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政治经济形势变得诡异复杂,越来越令人捉摸不透,很多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乎人们的预料,譬如,俄乌战争的爆发、美国激进加息、全球经济再次陷入衰退、中国疫情持续散发,等等。当下,国际社会正面临战争危机、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危机、疫情危机等多重挑战,由此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大动荡、大裂变首当其冲。
国际货币大跳水 美元随时掉头下跌
2022年是美元指数高歌猛进而其它国际货币纷纷大跳水的一年,美元指数上升幅度接近20%,而欧元、英镑、日元出现了史上罕见的大贬值,贬值幅度从10%至30%不等;一直被投资者看好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是跌跌不休,目前已经跌破了7.3的心理关口。
最令人注目的是,欧元兑美元已经跌破1:1的平价水平并且还在往历史最低点下探。由于欧洲正笼罩在俄乌战争的阴影之下,加之欧洲的能源危机短期内无法缓解,特别是大量的欧洲资本和欧洲企业正在逃离欧洲前往美国和亚洲地区,加之在如何应对俄乌战争以及进口能源问题上,欧盟各国为了各自利益分歧越来越大,表现得相当不团结,因此,欧洲经济前景堪忧,欧元前景更是一片暗淡,有市场分析员指,欧元跌破历史最低点将是大概率事件。
欧元表现跌破眼镜,英镑也好不到哪里去。在过去200多年的国际金融市场交易历史中,英镑从来没有比美元便宜过,然而,2022年8月份以来,英镑兑美元也是一路走跌,不到两个月时间最大跌幅超过了近2000个基点,9月26日创下了1.0349的最低值,距离1英镑兑1美元的平价汇率只差一步之遥。虽然近来英镑兑美元汇率有所反弹,但英镑前景却不容乐观。
英镑的前景也不容乐观。
英镑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差强人意,根本原因在于英国脱欧之后失去了欧盟这个大靠山,而英国本身的产业空心化、泡沫经济、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有增无减,但英国政府却束手无策,这点从最近一年时间里英国连换三任首相便清晰可见。可以预见,英镑将会步欧元后尘,不仅会跌破1:1的平价水平线,而且下跌幅度可能出人预料。因为,英国经济前景可能比欧元区更糟糕。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大震荡中,日元可能是表现最惨烈的国际货币,2022年10月20日下午4时,日元兑美元汇率跌破150大关,这是自1990年以来的首次。按当天的汇率计算,今年以来,日元兑美元的跌幅达到了30%,是全球表现最差的国际货币。目前,日元兑美元汇率仍然在150关口徘徊。虽然有分析指日元之所以成为全球货币的最差生,是因为日本政府没有跟随美国一起加息,使得日元息口与美元越拉越大,从而引发大量资本流出日本转向美国。但这只是日元大贬值的一个表面原因,深层次的原因还是日本经济出了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国家,一直以来,日本制造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每年从国际市场赚取大量贸易盈余。然而,今年以来,日本的外贸形势出现大逆转,据日本财务省近期公布,2022年财年上半年(4-9月)贸易逆差达到11.75万亿日元(约合783亿美元),达到历史新高,这表明日本制造的竞争力在下降。日本这个缺乏资源的国家如果陷入长期的贸易赤字状态,将会动摇日本的国本甚至滑向衰败深渊。
在今年的全球金融大震荡中,日元可能是表现最惨烈的国际货币。
暂时来看,此次全球货币市场的大动荡直接原因是美元指数大升引起的,如今的美元可谓如日中天,但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美元其实蕴藏着巨大的危机,美元指数可能随时掉头下跌。这是因为,美元有着难以消除的巨大拖累和隐患。
首先,美国加息不可持续。美国目前的加息完全没有顾及美国经济的承受能力,唯一的目标是要把通胀压制下去,但由于形成美国高通胀的原因十分复杂,试图通过单一的加息办法将难以奏效,相反,美国经济受到的伤害会越来越大最终步入衰退,目前美国经济衰退的迹象已越来越明显。
其次,全球性的去美元化浪潮愈演愈烈。一直以来,美国凭借美元的霸权地位动辄对别国实施制裁,与此同时,通过美元加息和减息操作来牵引全球资本流动,以对其他国家进行利益收割。美国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全世界的反感,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想办法规避美元的制裁和收割,特别是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以俄罗斯为代表的,还包括委内瑞拉、伊朗、中国等在内的国家阵营所采取的去美元化行动已经对美元造成实质性影响,美元的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一旦激进的加息措施无以为继,美元或会表演大跳水独舞秀。
全球金融市场深不见底 最大的确定是不确定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大裂变的另一大表现是国际金融市场深不见底。譬如,自去年初以来,香港的几乎所有投资市场都呈现下跌,外汇市场资金大逃亡、股票市场腰斩、以前被投资者断定没有风险的香港楼市也出现了负资产,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危机阴影在香港若隐若现。一波接着一波的市场巨浪冲击考验着每一个投资者,绝大多数投资者在这场百年未有之金融大变局中表现错愕,反应迟钝,那些仍然带着旧市场观念和投资思维来应对眼前一切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血流成河。
