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不是绿色植物,不能光合作用,人类要想活着,就必须得靠能源。眼瞅着天气就要转冷,欧洲人可笑不出来了,因为俄罗斯不卖天然气了,整个欧洲就要跟着挨冻。目前,德国普通家庭每个月光是买暖气的钱就要700欧元(约合人民币4996元),实在是伤不起。
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盟老大,已经是急得骂街了,大家都知道这场俄乌大战所引发的能源危机,幕后的始作俑者就是一边偷笑一边隔岸观火的老美。通过挑拨俄罗斯和欧盟的紧张关系,促使欧洲没能源可用,财政压力激增,如此一来,全世界的资金、人才和技术都会向美国转移。可以说,目前全世界唯一一个不缺能源的国家就是美国。
伊拉克战争中,一处被点燃的油田
在人类发现新能源之前,化石能源(石油、天然气等)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哪个国家手头上的化石能源多,哪个国家就能当老大,再不济也能一夜暴富,具体情况可以参考中东油大户们,可谓是“头顶一块布,全球我最富”。美国深谙能源关系国运的道理,因此美国常年奔走在“收集”世界能源的道路上。事实上,截止至2021年,美国已经是世界上石油产量第一的国家,日均生产石油1180万桶,根本不缺石油,然而为什么美国仍然执著于抢油呢?
沙特国王的专机连扶梯都是纯金打造的
战争掠夺:抢来就是比买来的香?
1961年,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委内瑞拉,这五个当时全球石油产量最多的国家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了“欧佩克”,也就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油大户们的想法很简单,首先是不能再让西方人想怎么拿石油就怎么拿了,必须要把石油国有化;然后世界石油生产就由我们说了算。
欧佩克组织成员国
虽然在世界范围内,欧佩克组织的成员国们不算什么发达国家,然而关键就在于石油在它们手上,只要人家通过内部协商,来决定是否增产或减产石油,整个世界都要看它们的脸色。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分别进攻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以一敌四,再次把整个阿拉伯世界打了个落花流水。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向以色列军队投降的埃及士兵
但是大家都知道,仅凭以色列的国力,其实是不足以和整个阿拉伯世界抗衡的,以色列之所以能扛住,是因为背后有个好爹,那就是美国。由于在战争中,美国无条件援助以色列,因此把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得罪了个遍,阿拉伯啥都缺,就一样东西不缺,那就是石油。因此,欧佩克当即宣布对美国施行石油禁运,还连带对欧洲也施行,并且宣布石油大减产。
以色列军队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玩了,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机爆发,最严重的就是美国。那年,美国汽油的价格直接从3美元一桶飙升到了12美元一桶,美国被逼得实行油票供给,英国实行一周三天工作制,德国人周末开车甚至是违法的。当时的美国,大街上全都是因为没油而抛锚的汽车。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美国纽约的一条街道上,全都是因为没油开不动的汽车
美国号称是“车轮上的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汽车保有量世界第一的国家,而汽车要吃油,所以美国人算是第一次尝试到了能源危机是什么感觉。其实美国本土是不缺石油的,世界石油工业的起源地也是在美国,传奇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靠石油发家的,目前资产超过45万亿美元。然而70年代的美国,并没有意识到本土石油的重要性,因为石油这玩意不可再生,美国就把自家的石油藏着掖着,光惦记别人家的。
洛克菲勒家族,美国顶级豪门
那么什么方式可以搞得人家的石油呢?买?当然可以,但是费钱啊;偷?堂堂美国,偷油不太光彩;抢?这个字不好听,美国喜欢用“战争”来替代。
石油七姐妹
1952年,美国第一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开始和英国一起布局中东,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石油七姐妹”,也就是七家由西方国家控股的石油公司。七姐妹都是美国自己人开的,因此美国常年可以享受低廉的石油资源,经济快速发展。那么谁最不乐意?当然是中东的产油国们。比如沙特,人家觉得油是我的,但是钱是你们的,很不开心。
富有的微笑
