
最后,得票最高的网友没有当选,百度贴吧管理小组直接出手干预,让山长网友当选。
以“吧选”为分水岭,进入2005年,“文明办网”政策出台了,百度历史成了“僵尸贴吧”,可以浏览,但所有人都不能发贴更新。采用百度管理组某成员说法,“世外老人”这个在百度贴吧里“呼风唤雨”版主,只能喑然离开。
N年后,结合现实重温那段吧选经历,一切都可以理解。
离开三年,2008,百度历史重新解封。我会像走娘家一样回去看看,但激情不再。
2023,百度历史有三百六十万粉丝,百度公司是家大公司,非天涯、凯迪、西祠一类网企能比,所以我估计百度贴吧,暂时不会退出,但会活成网络化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