香港金融管理局旗下的外汇基金管理着四万多亿港币的资产,一直以来以稳健投资著称,外汇基金自成立以来面对过无数惊涛骇浪,但却很少有失手的时候,即使在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期间,香港外汇基金全年的投资亏损额都只有749亿港元。但今年上半年,香港外汇基金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投资亏损,半年亏损额即达到1442亿港元,令人瞠目。香港金融管理局10月14日发布的数据表明,9月外汇基金的境外资产减少1005亿港元,显示亏损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如此专业且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都不能幸免损失,可以想象,普通投资者的损失那肯定是惨不忍睹。
以港股为例,恒生指数从2021年2月18日的31183点跌到2022年11月1日的15000多点,一年半多时间,跌幅超过50%。也许有读者会提出,既然投资市场已经跌入谷底,那正好是入市捞底的好机会。这种投资思维和指导思想在以前或许屡试不爽,但如今却可能会让那些无知无畏者都跌入无尽的深渊。从目前的全球经济表现情况来看,投资市场环境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正如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先生对华为员工发出的警告信那样,未来三、五年全球经济没有一处亮点,华为最大的经营目标就是活下来。在这种全球经济的大背景下,如果投资者试图博短期内的大反弹,那很有可能事与愿违。事实上,许多带着旧投资理念的投资者因为早早抄底而被深深套牢,现在几乎看不到希望。
在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的背景下,最确定的变化就是一切都变得不确定了。美国为了遏止其通货膨胀不惜一切代价激进加息,从而导致美元指数在短期内爆升,但美国的激进加息措施同样也会令美国付出惨重代价,譬如,美国每加息一次,就要为其所堆积起来的高达31万亿美元债务支付额外的债息,有专家指出,如果美国息率达到4%,那么,今年美国政府将需要支付超过万亿美元债息,这将令美国政府的债务负担百上加斤。也就是说,美国的激进加息措施是权宜之计完全不可持续,不论美国加息能否遏止住美国的高通胀,激进的加息措施都不可能持续太久,明年随时有可能掉转回头。这意味着美元、美债、美股以及与美元有关的一切资产都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因素,如果还抱持美元资产是最安全的思维和想法,那就等着接受市场的教训了。
美国为了遏止其通货膨胀不惜一切代价激进加息。
过去,标榜价值投资集大成者的巴菲特的神话影响了无数投资者,但如今如果还按照过去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观念来进行操作,那很可能会美梦破灭变成一地鸡毛。必须认识到,如今的产业革命速度实在太快,传统产业迭代更新步伐不断加速,现在的投资市场特性要求普通中小投资者见好就收,如果在该出手时不出手,那很可能失去了最佳套现机会。在香港,曾几何时,不少投资者把一些大蓝筹股作为身家依托长期持有,然而,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血淋淋的教训令这些投资者开始意识到,股市里根本就不存在什么依靠,见好就收便是上之上策。股市如此,其他投资市场亦然。
总之,全球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的投资观念和思维已经受到全面挑战,事实上,巴菲特等人也在顺应市场变局而不断作出调整,普通中小投资者就更需要积极应变了。
香港市场风高浪急 金融危机若隐若现
香港的股票市场自2021年2月中旬以来一直跌跌不休,一年半多一点时间,恒生指数的跌幅超过了50%。但早在去年恒生指数下跌了10%之后,就有投资者以为港股的底部已经形成,并跃跃欲试企图抄底博反弹,没想到港股深不见底,恒生指数不断下跌探底,令投资者心惊肉跳。进入今年的十月份,恒生指数已经在低位运行,没想到2022年10月24日港股全天单边下挫,恒生指数收跌6.36%,创2008年10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恒生科技指数跌9.65%。
紧接着的2022年10月26日,香港期货交易所于早间公告,因外部供应商软件问题,期交所暂停恒生指数期货、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恒生科技指数期货、小型恒生指数期货、小型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期货现月合约及下月合约的市场波动调节机制,直至另行通知。期交所称,现正与供应商合作解决问题,并将适时发布进一步的公告。这意味着恒生指数期货产品5分钟的正负10%保护机制暂时失效了。
香港的股票市场自2021年2月中旬以来一直跌跌不休。
有市场分析员解读,这意味着港府可以根据股票市场的表现随时入市干预。那么,接下来香港股票市场还会发生什么?在当前背景下,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由于港股市场跌势过猛,香港资金外流严重,加之香港楼市近期也出现了罕见的跌势,让人们看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的影子,因此,香港的金融市场正在经历一次严峻的考验,必须作好应对的准备。
过去三年,疫情影响以及为了应对疫情,香港一直处于孤岛状态,经济大受影响,特别是财政储备大幅下降。虽然目前香港的财政储备仍有八千亿港币,而外汇基金更坐拥近四万亿港币的财富,香港仍然具有强大的搞风险能力,但与疫情之前相比,香港的抗风险能力已经大大下降,而且必须看到,今年香港的经济衰退已成定局。今年前三季度,香港经济表现一季不如一季,衰退幅度不断扩大,这表明今后香港的经济恢复还有待时日。为了应对疫情带来的后遗症影响以及挽救香港的中小企业,扶助弱困市民,香港财力实际上并不宽裕,因此,香港必须未雨绸缪,一定要坚守住联系汇率不动摇这条香港金融市场的命根子。
国家是香港最大的依托和支持力量,如果说国际金融大鳄不敢对香港轻举妄动,那么,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害怕香港背后的强大支持力量。但是,不排除国际金融大鳄改变以往的攻击战法,在香港金融市场上打游击战或者搞突袭,对于可能出现的新金融挑战,香港也必须加强研判,严加防范,确保香港金融基石稳如泰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