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机构在拉升股价的过程中,因为受到资金、人气、解套盘和获利回吐盘压力等各种因素的限制,需要通过大大小小的箱体震荡走势控制拉升成本、化解抛盘压力。
主力可以利用箱体抬高散户持仓成本,控制并利用散户资金帮助抬升股价,所以箱体是主力操盘的重要武器。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最简单的模型,来看看主力在拉升过程之中是如何利用箱体的。
假设有某只股票有一个主力在其中操作,另一些散户参与在这只股票之中。这只股票的总股本是2千万股,全流通,所有股票全部持于主力和散户的手里。
初期,主力在5到6元的箱体之中已经成功吸筹800万股,其余1200万股掌握在一些散户的手中,另一些空仓的散户在观望。
此时股价处于底部横向趋势的箱体之中,每天的交易活动都发生在包括主力在内的所有参与者之间,换手率维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散户与主力的持股成本基本相同,都在5.6元左右。
此时主力手里资金不足,仅仅只有5仠万元,但又希望仅使用这有限的资金把股价拉升到12元目标位出货。
主力能用这5仠万元资金通吃筹码,直接把股票拉到12元吗?
不能。不等主力把股价拉到7.5元,获利散户的抛盘就会耗尽他的资金,主力吃一肚子的货,持股成本提高了,手里资金没有了,也就失去了维持股价的力量,接下来,散户之间的换手会使股价下跌,结果主力把自己给套住了。
所以,主力必须利用散户的资金帮助他拉升股价。
而最常用的办法之一就是利用箱体震仓洗盘,使股价从低位的箱体向上破箱,引导散户介入,使其进入高位的箱体并维持其价格稳定,在市场经过换手之后再次向上破箱。
这样一来,随着一个个箱体不断上移,一步步抬高散户的持仓成本,最后达到主力出货的目标价位。
除了超级主力之外,绝大部分主力都没有足够的资金使其能在高位接收所有的抛盘。
主力如果不在拉升的过程之中进行震仓洗盘等操作,以减轻拉升压力的话,他就将面临在高位耗尽资金,并把自己套住的窘境。
随着股价的走高,主力接盘的成本越来越高,所以他必须利用箱体边拉边抛,使股价震荡上行。
主力在拉升过程中的所有动作都是为了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便在有限资金的范围和能力之内有效地操控股价,拉到高位。
某天或某时股价在箱体之中的震幅已经小了许多,在箱体上沿附近形成了“品”的走势,股价震荡趋于平缓,成交量也日益萎缩,则表明抛压减轻。
当主力在操盘时感到上档抛压极低,有利于向上拉抬股价破箱,较容易使股价进入到更高的箱体之中时,就会集中资金急拉股价,造成向上突破的形态。
许多散户看到这种情况之后跟风买进,不少人害怕买不到股票,挂单时往上高挂了几分钱或几毛钱,有些人甚至直接挂到涨停板上——这里,散户的资金就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此时,主力乘着活跃的气氛,在高位抛出一些筹码,使自己的仓位仍然维持在800万股,并且他的抛盘并不把股价打压向下。
这之后,换手大部分发生于散户之间,看空的散户抛了,看多的散户进了,主力如此一拉一打或称为一买一卖仍然把仓位控制在800万股左右,并造成交投活跃的假象,而他手中的资金甚至略有增加。
这时,股价已经从之前的箱体成功向上突破,进入到了一个新的箱体里。
新进的散户持仓成本是比较高的,所以他们不愿意抛出,并且当天也无法抛出。这对稳定股价起到了很好作用。
主力后续的任务,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进入这个较高位的新箱体中,有效抬高所有散户的持仓成本。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箱体震荡的走势可能出现了。
同样,大部分换手发生在散户之间,主力只要用少量资金煽风点火,维持股价在新箱体里面的震荡,守住新箱体的支撑位(即原来箱体的上沿,新箱体的下沿)就可以了。
在新箱体内高于支撑位的地方,主力可以进行一些抛售,以便留存足够的资金。
而在新箱体中,散户之间的换手使近期的平均持仓成本被抬高到了6.5元左右,3天之后,5日均线跟上来了。
股价在箱体里面又震荡几天,10日均线也跟上来了。这说明10天来散户的持仓成本增加了,股价更趋于稳定,此时主力就可以考虑把股价继续向上推高到更高一层的箱体中去。
主力上述利用箱体操纵散户资金的模型是非常简单的,但它已经足够说明问题,即主力必须在拉升的过程之中控制拉升成本,让手里留有足够的操作资金。
主力控制成本并利用散户的这种秉性或者是趋利性造成所有股票的拉升形态之中包含大大小小的箱体的现象。
箱体使持股散户的成分发生变化,同时也能拉动人气,所以,拉升过程的架构具有大概率的相似性,这就为我们观察股价、利用箱体打下了基础。见图1。
图1
股票的趋势和架构为什么有用?
