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2005年涨幅最大的股票(牛市的三个阶段)

 核心要点:
  1、2005-2007年牛市的三个阶段分别是:2005.7-2006.7的估值行情、2006.7-2006.9的估值到业绩切换行情以及2006.10-2008.1的业绩估值双升行情。
  2、第一阶段的估值行情始于股改与汇改,估值的持续提升源于流动性宽松和政策呵护,终于政策紧缩初现。
  3、第二阶段的切换行情仅用一个季度,较为顺畅,根本原因在流动性量重于价,宽裕格局依旧,且业绩快速跟上。
  4、第三阶段业绩估值双升行情的催化剂为银行股批量上市,经济高度繁荣,业绩全方位提升,终于经济、流动性、政策依次转坏。
  5、2005-2007年牛市上涨的主线经历了超跌反弹→成长属性行业→人民币核心资产→全面普涨→强周期确立指数高点→受益通胀行业最后补涨的演变。
  摘要
  1、2005-2007年牛市有三个阶段。2005-2007年的牛市是A股绝对涨幅最大的一波牛市,万得全A指数涨幅达到611%,也对应着三个阶段。分别是2005.7-2006.7第一阶段的估值行情,估值大幅提升,但宏观好、微观差,业绩仅有个位数的增速,期间万得全A指数上涨90.4%,估值提升幅度为79.44%。2006.7-2006.9为第二阶段估值到业绩切换行情,估值略有回落,业绩有复苏的态势,指数基本呈现区间震荡的走势,切换行情期间万得全A指数微跌0.45%,估值下降幅度为7.67%。2006.10-2008.1为第三阶段业绩估值双升行情,经济走向繁荣的顶点,业绩加速向上,而估值亦有所抬升,突破第一阶段估值的高点,总体呈现戴维斯双击的格局。期间万得全A指数上涨275.01%,估值提升幅度为74.65%。
  2、第一阶段的估值行情始于股改与汇改,估值的持续提升源于流动性宽松和政策呵护,终于政策紧缩初现。2005年7月至2006年7月的估值行情背景是之前四年大熊市的持续估值下行,股改一波三折,经历了由怀疑到乐观的过程,汇改一锤定音,创造了流动性大宽松的环境。为了配合股改和汇改,政策呵护明显。市场在估值行情的前期演绎超跌反弹的逻辑,后期逐步转向成长性较高的行业。估值的扩张在政策紧缩初步显现时阶段性暂停,体现为先地产调控,再在货币政策上预调微调,总体较温和。
  3、第二阶段的切换行情仅用一个季度,较为顺畅,根本原因在流动性量重于价,宽裕格局依旧,且业绩快速跟上。2006年7月至2006年9月的切换阶段不管是指数还是估值的回调幅度都很有限,时间也不长,核心原因在于流动性紧缩的开端并未对充裕的流动性产生负面影响,量远重于价,外汇占款导致基础货币大量投放,贷款增速大幅上升。业绩处于爆发的前夜,前期宏观好、微观差的现象开始出现转机,大宗商品价格在2006年之后显著抬升。该阶段市场的主线是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行业,如银行、地产等,是当时的核心资产。
  4、第三阶段业绩估值双升行情的催化剂为银行股批量上市,经济高度繁荣,业绩全方位提升,终于经济、流动性、政策依次转坏。2006年10月至2008年1月的业绩估值双击行情是本轮牛市的主旋律,催化剂为处于黄金发展时期的银行股批量上市,夯实业绩基础,银行股上市后表现优异,带动指数持续上涨。双击行情中经济高度繁荣,三驾马车全面拉动,业绩全方位提升,市值占比大的行业业绩提升尤为明显。双击行情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底的主升浪,市场普涨,与经济繁荣高度相关的周期类行业涨幅居前。第二部分为2007年7月初至2007年10月中旬银行和强周期板块带动的指数赶顶行情,上证指数确立本轮牛市6124高点。第三部分发生在2007年11月底至2008年1月中旬,领涨行业比较杂乱,受益于通胀的农业表现最好,万得全A指数滞后1个季度确立本轮高点。自2007年年中开始,经济、流动性、政策陆续走坏,经济增长在2007年年中见顶,各项指标从2007年四季度开始确认回落。流动性一阶拐点于2007年7月确认,全市场估值扩张基本划上句号。政策由压经济到管市场,次贷危机逐步酝酿。
  风险提示:根据历史分析推及未来的有效性及局限性、市场的学习效应、框架未考虑到的其它因素对于市场的影响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