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理财投资合同有哪些(如何读一份理财产品合同)

一提到“合同”,估计不少人就一个头两个大了。长篇累牍的专业名词、晦涩的条款...真希望什么都不用管,有人告诉我该买什么就好!应此需求,市场上出现了不少“理财神器”,信息极度简化:一个期限,一个预期收益率,再加一个购买键,分分钟完成投资!

然而,投资真的有这么容易吗?一旦投资的结果与预期出现差异,投资者去找原来的产品销售人员时,理财产品发行方往往会搬出合同,告诉投资者:这是你白纸黑字签过的合同,我们是按合同办事!

为了这种懵逼时刻的出现,也为了保护好自己那点来之不易的资产,咱们还是好好了解了解合同吧!其实,合同读起来也不是那么费劲,读得多了就会发现,甭管几十页还是几百页的合同,说来说去的就是这么几件事,你需要关注的也只有这么几点:

一、找到真实的发行方

很多时候产品销售方并不是发行方,所以要通过合同了解真实的发行方。最近爆出的部分理财丑闻,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者认为在银行认购,买的就是银行理财,银行总不会骗人。其实,银行只是一个销售方,和产品的运作管理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如何确认发行方?看合同最终签名处落谁的款、盖谁的公章。这至少是法律层面上的实际发行方。

二、明确资金的投向

理财产品合同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交代产品投向。通过阅读相关条款,至少可以避免销售人员“挂羊头卖狗肉”的道德风险。譬如,销售人员声称产品可以确保10%的年化回报,但如果投向里包含了股票、期货等高风险资产,你至少要在心里打个问号,这个收益是如何确保的?

现在部分理财产品投向上写得非常模糊,什么都包括,那投资者该如何鉴别呢?一是通过工作人员获得更详细的信息,不要怕麻烦,一定要刨根问底,当然你也要判断一下工作人员是否在忽悠你;二是依据常识进行判断。常识真的很重要,如果一个产品声称可以获得30%的回报同时又没有任何风险,你一定要保持清醒,因为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三、谨慎对待“保本保息”

任何理财产品的合同都是绝对不会出现“保本保息”这4个字的,这是中国法律明令禁止的行为,就连部分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也只能在合同中承诺“保本”而非“保息”,而且这类产品收益率极低(比定存高不了多少)。如果某销售人员告诉你某一款产品是保本保息的,你可以让TA在合同里找给你看。如果TA真的找出来了,那就要建议你考虑一下合同伪造的风险了。

不要再天真地相信任何保本保息的宣传,任何不能落实在合同中的承诺都是无效承诺。风险和收益永远对等,这条真理已经被无数人用真金白银实践过。

四、严肃对待风险声明

一份正规的理财合同,一定会在醒目处做风险揭示,有时还需要投资者在风险揭示处签字确认,这既是监管部门的要求,也是金融机构出于免责考虑而非常有动力做的事。所以,只要留意是一定能找到相关条款的,至于有多少人选择性忽视……只能呵呵了。

风险声明囊括了大多数可能导致产品不达预期的情况,其中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大多数风险声明千篇一律,但如果产品存在某些特殊风险,通常会用醒目的字体或“特别提示”之类提醒投资者关注。如果风险声明条款中存在以上情况,请一定仔细阅读。

其实承担风险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承担的是什么风险,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承担这些风险。所以才频频发生各种聚众抗议,静坐等事件,说到底,这是投资人对于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没有心理预期。

五、了解产品运作规则

不少合同为产品运作设置了一些规则,如公募杠杆基金中约定了基金定期及不定期折算规则、场外申购及封闭期规则等等。有时规则的触发会引起异常市场交易行为。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是花几分钟时间了解为妙。

六、其他值得一看的合同内容

与产品有关的一切内容,合同里都会有描述。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点关键要素外,还包括如产品信息披露的方式及渠道;产品管理人变更的规则;产品估值方法、清算程序等等。这些条款大多例行公事,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看。

当然,如果每做一次投资都这么严谨地读合同,那也未免太累了。我的建议是,对于部分常见的投资,比如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公募基金、股票等,合同层面的纠纷比较少,读不读合同问题不大。但如果参与一些比较新,或比较另类,或预期回报高得有些夸张的产品,相信以上几条能使你更加清醒。

欢迎关注辣妈的公众号“辣妈有财商”,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1. “投资”:免费查看辣妈近期投资理财观点,把握投资机会。

2. “书”:查看辣妈推荐的投资理财类书籍,增加相关知识。

3. “辣妈聊楼市”:获取辣妈之前写的楼市相关文章合集。

4. “楼市数据”:获取全国各地2017经济和人口相关数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