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手机APP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情况专家评议会。会议主题围绕“引导和督促互联网企业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14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14款APP被点名
通过技术检测以及用户举报发现,QQ音乐等18款APP疑似存在过度收集“短信”“通讯录”“位置”“录音”等用户敏感信息,万能看等9款APP疑似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
针对发现的问题,结合相关互联网企业的意见,与会专家进行了热烈讨论和评议。经过评议,专家一致认为各相关互联网企业在加强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14款APP存在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
存在问题的手机APP名单
应立即进行整改
与会专家强调,互联网企业在开展服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用户信息保护制度,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和使用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用户同意,同时不断积极优化APP功能,提高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能力。
相关互联网企业一致表示,对于存在问题的APP要采取立即下架、优化升级等方式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全面排查企业在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完善内部管理和产品设计,进一步规范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服务行为,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数据搜集背后的原因
为了收集用户信息,在大数据时代占据市场先机,一些App过度索取消费者权限的情况近乎“疯狂”,相关法律和监管滞后。
互联网从业人员叶先生对自己安卓手机上安装的109个应用进行了统计,104个App都有“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非强制性权限,由此可以了解用户的行为习惯及分析同行情况;第二受关注的权限就是“读取本机识别码”,这是用于确定用户,因为每个手机识别码都是独一无二的;第三是“读取位置信息”权限,有80个App需要这一权限,可搜集用户的活动范围。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Android手机隐私安全报告》显示,非游戏类App2017年越界获取的各种隐私权限显著减少,但核心隐私权限中的越界获取“通话记录”和越界“读取彩信记录”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