然后沙特就和其他产油国联合,成立了“欧佩克”,成功打掉了石油七姐妹呼风唤雨的时代,但是,美国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不允许沙特单干,所以事实上,除了被逼急了,就像第四次中东战争那样,沙特一般是不会忤逆美国的。何以见得?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湾战争。海湾战争中,美国空军以100小时就击溃了近百万的伊拉克军队
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美国政府开始将能源问题纳入了国家头号战略目标,为此,开始深入干涉中东政局。1990年,因为两伊战争欠了一屁股债,昏了头的伊拉克独裁者萨达姆悍然入侵科威特,当时的中东产油国除了伊朗,基本都是美国罩着,而萨达姆的入侵打破了地区平静。萨达姆看中的可不是科威特那小小的地盘,而是储量惊人的海湾石油。
伊拉克苏系坦克经过科威特燃烧的油田
中东石油明面上是中东各国的,但是实际上是美国的战略储备资源,萨达姆的行为无疑挑战了美国的底线。一场战争难以避免,于是1990年美国先是派兵进驻沙特阿拉伯,以维稳名义保护沙特油田,代号“沙漠盾牌”。然后1991年,美国发动了“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正式打响,表面上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军帮助科威特击退独裁者萨达姆,深层的原因就是美国在保护自己的战略石油资源。
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和联军统帅施瓦茨科普夫
海湾战争大获全胜之后,美国以军事占领的名义接管了不少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油田,第一次以战争掠夺石油资源,起码是师出有名的。其后的伊拉克战争却不那么“地道”了,仅仅是凭借所谓“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名义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手拿所谓“炭疽”,向联合国证明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继而发动战争
19年过去了,世界人民至今都不知道,鲍威尔当年手里拿的那一管不明粉末到底是不是洗衣粉。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派遣了超过60万人次的部队,打掉了8000多亿美元军费,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铲除萨达姆,建设新的伊拉克”?当然不是,原因还是在于石油。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在被点燃的伊拉克油田附近巡逻
占领伊拉克后,虽然美军陷入了和伊拉克游击队作战的巷战泥潭,然而在国家层面,美国牢牢把控了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并且进一步加深了对中东的控制。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镇压伊拉克群众
到了2014年叙利亚战争爆发后,美军更是演都不演了,美军在叙利亚偷油,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根据叙利亚政府官方的数据,美军在叙利亚每天都能窃取超过6.6万桶石油,以“防止油田遭到恐怖分子袭击为由”专挑叙利亚油田区占领,并且明目张胆地把叙利亚石油运走。这么多年来,致使叙利亚直接损失超过6200亿美元。
驻扎在叙利亚的美国部队
美国以战养战,打了这么多的仗,所获取的石油利益远远超过军费本身。
新能源开发:石油迟早用完,那就用别的?
除了全球到处抢油,美国从尼克松政府开始,又制定了两条政策,一条是减少石油进口依赖,开发本土油田;一条是寻找替代能源。
尼克松,美国第37任总统,共和党籍政治家,1974年因为水门事件下台
美国其实已经不敢信任欧佩克了,在70年代中叶之后,就把自己的好小弟加拿大当作主要的石油进口来源国。与此同时,美国还在积极寻找新能源,比如核能、风能和太阳能。然而,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电站发生爆炸事件,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亿美元,20多万人因此搬离家园,自此之后,美国人谈核色变,不能大核能搞,几乎成为美国人的共识。
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的核电站
机缘巧合之下,美国人发现了一种未来可能会替代石油的能源,那就是页岩油气。当时的美国石油专业毕业的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进入美国大油企,去中东开采石油,基本上年薪能有个10来万美元,不止在当时,在现在都是妥妥的高收入人群。
