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风险收益比计算(最后可能亏得很惨)

今天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关于如何做决策,希望对你的投资和生活有启发。

去年夏天,我的左手腕背侧长了一个腱鞘囊肿,拇指般大的皮下硬块,凸起得明显。然后我就开始担心,会不会越长越大啊,会不会发生病变啊,这些担忧让我无法专注工作,于是乖乖去了医院,想做个手术将其切除。

但是,医生看了一眼说:不用管它。

然后,医生看我一脸惊讶的表情,又补充道:不建议你做手术,因为性价比不高,风险收益太低。如果你不在乎术后可能复发和其他风险,一心就想切除,那也可以做。

仔细询问医生后,了解到手术“收益”很有限:腱鞘囊肿切除后,很容易复发。不切除的话,除了丑点、用力按有点疼之外,一般不会有其他问题。而反观做手术的“风险”,虽然是个小手术,但总会承担一定风险。并且那个时候还是夏天,术后会不会感染,留疤是否丑陋,多久会复发等等,都是未知的。

 

医生能说出这个答案,如果他改行做投资肯定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大多数人根本不考虑“风险收益比”

大多数人,一心只顾着“自己想得到的”,很少去思考“可能失去的”和“可能承担的风险”。

特别在牛市里,一些明明是风险偏好低的“稳健型”投资者,亏损5%就心疼不已,看到身边好友买的股票型基金一周涨幅20%,一阵羡慕嫉妒恨后,自己也冲了进去,结果遇到回调,一周跌了10%。这对一些成熟的基民来说很正常,但是对稳健型投资者来说,往往难以承受,最后以割肉贡献手续费告终。

 

这就是典型的盲目投资:不考虑适合自己的“风险收益比”的产品。

 

尤其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可谓四面楚歌,不确定性加剧。疫情后经济需要复苏、全球利率降低、中国科技公司屡遭美国制裁等等,导致偏重权益类的基金的波动将会更加剧烈。在当前行情下,作为普通投资者的我们,更渴望持有一只业绩稳扎稳打,而非忽上忽下的基金。

 

这种产品所采取的投资策略正是“固收+”。

 

好的“固收+”可以做到“高收益+低风险”

“固收+”主要的部分「固收」基本上就是债券类投资,风险相对比较低,主要负责「稳」;剩余少部分,「+」的是一些风险更高、但收益也可能更高的投资,比如,股票投资、打新、可转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等,目标是「增加收益」。目前,“固收+”公募产品主要包括二级债基、偏债混合型基金、偏债FOF等。

 

而下面这组对比,你一定要细品。

“沪深300”和“某固收+策略的二级债基”近5年累计收益率走势:

“蓝线”二级债基、“黑线”为沪深300

两者近5年回报率几乎一样(二级债基41.10%、沪深300为44.94%),但持有者所承担的风险和感受到的波动,完全不一样。5年间,沪深300肉眼可见有3次大跌,最大回撤高达30%。而固收+策略的二级债基一路稳步前进,最大回撤不到3%。

 

你会发现,优秀的医生,和优秀的投资人一样,都注重“风险收益比”。毕竟“盈利100%”跟“亏损100%”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要学会聪明地承担风险。

 

有一次,贝佐斯问巴菲特:你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而且你是世界上第二有钱的人……为什么大家不直接复制你的做法?

巴菲特说: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地变富。

我觉得这是巴菲特说过的名言中,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最有意义的一句。

在牛市中,最重要的不是收益,而是你承担了多大的风险。想清楚这个问题,是你迈向情绪稳定的成熟投资者,至关重要的一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