首先这对市场主力控制成本、利用散户的资金有用。
其实,一只股票的参与者,不论他是主力还是散户,大都是盯着自己的成本在操作,这样有利于箱体内股价的平衡。
试想,大家都在盯着自己的成本进行操作,股价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导致成交价格距离每个参与者成本的远或近。
这就会不断使参与者的心理发生变化——赚多了的人就想抛,刚刚被套的人也可能想抛,但被套深了的人不想抛。
跌到箱底了,就有人想要买入。也就是说,不但持股的人看着自己的成本进行操作,空仓的人也在观察着股价的变动,想顺着价格的运动操作以赚取差价。
所有这些价格与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最终实现了箱体内的阶段性平衡。
主力与散户的不同点在于,主力持仓的筹码很多,资金量大,适时集中使用就可以操控价格的变化,不断地进行T+0操作,使之有利于自己的短中期目标。
主力有自己的操作计划,他就不断地操控价格以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当股票的下跌趋势告一段落,在较低的价位形成典型的底部形态时,表明主力已经进场了。
由于主力最终的目标是拉高出货,是想要获取最大收益,所以上升趋势之中的箱体价格最终是要向上突破、打破箱体的平衡。
主力对箱体的利用,其实是基于对散户心理的深刻理解。
主力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工具看到更多散户的细节行为,从而能够精细地把握股票运动到某一个价格区间时散户的心理。
例如,股价升到某个地方抛压就会加重,被套的散户就想要离场,而在另一些区域,散户们就要进场。
主力获知了这些信息,就可以通过操控股价控制散户的心理。
主力越聪明,工具越丰富,手法就越老到,控盘就越精细,也越能起到操控散户心理的作用,从而就越能利用散户的资金帮助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为散户,我们应该了解主力的弱点,那就是,一旦精明的散户发现主力正在做底,股价最终要向上的意图就暴露了。
由此的一切行为就可以被分析和理解,主力最终要为一些散户抬轿子的现实就不可避免。
主力利用箱体震仓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扰乱散户的心理和判断。
也就是说,随着股价在箱体中所处上、中、下位置的不断运动,人们的心理状态也一直在变化。
除非这种心理定式发生了根本的突破,否则箱体内的股价运动规律基本上不会改变。
反过来说,当股价向上突破了箱体的上沿,或向下跌破了箱体的下沿,这种突破或跌破其实就等于打破了人们的心理定式,此时股价就可能会向上或向下寻求新的平衡。
而当股价在箱体内部震荡时,人们的心理会越来越趋同,其表现就是箱体内的股价运动的振幅越来越小,量能也越来越低,形成越来越簿的箱体,其中最薄的小箱体就是“品”的走势,“品”的走势极可能产生变盘的最佳时机,见图2。
图2
股价在脱离了原有箱体、向上或向下运动(寻箱)一段时间之后,将建立一个新的箱体运动区间,这是由散户的被动操作或心理造成的。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定理,即股价永远有着回到某种平衡状态的箱体之内的需要。
例如许多老股民津津乐道的“五弯十”之类的形态,正是基于这一定理而产生的。
所谓的“调整到位”,其本质说的就是股价在新的箱体里已经达到了大体的稳定,主力可以比较轻松地变盘。
图3
如图3,新箱体在刚形成的时候,表现形式是价格的剧烈震荡,量能较大且不稳定。
