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位列2022年全国复合肥产量第一(占比11%),磷酸一铵产能全国第一。公司现已形成了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99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近550万吨的生产能力和320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公司持续加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巩固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在2016年以来行业调整期的整合中逆势而上,实现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83.76万吨。其中,新型肥料销量由2016年的33.5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90.83万吨,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18.05 %。随着新型肥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单质肥大幅波动后,价格恢复常态,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有望改善,看好公司2023年下半年业绩拐点!
复合肥原材料为单质肥,占其生产成本的比例超过80%。受国际局势、经济环境、气候环境等多重因素,2022年上半年单质肥大幅上涨,2022年Q3至2023年Q2急速回落,单质肥价格的大幅波动严重扰乱了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节奏,行业整体库存低迷,给复合肥企业的销量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2023年Q2开始,尿素、钾肥、硫磺等原材料价格企稳,磷酸一铵、复合肥、合成氨、硫磺、钾肥等公司主要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均已调整至2020年大涨前的水平,叠加行业经销商库存普遍偏低,我们认为,在2023年秋肥旺季,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有望明显提升,进一步推动公司复合肥销量增长,创造公司业绩拐点!
粮价持景气,复垦复耕政策加持,土地集约化提升,看好复合肥长期需求
1)粮价持续景气,拉动复合肥消费需求。2020年初开始玉米和大豆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小麦价格攀升,2023年以来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依然保持近些年相对高位。粮价景气有望拉动农户种植意愿,带动复合肥的采购需求。
2)复垦复耕政策推动,有望拉动复合肥施用量。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推动复垦复耕。2022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较2021年末净增加约130万亩;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2021年增加1052万亩。耕地面积的增加有望拉动复合肥施用量提升。此外,近些年土地流转成效显著,种植大户拉动优质农资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盈利预测:考虑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受到原材料下跌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年业绩,原先预计公司23年营业收入达16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5.32亿元,现调整为:预计公司23/24/25年营业收入达160.55、174.10、193.20亿元,同比增长0.61%、8.44%、10.97%,归母净利润达13.11、16.76、19.66亿元,同比增长0.14%、 27.82%、17.34%。公司磷复肥销量有望持续增长,新材料产能提升,估值历史相对低位(对应2024年仅9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政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


1. 新洋丰:国内磷复肥龙头!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势领先
1.1. 复合肥产量全国第一!磷酸一铵产能全国领先
新洋丰是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深耕磷复肥行业 40 年。公司总部位于湖北荆门和北京,依托母公司洋丰集团 5 亿吨磷矿资源以及全国十一大生产基地,现已形成了年产各类高浓度磷复肥约 990 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近 550 万吨的生产能力和 320 万吨低品位磷矿洗选能力。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2022 年新洋丰位列全国复合肥生产企业产量第 1名,占比 11%。

公司拥有全国领先的磷酸一铵产能,进一步增厚复合肥成本优势。截至2022年末,公司拥有185万吨磷酸一铵的产能,产能位居全国第一。根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数据,2022年新洋丰位列全国磷酸一铵生产企业产量第2名,占比11.2%。作为磷复肥的原材料,公司自配磷酸一铵产能,大大降低复合肥端的成本,可以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
此外,公司磷复肥生产配套资源状况良好。公司还具有各类高浓度磷复肥产能990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配套生产自用的硫酸280万吨/年、合成氨30万吨/年、硝酸15万吨/年。此外,公司是复合肥规模前三甲企业中唯一拥有钾肥进口权的企业,每年进口钾肥可以满足公司约一半的生产需求。
1.2. 优势资源整合加速,巩固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洋丰集团通过合作和收购等方式,有效推动公司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在我国主要磷矿资源区拥有优质和充足的磷矿开采资源,巩固上游原材料布局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国内,磷矿资源高度集中,湖北为全国磷矿产量第一大省。我国磷矿资源主要分布于中部和西南部各省,导致我国磷矿产业集中分布于湖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2022年云贵川鄂四省的磷肥年产量在全国所占比例已达到97.57%,磷矿资源集中度非常高。
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7月,控股股东洋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履行重组承诺,收购雷波新洋丰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稳定公司磷矿石供应,增加公司在原材料采购中的议价能力,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进一步做出承诺将荆门市放马山中磷矿业有限公司50%的股权注入公司;2022年 7月,控股股东依据承诺将保康竹园沟矿业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入上市公司,通过上游磷矿资源的注入进一步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及业务结构,有效推动各方优势资源整合,加强公司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巩固产业链一体化的竞争优势。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磷矿石设计产能90万吨/年,在建产能180万吨。


