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etf为什么不能买(医药主题ETF 为何被“越跌越买”)

医药板块近期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这或与2023年中报呈现业绩恢复态势相关,医疗服务、中药、零售药店板块增速明显。本期资本市场关注医药企业如何加快转型发展,构建良好的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观 察

 

 

图片来源/摄图网

 

张炜


 

今年下半年以来,沪深股市回调,但多个行业板块的ETF基金却出现“越跌越买”的现象。其中,份额增长较快的行业主题ETF之一是医药ETF。

 

截至9月12日,华宝中证医药医疗ETF、博时恒生医疗保健(QDII-ETF)及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下半年以来增长的份额分别为132亿份、77亿份、57亿份。其中,华宝中证医药医疗ETF增长的份额是同期仅次于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的第二多的ETF。

 

自从2021年见顶以来,医药板块经历了超过两年的下跌。复权计算,“医药一哥”恒瑞医药较2021年的股价高点累计下跌逾55%。曾经连续多年的大牛股长春高新,现已较高点累计跌去约60%。“牙茅”通策医疗从2021年6月最高超过420元,跌至现在低于90元。CXO龙头药明康德较2021年的股价高点跌去约50%。2023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3.65%,而中证医疗指数累计下跌17.91%。

 

医药医疗股曾被视为可穿越牛熊市,如今却很多个股“腰斩”,再“腰斩”。两年多来,医药股连续下跌的主因包括“杀估值”“杀业绩”甚至是“杀逻辑”。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近两年累计跌幅超过30%,但医药类ETF份额持续增长,投资者“越跌越买”的现象明显。当前医药板块有三大吸引资金抄底的因素,其一,带量采购“挤掉”了仿制药的利润水分,相关政策影响的边际减弱,创新药对优质药企的利润贡献有望提升。其二,医药板块估值接近近5年来的低点,有的行业龙头股处于10年来的估值低点。其三,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推动医疗需求巨大且层次丰富。长远来看,医药行业是资本市场上少数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的行业之一。

 

不少主动权益基金对医药板块较为看好。融通健康产业混合基金2023年半年报称,医药行业的中长期投资逻辑始终以“量”和“价”这两个核心变量为基础。“量”受益于老龄化及疾病谱变化,“价”则受制于医保政策。近两年,医药板块估值大幅调整主要受医保政策的扰动,当前医保控费政策边际有所改善,边界逐步清晰。目前医药板块估值处在历史底部附近,交易拥挤度大幅缓解,板块风险释放充分,且产业长期成长逻辑并未破坏,估值匹配的优质医药股迎来真正价值投资机会。

 

葛兰是医药基金经理。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半年报称,从政策层面看,创新药的审评政策框架相对稳定,支付端无论是国家医保谈判还是多种支付途径的探索,对于创新药企都形成长期利好。从供给端看,国内创新药企整体研发管线布局已更加理性,2023年是产品管线临床数据集中公布的大年。从需求端看,居民对消费性医疗及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基金连续3年亏损,但葛兰认为,医疗作为典型的刚需行业,其需求可能会受阶段性因素影响而迟滞,但长期来看不会消失或减少。

 

中国证监会近日提出,建立公募基金管理人“逆周期布局”激励约束机制,减少顺周期共振。这对个人投资者同样具有一定启示,逆周期布局或逆向投资往往比顺势追涨带来更多收益。巴菲特投资日本股市就是典型的“逆周期布局”,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0年买入日本股票的时候,日本国内投资者基本敬而远之。而今,巴菲特投资的日本五大商社股价大涨,再次印证了股神的“神来之笔”。

 

抄底也是有风险的,类似定投方式的分批买入ETF可以分散风险。ETF基金跟踪指数,有效降低了单一个股的投资风险,可以避免突发事件带来过大冲击。对于经历了医药股过去两年多股价剧烈波动的投资者来说,医药主题ETF的“性价比”突出,风险性也相对较小。因而,医药主题ETF迎来“越跌越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