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收储机制,一般是指国家或集体在物价下跌时收购大宗商品并储存起来,在物价上涨时抛出,用以调控市场,平衡和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市场机制。
那么什么是生猪收储,或者说什么时候收储呢?一般而言,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猪粮比是指每周生猪出场价格与全国主要批发市场二等玉米平均批发价格的比值)发改委发布过度下跌情形三级预警;猪粮比价连续3 周处于5∶1~6∶1,发布二级预警;当猪粮比价低于5∶1,发布一级预警。按照《预案》规定,当生猪和猪肉价格大幅下跌时,实施临时收储,以有效“托市”。国家层面发布过度下跌一级预警,中央和地方全面启动收储,中央临时储备规模由有关部门会商确定。
那生猪收储又有什么意义呢?单纯从数量上看,收储量级绝对值规模并不大,一般在10万吨以下,占全国年消费的比例仅千分之二左右,大约是全国半天的消费量,因此较难从根本上改变供需关系,收储的影响还是主要体现在对情绪的提振上。一方面收储发生在极度低价的环境中,此时极容易产生恐慌情绪从而导致短期的过度抛售,收储的意义就在于稳定养殖端的心态,鼓励适度压栏,减少短期供应压力,形成市场底,进而使得反弹行情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生猪行业的上游是养殖端,中游是屠宰端,下游是消费端,三者在一般情况下利益并不一致,存在相互抢夺利润的行为,在行业的下行周期由于下游消费极度低迷,屠宰端亏损严重会进一步向上游索要利润,从而加剧生猪养殖端的亏损,行情进入恶性循环。收储的目的就是要稳定各方心态,使他们团结起来,下游敢挺价,中间敢拿猪敢做库存,下游敢消费,从而实现整个行业的稳定向好。
上次我发布一篇名为《非农数据浅析及影响》文章后有网友评论感叹:中国什么时侯也有自己的“非农数据”。其实这个“收储”就相当于非农数据,也就是咱中国也有自己的金融工具来决定某种商品的定价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