1.3. 全国布局多个生产基地,降本增效显成效
生产基地全国布局产业链一体化,助力公司规模持续壮大。截至2023年6月,公司已完成11大生产基地建设,在湖北荆门、湖北宜昌、湖北钟祥和四川雷波建立大型磷酸一铵生产基地,拥有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套100万吨/年的磷石膏提纯量产装置,地理位置毗邻长江,产品销售范围覆盖的十多个省市和地区,可以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加快供货反应速度。此外,公司在山东菏泽、河北徐水、广西宾阳、江西九江、吉林扶余、新疆昌吉、甘肃金昌亦有大型生产基地。在全国区域布局、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战略助力下,公司在2016年以来行业调整期的整合中逆势而上,实现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由2015年的260.67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383.76万吨,推动公司营业收入总体保持增长。

1.4. 复合肥产品结构优化进展顺利
常规肥营收维持增长,新型肥毛利率优势明显。公司常规肥长期为公司业绩支撑,2023上半年常规肥占公司营收比例的50.74%。新型肥料销量由2016年的33.5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90.83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70.69%,年复合增长率为 18.05%;2023上半年新型肥业务营收占公司营收的贡献比例从2017年的11.62%提升至2022年的25.16%。毛利率方面,新型肥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常规肥,2023年上半年公司新型复合肥毛利率高于常规肥8.44pct。公司复合肥产品结构优化进展顺利,随着新型肥销售占比持续提升,公司盈利水平有望持续改善。

2. 22H2+23H1单质肥价格下跌业绩承压,看好23H2销量提升!
2.1. 单质肥价格的大幅波动,扰乱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节奏
复合肥原材料为基础肥,长期占其生产成本的比例超过80%,对毛利率影响较大。受国际局势、经济环境、气候环境等多重因素,2022年上半年单质肥大幅上涨,2022年Q3至2023年Q2急速回落,单质肥价格的大幅波动严重扰乱了复合肥经销商的采购节奏,行业整体库存低迷,给复合肥企业的销量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复合肥中基础化肥是原材料,为化肥提供氮、磷、钾元素。受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地区局部冲突、通货膨胀等多重因素影响,复合肥原材料氮磷钾等产品价格震荡上涨、持续走高,2021年至2022年中价格持续抬升,2022年下半年开始则随着原油、天然气等能源价格走弱短期内快速下跌,例如:
1)氮元素:合成氨价格指数自2021年初的约3000保持整体上涨趋势,2022年5月价格指数突破5000,涨幅约达60-70%。尿素价格自2021年初的1900元/吨以下涨至2022年5月的3200元/吨以上,涨幅约达60-70%。2022年下半年起,2022年7月合成氨和尿素价格明显跌落。
2)磷元素:2021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拉动磷酸铁锂电池市场高速增长,加之国内磷矿石供给量受限,带动磷矿石市场价格持续上涨,自2021年初的约400元/吨上涨至2022年8月的1000元/吨以上,价格翻倍。相应地,磷酸一铵价格自2021年初的不足2200元/吨上涨至2022年中的4700元/吨,价格翻倍。2022年下半年磷矿价格企稳止涨,2023年4月开始有所下滑;磷酸一铵价格下滑自2022年8月开始急速下滑。
此外,作为磷酸一铵主要原材料的硫磺,价格也出现同样的大幅波动情况。2022年年初开始国内硫磺价格整体迅速上涨,2022年5月达到每吨4000元以上,2022年6月之后国内硫磺价格急速回落,2022年7月底价格降至930元/吨。
3)国内钾肥需求量大,对进口有一定依赖性,受国际钾肥市场影响,2021 年至 2022 年上半年钾肥价格飙升,随着进口量抬升,导致国内市场供过于求,钾肥价格逐渐回落趋稳。

