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预定利率分析(3.5%预定利率下调到3%以下)

1、什么是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预测收益率后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使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来说就是保险机构提供给客户的回报率。

预定利率的高低和保险产品的价格直接相关。在其它假设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如果一款产品的预定利率较高,消费者投保该产品时所缴纳的保费则越少,保险产品的竞争力越强。

 

预定发生率:代表风险发生的概率,影响保单的保障成本,也就是说它决定了我们转移掉风险有多贵。

预定费用率:代表保障成本之外,保险公司额外收取了多少附加费用,这笔钱主要为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买单。

预定利率:代表我们保费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说,如果不买保险,我们所交的保费躺在银行里能拿多少钱。

这三率是如何决定保险产品价格的呢?

 

举个例子

按照3.5%的预定利率(我们假设实际收益率=预定利率)——

★如果现在有10000元,1年后可以拿回多少钱?

10000*(1+3.5%)=10350

★如果1年后想拿到10350元,现在应该有多少钱?

10350÷(1+3.5%)=10000

 

和价格的关系

同样1年之后想要拿回10000元,不同预定利率下,需要准备多少钱?

★10000÷(1+3.5%)=9662

★10000÷(1+3.0%)=9709

同样的1年后拿到10000元,按照3.5%的预定利率,现在只需要9662元;如果是3%的预定利率,就要9709元。所以预定利率直接和价格,是反相关的关系——预定利率越高,价格越便宜

 

预定利率下调的影响

 

增额终身寿险

预定利率下调,最直观的影响就体现在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上,利率下降,收益会减少。短期看来减少的钱不是特别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相差会越来越多↓↓↓

 

举个例子

30岁男性,身故保额为10万,选择趸交。

根据国人平均寿命,我们预测被保险人身故年龄是80岁,那么保险期间就假设为50年。即50年后给付10万。

若预定利率3.5%,30岁时需要趸交的保费是多少呢?

★100000元÷(1+3.5%)^50=17905元

如果还有附加费用10%,毛保费为

★17905÷(1-10%)=19895元

如果预定利率改为3%

★100000元÷(1+3.0%)^50=22811元

如果附加费用10%,毛保费为

★22811÷(1-10%)=25345元

预定利率仅仅是从3.5%下降为3%,价格涨幅就达到了27%。大部分人购买增额终身寿险或年金险都是长期持有,所以价格大幅上涨并非特例。

 


 


 

除了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受到影响之外,预定利率也决定了一年期以上保障险的价格波动。下调预定利率,相当于下调长期人身保险的性价比,未来买重疾险会更贵。

 

因为年龄越大,出险概率就越高。而保险公司在给产品定价时要计算保障成本,以保证未来有足够的资金用来赔付,这里就与预定利率挂钩了。

预定利率高,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预期的投资回报高,当下准备的赔偿金可以少一些,保险公司也会少收点保费。

预定利率低,就意味着保险公司预期投资回报低,在赔付额度相同的情况下,当下要准备赔偿金就要多一些,保险公司也必须要多收点保费。

所以说,当预定利率下调了,保障险的保费也会跟着上涨。

利差损风险

 

当下环境,保险3.5%长期刚兑,成为市面上为数不多的确定性产品。客户更愿意长期持有,退保率越来越低,持有率越来越高。保险行业面临巨大的利差损风险。近期美国硅谷银行倒闭,又给保险业敲响了一记警钟——资产负债不匹配,风险巨大,导致轰然倒下。

 

2、预定发生率?

当我们购买一份保险的时候,我们会得到什么呢?

