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特朗普为什么打贸易战(中美离战争最近的时刻)

近日,中美芯片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备受瞩目。芯片战是贸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况的日益激烈,中美贸易战再次成为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有人曾戏言,贸易战是中美距离战争最近的时刻。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里,中美互不相让,各有胜负,可谓是一波三折,充满着跌宕起伏。

(中美芯片战)

那么,中美贸易战为何开打?让我们从历史角度出发,一探究竟。

 

点燃战火:中美贸易战

当今世界,中国与美国是最引人注目的两个超级大国。大国的一举一动,对世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争,自然成为了世界的焦点。

特朗普就任期间,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时至今日,贸易战仍在持续。

2018年3月,美国宣布,将对部分中国商品增收关税,加征比例竟高达25%!消息一出,全球哗然,美国此举明显不是正常的商贸活动,而是恶意限制中国商品出口。

如此明晃晃的为难,中国自然不能毫无反应,第二天,中国商务部也发布官方通告,对美国进口农产品加收25%关税!

 

随后,围绕着25%的关税问题,中美展开了一个月的关税制裁。4月底,制裁力度达到顶峰,超过500亿美元,涵盖1300个项目的物品受到波及。5月初,中美达成协议,为保护双边贸易,以谈判代替制裁。

然而,短短一个月后,特朗普政府便背信弃义,撕毁协议,继续对中国出口物品增收关税。面对美国的卑劣行径,中国不甘示弱,紧随其后投身战局。

就这样,当年6月15日,中美贸易战正式爆发。

中美贸易战爆发后,关税仍是两国关注的焦点问题。9月24日,美国拟定了一份制裁清单,这份清单中包含了超过2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物品。美国宣布,要对这些物品征收10%的关税。

(贸易战)

几天后,中国也开出一份对等的报复清单,价值同样是2000亿美元,征税额度也同样是10%。一时之间,中美关系空前紧张,战争一触即发,谁也不肯退让,颇有几分针尖对麦芒的气氛。

尽管中美贸易战最终没有发展成大规模军事对垒,但近年来,中美在多个领域都展开了竞赛。其中,经济领域受影响最大。

拜登上台后,芯片成为中美贸易战的核心竞争领域。拜登出台一系列法案,限制芯片出口,联合盟友对中国芯片实施围追堵截。

中国推出反制裁举措,管制芯片原料,中美两国持续斗法,再次将贸易战推向高潮。

众所周知,中美两国互为贸易伙伴,彼此均有需求。既然如此,中美又为何会爆发如此激烈的贸易战呢?

想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霸权传统:美国301调查

在美国发动贸易战的过程里,有一份备忘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便是特朗普在2017年8月签署的行政备忘录。

而在这份备忘录中,特朗普宣布,要对中国发动“301调查”。正是这份301调查,为中美贸易战奠定了基础,也揭示了美国发动贸易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301调查,象征着美国在经济领域的霸权传统。

301调查与301条款息息相关,该传统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4年,美国颁布贸易法案,史称《1974年贸易法案》。

这份法案的第301条,在法理上赋予了美国单方面发动贸易战的权力。凡是依据此条款所进行的贸易调查,都可以被称为301调查。

(301调查)

细看301条款,便可以感受到美国在贸易领域的无法无天。

条款规定,只要任何国家损害了美国的贸易利益,美国便可以对该国发动贸易制裁。可笑的是,损害利益的标准来源于美国的单方面判断。

换句话说,只要美国认为不公平与不合理,便可以直接发动制裁,不需要征得贸易伙伴的同意。

美国在该法案中详细规定了贸易战的制裁措施,包括增加关税、终止协议、限定进口等。这些70年代的措施被美国沿用至今,成为了限制中国贸易的所谓法律依据。

纵观历史,受301调查迫害最深的国家是美国如今的盟友,日本。

而从美国利用301调查制裁日本的历史教训里,我们能找到中美贸易战的影子。

(301调查)

二战结束后,美国出于战略考虑,开始大规模扶持日本经济。1955年,日本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在那之后,日本经济迅速腾飞,势头颇为强劲。到了70年代,日本制造业以非凡的速度崛起,不论是传统的钢铁与纺织,还是颇具现代性的汽车与半导体,均创造了不俗的成就。

但是,日本还没高兴多久,便被美国推入了深渊。

原来,日本在制造业上的非凡成就让它成为了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简单来说,日本正在依赖贸易出口,从美国手里赚钱,这是美国万万不可能容忍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美国毫不犹豫的对日本发动了多次301调查。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90年代结束,日本承受了16次301调查,最终以日本在经贸上的全面让步收场。

80年代,美国态度强硬,直接和日本谈判,在1985年签订“广场协议”。在美国的逼迫下,日本政府让渡了本国在半导体行业的诸多利益,帮助美国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但尴尬的是,即便日本已经让步,但日美两国间的贸易逆差仍在不断增大。

1987年时,两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惊人的560亿美元,如此巨额的差距,令美国脸上无光。

