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区别 (时隔23年后终于实质牵手)

据新华社北京7月20日电 近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中国人民银行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20〕第7号)》,同意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相关基础设施机构开展互联互通合作。

至此,银行与债市长达23年的割裂终于结束,业内认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切实落地,将为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协议交易”扫清障碍。

我国是从1981年开始恢复国债发行,1988年开始国债流通转让试点,初步形成无记名实物券国债的场外交易市场。由于大量银行信贷资金通过交易所国债回购违规进入股市,加剧股市炒作,导致股市过热产生严重泡沫,中国人民银行在1997年出台《关于各商业银行停止在证券交易所证券回购及现券交易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退出交易所债券市场,同年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立。

此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两大市场间形成了相互独立的审批、托管、交易、清算、监管等两套体系。这些年来,央行、证监会和银保监会根据市场不同阶段的需要,发布了相关通知。

金融监管研究院报告分析,关于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隔离,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分割:监管框架、发行及后续管理、交易和登记结算。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监管框架分别有中国人民银行和证监会两大体系,导致部门间的利益彻底将中国债券市场分割开,不利于提高交易效率,对于部分创新业务形成一定阻碍。

数据显示,2020年6月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成交23.5万亿元,日均成交1.12万亿元,同比增长36.49%;交易所债券市场现券成交1.4万亿元,日均成交688.5亿元,同比增长105.88%。截至6月末,债券市场托管余额为107.8万亿元。债券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

天风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孙彬彬认为,推动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都非常有利,有助于金融机构更便捷地在两个市场中进行产品设计和投资运作,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让金融工具更加高效。由于过去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在结构方面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重点关注资金和个券如何跨市场流通。

央行表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有利于切实便利债券跨市场发行与交易,促进资金等要素自由流动,形成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为货币政策顺畅传导和宏观调控有效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效率,推动构建以客户为中心、适度竞争的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