米切尔年轻时当过兵
但有一个人,他从德州农工地质学专业毕业后,却选择了在美国本土开采石油。这哥们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能认识到页岩油气价值的人,他就是页岩油气之父乔治·米切尔。米切尔曾经参与了美国本土超过1万个油井的开发,自己拉了几笔投资,开了石油公司。1973年,石油危机影响下的美国如丧考妣,而他反而得到了机会,因为他是美国本土石油的代表。
1973年,石油危机影响下的美国
1974年,米切尔开始投资房地产,在德州休斯顿投资了一个名为伍德兰的住宅区,这个房地产项目大获成功,然而米切尔深知自己的成功是因为石油危机,一旦阿拉伯人停止石油禁运,那么美国本土的石油企业基本就赚不到什么钱。于是,他决定搞新能源,盯上了没人敢搞的页岩油气。原因很简单,开发页岩油气很费钱。
页岩
页岩油气和石油没法比,因为页岩油气其实储量不大,但胜在范围广,不像油田就那么几块,咱们国家就是页岩油气储量第一大的国家,而老美只是第二大,但胜在技术好,产量第一。米切尔发明了“水力压裂”技术,简单说就是用大量的水灌进页岩层,把油逼出来。
水力压裂非常废水
就算是这样,依旧很费钱,米切尔搞了17年页岩油气,烧掉了600万美元。到了90年代,美国通过海湾战争全面掌控了中东的石油,米切尔的页岩油气开采显得非常鸡肋。然而,米切尔不缺钱,就喜欢搞探索,1997年还真给他打出了第一口可以商业化的页岩油井。
到2010年,美国的页岩气产量已经高达1360亿立方米,远远把其他国家甩在身后,不夸张地说,米切尔给美国留下了一大笔财富,有人甚至认为,美国光是靠页岩油气就可以摆脱石油困境。2013年,米切尔去世了,他的生日也被定为世界页岩能源日。比起企业家,他更像是一个先驱者。
米切尔的雕像
如今,美国已探明页岩油储量高达580亿桶,页岩气储量高达18.6万亿立方米,预测可以开采超过500年,现在美国一天的页岩油储量就高达1100万桶,极大缓解了美国的能源问题。自从有了页岩油气,美国的能源问题基本解决了,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了,中东的石油对于美国而言更多是能拿就拿的问题,而不是必须了。
拜登
然而页岩油气也不是想开采就开采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能耗太严重了,每一口页岩井就要花掉3785万升水,而且带来的污染非常严重,美国部分地区的自来水都可以点燃,因为页岩油气实在太多了。每当民主党一上台,就会禁止或限制开采,
而且页岩油气虽然储量大,但是开采成本也高,平均每桶要50美元,而沙特的石油只需要10美元左右。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大量页岩油气公司破产,让美国人觉得,还是石油香啊。
次贷危机下破产的美国公司
石油帝国:石油关乎美国国家安全?
美国要想过好日子,其他国家就要过坏日子,这基本是美国对外战略颠扑不破的道理。
里根时期,美国和沙特处于蜜月期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政府垮台了。1980年,伊拉克和伊朗又爆发了“两伊战争”,中东局势再次陷入不稳定之中,过惯了好日子的油大户们就害怕了,害怕自己国家也出现动乱,于是纷纷倒向美国,寻求美国的军事和政治保护。
伊朗人焚烧美国国旗
之前,只要美国想,沙特等一干产油国减产或增产都不是问题,因此美国不需要开发新能源。然而,自从有了页岩油气,美国甚至不需要进口,还能出口能源了,这就让沙特它们很不爽。为了能够保住自己在石油市场的大哥地位,沙特不惜和同样作为产油大国的俄罗斯打了一场石油仗,把油价一度搞到了3美元一桶,大家都去买便宜油了,这就让页岩油气产业很受伤。
普京和沙特国王
为了能够保住本土的能源产业,美国只能玩点狠招,特朗普政府是通过打贸易战,让企业回到美国,而拜登政府搞的就是美国人的老招数——挑拨争端。美国的发家靠的其实就是两次世界大战,因为美国远离世界中心,只要亚欧非打起来,美国就能坐收渔利,大发战争财。
诺曼底登陆前的美军士兵们
只要亚欧非爆发了大规模战争,那么那里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就都会向相对稳定的美洲转移,而美国正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美国四处捣乱之下,欧洲已经在战争的边缘徘徊,欧元成了不稳定货币,而日本更是紧紧抱住美国大腿。
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以来,已经有超过1000家德国企业和200家英国企业将总部转移到了美国,或者在美国开拓新业务。如今,俄罗斯陷入了战争泥潭,打得国内经济开始崩溃,而乌克兰更是打得满目疮痍,欧洲人惶惶不可终日,只有美国人笑开了花。
俄军
能源问题,成了战争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美国的霸权问题,天下苦美久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