两年后,美国瞅准时机,在同一天发动了三项301调查,日本的森林产品、超级计算机与卫星均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等到克林顿执政时,美国变本加厉,301条款已经无法满足美国的胃口,克林顿政府启动了“超级301条款”,对多项日本产品征收高额惩罚关税。

与此同时,伴随着《美日结构性障碍协议》的签订,日本全面向美国打开国内市场。

 

很快,日本本土的电信、半导体与钢铁领域中便出现了美国企业的身影。

由此可见,美国之所敢对中国发动贸易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曾在日本身上获得过成功。

在经贸问题上,美国有着霸权主义的传统。面对美国的多次301调查,日本的态度始终比较温和,并未展现出强烈的反抗意愿。同样的情况下,美日之间没有爆发如此激烈的贸易战,是因为日本对美国的卑躬屈膝。

但中国与日本不同,中国根本不认可所谓301调查。在中国看来,301调查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象征,美国试图以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法律之上,这种行为本身就不具有合法性,中国又何必按照美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更重要的是,日本对301调查的一再退让,最终酿成了极为惨烈的后果。

 

正是因为与美国签订了一系列协议,导致美元贬值,日元持续升值,一大批购买了美元资产的日本投资者因此破产,经济逐渐泡沫化。不仅如此,日本还依照美国的要求向海外转移了大量产业,令国内出现了产业空心化。

种种影响,让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走向了经济低迷的悲惨结局。有日本这个反面例子在前,中国便更不可能容忍美国的贸易欺压。

除了霸权主义的传统外,美国发动贸易战也有着更加现实的考量。

 

现实考量:世界秩序的重建

就更加现实的角度来说,美国之所以发动贸易战,是因为惧怕中国。

中国迅速崛起,让美国感受到了威胁。美国担心,世界秩序将在中国的主导下进行重建。其实,美国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当我们回望历史时,便会发现美国是上一次的秩序重建者。

因此,美国比谁都明白,历史发展的脚步不可阻挡,但这一次,或许美国不再将是那个被历史所选中的幸运儿。

世界现代经济史伴随工业革命而生,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霸主。最开始,英国率先发明蒸汽机,进行工业革命,开启了“日不落帝国”的辉煌篇章。

随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德国在主导下进行,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德国不满现有的世界秩序,悍然发动两次世界大战,试图成为世界的新主人。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均以德国的失败告终,欧洲也因战争而走向衰落。二战后,美国立刻抓住了机会,成为超级大国,并开始建设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经贸体系。

一方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帮助下,美元从国家货币跃升为世界货币,全球形成了以美元为核心的贸易体系,货币的崛起令美国在经贸活动中占尽优势。

另一方面,美国加速了科技发展的脚步,大力开拓开内外市场,利用政治上的强权与科技上的实力,推动美国商品畅销世界。

美国利用本国货币调控世界金融,又靠本国商品赚全世界的钱,成为了毫无疑问的经济强势方。正是因为拥有经济上的绝对优势,美国的霸权主义才能横行全球。

 

然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崛起,令美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

在短短四十年时间里,中国便从农业国蜕变为工业国,并一举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如此巨大的潜力,怎么能不让美国感到惊恐?更让美国警惕的是,中国与日本和欧洲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为中国的政体与美国不同。

无论日本与欧洲怎样崛起,它们始终是世界资本主义阵营中的一员。二战后,日本与欧洲更是受了美国的恩惠。

没有美国,日本与欧洲的经济根本不可能复苏。在日本与欧洲面前,美国始终有身为大哥的骄傲。

但是,这招放在中国身上却行不通。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历史根源上而言,和美国便截然不同。冷战时期,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甚至发生过激烈的对垒,彼此互相敌视。

就价值观来说,中美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重重差异,让美国对中国心生戒备,甚至不惜捏造出子虚乌有的中国威胁论。

而这种恐惧与戒备,当对华贸易逆差出现时,便达到了顶峰。

但实际上,这也不过是美国发动贸易战的一种借口。

美国宣称,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对华贸易逆差高达3750亿美元。可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对华贸易逆差根本没有这么多。

在美国发动贸易战前夕,美国仍然在中美贸易里占据了优势,因为中国货物的贸易顺差有61%来自加工企业,这说明中国彼时仍处于产业链的下游,但美国却牢牢把控了产业链上游。

 

因此,倘若说中国在贸易上给美国带来了压迫,无异于天方夜谭。

贸易逆差只不过是借口,美国真正的目的是阻挡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美国深知,中国是个极具潜力的发展中国家。一旦中国完成了“中国制造2025”的转型升级,那必然会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在贸易战中,高端制造业始终是两国争抢的核心,从中也能看出美国的真实意图。

美国认定,现在就是遏制中国的最好时机。

由此可见,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一个守成国家对正在崛起中的国家的恐慌。恐惧是美国的底色,霸权主义是美国无法回避的传统,两者叠加,令美国走上了发动贸易战的不归路。

但美国应当明白,美国曾在历史的发展中抢占先机,也必将被历史的滚滚后浪所取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