一份保障,这份保障可以是医疗,可以是重疾,也可以是寿险——总之保险公司都有一定概率要支付保险金给我们。

 

这个概率就叫做——预定发生率。

 

预定发生率决定了我们所买到保障的成本。

 

以重疾险为例,其重疾责任,轻症责任,中症责任,身故责任,重疾二次赔付责任,癌症多次赔付责任都有其对应的预定率发生。

 

责任越多,保险公司理赔的概率也就越大,相应的保险产品价格也就越贵。

 

没有身故责任的消费性重疾为什么便宜?就是因为保险公司无需承担身故责任的预定发生率,理赔概率相对降低很多。

 

这么看起来,一分钱一分货的逻辑是对的。

但是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只有影响到预定发生率的责任,才会对定价产生影响。

 

举个例子,重疾险里面,前28种重疾占据了理赔率的95%,相应的,这28种疾病的预定发生率很高,而28种重疾以外的疾病的预定发生率就很低。

 

换句话说,40种重疾和100种重疾在保险公司定价的时候预定发生率几乎是一致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保险公司经常宣称新产品升级,却加量不加价。因为疾病种类虽然增加了,但对保险公司来说成本并没有增加。可以理解为,我们的保障也并没有增加。

 

知道了预定发生率这个东西,对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帮助就是,我们可以借此推断出什么责任对我们更重要。

 

道理很简单,一项责任的预定发生率越高,保险公司理赔的概率也就越大,相应的这一项责任也就越贵。

 

以下图为例,附加了恶性肿瘤关爱金和不附加恶性肿瘤关爱金,价格相差610。

 

附加了身故/全残责任和不附加身故全残,价格相差3230。

 

很明显,身故责任的价格是比较贵的,这也说明身故发生的概率更高,保险公司成本比较大。

 

预定发生率,影响了保险公司的保障成本。

 

知道了预定发生率,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保险产品的价格不同——责任不同,保险公司承担的成本不同,价格自然就不同。

 

那么有人会问了:

为什么责任相同的产品,价格也会有差别呢?

甚至,有些产品保障责任更大,保费却更便宜呢?

 

这就牵扯到另外一个影响保险产品价格的因素——预定费用率。

利率

3、预定费用率?

预定费用率相当于我们购买保险“额外花的钱”。

 

保险公司作为商业公司,是要挣钱的。所以除了保障本身外,我们往往还要支付保险公司的运营成本;

 

客服、销售人员的工资/佣金、广告的成本,保险公司的利润,这些东西本质上也由我们买单。

 

保险公司一合计,保障的成本值100,但我得卖150才有得赚,就相当于在成本的基础上额外增加50%的定价,这50%就是预定费用率。

 

为了监督保险公司,防止保险公司将过多的运营成本转嫁给用户,以谋取更高的利润,监管对预定费用率设定了上限。

 

比如说重疾险这种相对不好卖的产品,预定费用率的上限是35%。

而年金限这种大家比较爱买的险种,预定费用率的上限就是18%。

 

如果你是一名成本控,你就会发现,我们买保险比买绝大多数东西都要“货真价实”。

基本上全是成本,附加费用的比例极少。

而预定费用率也就表明了为什么责任一样的产品,价格可能会有差别——监管只规定了预定利率的上限,没有规定预定利率的下限。

 

有的公司将预定费用率打满,按照监管规定的顶格走。

有的公司为了打价格战,把预定费用率定为了0。

 

正是因为预定费用率的存在,导致了同类型的保险产品,价格也会产生较大的差别。


 

对保险产品定价影响最大的三要素他们分别是:

①预定保障成本的预定发生率

②决定附加费用的预定费用率

③决定我们所交保费时间价值的预定利率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保险,价格差异会那么大?

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三个角度来解答。

一、它们责任不一样。

不同的责任对应着不同的预定发生率,责任越多,保障越全面,预定发生率越高,保险越贵。

二、不同产品预定费用率不一样

有的公司让客户负担全部运营成本,附加费用极高,有的公司则自行负担全部运营成本,客户的保费更多是用来买了保障。

预定费用率越高,附加费用越高,我们替保险公司承担的运营成本越高,保险越贵。

三、不同产品预定利率不一样

预定利率决定了我们所交保费的时间价值。

预定利率越高,我们所交保费产生的时间价值也就越高,最终定价的时候会减去这部分时间价值,保险越便宜。

这三个因素相互组合,就形成了成百上千不同的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