这是股价在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所有参与者心理价位有分歧的表现,此时人们的心理还没有趋于稳定。
一段时间以后,当参与者都渐趋适应了某种共识性的平衡,剧烈的震荡将趋于平缓,振幅和量能都会越缩越小。
一旦主力暂时停止操作,以散户换手为主导的箱体多数会趋于缩幅和缩量,并且逐渐形成向下的趋势,最终跌破箱体。
这一点,那些处于长期下跌趋势的股票走势即可验证。此时,成交量会不断创出新低,
股价的振幅也会越来越小,上下影线也会越来越短。
因此,如果看到一个箱体中的股价执着地沿着水平方向运动,甚至稍微向上运动时,你就可以初步断定,应该有主力参与在里面。
此时,作为“品”的小箱体,它的突破方向大概率是向上。
当箱体内的价格波动较大、箱顶到箱底的差价较高时,参与的散户就会比较多。所以,箱体的大幅震荡实际上也是主力吸引散户的一种手段。
主力时而利用人们的心理定式,时而超越、逆反人们的心理定式。在排除外界信息影响的封闭条件下,只有主力具有突破大众心理定式、打破箱体平衡的能力。
主力在整个上升趋势的拉升过程中,最希望参与者抱有短线心理,即犹豫的心理,这样才能在大小箱体的震荡期间造成散户间充分的换手,从而使股价稳定在一个个越来越高的箱体之中,以利于后续拉升。
主力在出货阶段最希望散户抱有乐观心理,以利于成功抛售。
主力在底位吸货的时候,最希望散户抱有绝望的心理,以利于能以小利诱使散户放弃筹码。
这就是为什么行情总是在犹豫中上升,在疯狂中死亡,在绝望中见底的原因所在。
从以上分析可知,箱体就是我们研究主力和散户行为最重要的工具。
箱体是一个具有生命周期的、相对稳定的运动结构,也是为变盘提供准备的运动结构。
在横向趋势之中,箱体稳定性的平衡最终会被打破,从而使股价向上或向下运动。
当我们研究箱体的时候,看似是在进行价格分析,其实是在进行行为分析。
股市参与者的行为无非就是买和卖,箱体刚好是行为分析的最佳工具之一。
多年来,主力在操控一只股票时,始终在对散户的行为进行分析。
主力不但进行分析,还进行实验。例如向上的急拉或向下急跌等试盘行为,其实就是在分析测试盘面上的“寻箱”行为,这是主力进行的典型实验。
主力从实验中能够获得许多信息,借以帮助决定后续操作。散户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之一就是“跟庄”,这个词在主力那里就变成了“庄跟”,即主力在跟着、盯着散户的行为进行着自己的判断和操作。
散户与主力的博弈其实就是相互之间行为分析的博弈,此时的箱体就成了对主力、散户进行行为分析的简化模型。
在股价上升和箱体震荡期间,散户的成分是变化的。有新人来了,买进了,由于他们的持仓成本是比较高的,因此他们的持仓较稳定。
新人起到了为主力分担成本的作用。箱体内散户之间不断的换手为主力提供了用之不尽的拉升资金。
然后主力再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打造并稳定新的箱体,一步步进行拉升。
“箱体分析”,就是把全部的K线或分时走势图,看成是箱体和寻箱线的集合,毕竟,在K线图或分时图中,除了箱体和寻箱线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东西了。
主力的资金实力、操盘手的手法等因人而异,然而重要的一点在于,越是那些超级大牛股,其K线和分时图的走势体现出来的箱体就越具有美感,越能帮助我们深入发掘出箱体和寻箱线的作用。
同理,当发现走势平稳、K线规矩、箱体平整的股票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大牛股!
那些高水平的操盘者,不但把K线的箱体操作得很美,而且把分时图也操作得很美,里面充满了逐级向上的小箱体,于是盘面上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