2022年下半年单质肥价格的大幅下跌时期,经销商备货谨慎,行业整体以消化库存为主。受此影响,公司自去年2022下半年开始至2023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水平相比此前相对低迷。
2.2. 原材料价格企稳!看好 2023 下半年公司磷复肥销量!
截至 2023 年年中,磷酸一铵、复合肥、合成氨、硫磺、钾肥等公司主要产品及原材料的价格从最高点调整回撤 50%以上,均已调整至 2020 年大涨前的水平,单质肥价格已经趋稳!
我们认为,在 2023 年秋肥旺季,受经销商拿货积极性提升影响,公司复合肥销量有望增长明显!



3. 粮价持续景气,退林还耕政策加持,看好复合肥长期需求
3.1. 粮价持续景气,拉动农资消费需求
粮价持续景气带动复合肥消费需求。2020年初开始玉米和大豆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小麦价格攀升,2023年以来,大豆、玉米、小麦等价格总体依然保持近些年相对高位。粮价景气拉动农户种植意愿,带动复合肥的采购需求。

3.2. 复垦复耕政策推动,土地流转推动需求提升,抬升复合肥施用量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粮化”和压减粮食生产的倾向。国家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严守18亿亩的耕地红线,推动复垦复耕,以稳定国内粮食生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9月10日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明确指出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家坚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强调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自政策出台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复耕复垦,分批次实行土地整改和进一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地和高产稳产农田面积。根据全国国土调查的数据汇总,2021年首次止减回增120万亩,2022年末全国耕地面积19.14亿亩,连续第二年止减回增,较2021年末净增加约130万亩,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2021年增加1052万亩,增长0.6%。耕地面积的提升有望推动国内化肥施用量的提升。

此外,随着我国土地流转面积的不断增加,流转比例的不断提升,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快速发展。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生产经营的规模效应更好,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和服务的投入更看重投入产出比;相对于传统农户,规模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复合肥、技术和服务具有更强的甄别能力,注重复合肥的性能与功效。近年来,与公司直接合作的种植大户数量和协助经销商开发的种植大户数量均快速增长。以新洋丰西北大区为例,新疆、甘肃等地区由于客户转型较快,种植大户不断涌现,一个种植大户的用肥需求已经远大于零售网点的全年销售量。
4. 盈利预测
考虑到2023年上半年公司依然受到原材料下跌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3年业绩,原先预计公司23年营业收入达16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15.32亿元,现调整为:
预计公司23/24/25年营业收入达160.55、174.10、193.20亿元,同比增长0.61%、8.44%、10.97%,归母净利润达13.11、16.76、19.66亿元,同比增长0.14%、 27.82%、17.34%。公司磷复肥销量有望持续增长,新材料产能提升,估值历史相对低位,维持“买入”评级。
5.风险提示
1)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波动:公司所处磷复肥行业与农产品行业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农产品价格、种植结构的变化对行业有影响。复合肥行业的上游行业为基础化肥,即尿素、硝铵磷、磷酸一铵、氯化钾、硫酸钾等,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具有一定影响。
2)政策风险:产业政策对磷复肥行业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对产业政策的把握程度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发展。
3)安全生产风险:公司属于化工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硫酸具有较强腐蚀性,合成氨属易燃易爆物质,若发生管理疏忽、组织不力,操作人员出现懈怠等情形,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进而对公司正常生产经营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