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写专栏和公众号已有四五年,偶尔回看,惊喜地发现许多好文值得重读。
新同学常常在提问后才发现遗珠,未免太折腾,屠夫决定每周重新整理一篇经典旧文,带着大家重温。
原文首发于2019年7月,原标题《投资就像开飞机:风险的理解、识别和控制》,本文有修改。
金钱 · 逻辑 · 逆人性,屠夫问候各位晚上好。
第700篇原创,又是关于我最喜欢的投资大师:霍华德·马斯克。
人人都知道“投资有风险”,但如何控制投资风险?
霍华德·马克斯对此有深刻认知。
第一次提到马克斯,是在《远离那些在2500点叫你远离A股的大V》一文里。
作为橡树资本的掌门人,价值投资的实战派,他在代表作《投资最重要的事》里用了足足3个章节讨论「风险」。
顺带一提,这本书连巴菲特都看了两遍,并且公开大力推荐。
屠夫反复咀嚼马克斯的观点,挖掘出不少精妙之处,今天与大家共同分享。
什么是风险?
投资只关乎一件事:应对未来。
没有人能确切地预知未来,所以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普通人会说:
高风险投资带来高收益。
想赚更多的钱,
就去承担更高的风险吧。
金融课堂上教给我们的风险-收益曲线,是下面这样的:
霍华德·马克斯认为这样的说法产生了严重的误导。
上面这种解释,虽然表现了风险与收益的正相关关系,却掩盖了其中的不确定性。
正确的表述应该是:
为了吸引资本,
高风险的投资必须有更高的预期收益,
但绝不表示预期收益必须实现。
所以,正确的风险-收益曲线,应该是这样的:
每一条竖线,代表着一种风险等级。
同一风险等级之下,收益的均值(期望)确实是落在斜线上。
然而,收益是不确定的,只是均值落在斜线上的一个分布。
所以,收益本身有可能落在竖线的任何一个位置——只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
风险越大(越靠右)的投资,其收益的分布也越发散。
这,就是马克斯强调的“不确定性”。
人们所担忧的风险其实是亏本或者收益过低,根本不是波动性。
屠夫见过怕暴跌赔钱的投资者,没见过怕暴涨赚钱的。
因此,我也完全认同马克斯对“风险”的定义:
风险有许多种,
波动性可能是与之最无关的一个。
……
我相信“风险”就是:
损失的可能性。
怎样正确地理解风险?
要正确地理解风险,不妨倒过来想,先看看对风险的两大误解。
一方面,基本面弱未必导致损失风险——只要价格足够低。
无论是业绩欠佳的企业股票还是投机级的垃圾债券,如果买进的价格足够低,也能成就一笔好投资。
就像屠夫与其他球友讨论时所说 ——
按垃圾的价格买入垃圾,依然低风险;
按黄金的价格买入青铜,才是高风险。
当然,这种投资的前提是投资标的不能“死”。
一个走向破产清算的公司就像融化中的冰淇淋,无论股票或债券价格多低,都不值得买。
倒闭的公司,恐怕都不能用“基本面弱”来形容了。
另一方面,高风险并不见得与高收益绑在一起。
大多数人将风险承担视为一种赚钱途径,认为承担更高的风险会产生更高的收益。
而市场偏偏要设法证明上述观点,否则高风险的资产就没人来买了。
对于价值投资者和逆向投资者来说,认知刚好相反:
以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时,
低风险和高收益是并存的;
反过来说,
价格远高于价值时,
高风险和低收益同在。
马克斯对风险的理解是:
风险,
意味着结果的不确定,
以及不利结果发生时、
损失概率的不确定。
对不确定性的错误估计,是令投资者陷入困境的一大原因。
这也是塔勒布写出“不确定性四部曲”的一大动力。
事实上,马克斯的观点与塔勒布的“未然历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投资风险,
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事先观察到的。
……
在过去的每种情况下,
都存在发生许多事情的概率。
可是最终永远只会有一个确定的结果,
这让我们低估了潜在变化的可能性。
怎样识别出投资风险?
杰出的投资需要创造收益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的前提是识别风险。
泡沫形成的过程中,“风险已经消失”的看法会愈发流行。
当市场的钟摆到达最高点时,“风险很低”、“投资一定能获利”的想法让人变得疯狂,以至于将风险抛诸脑后,生怕错失机会而踏空。
理论家认为收益和风险是两码事,尽管两者存在相关性。
价值投资者却认为,高风险和低预期收益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两者都源于高价格。
马克斯强调:
投资风险主要源自于过高的价格;
过高的价格往往源于
过度乐观、怀疑不足以及风险规避不足。
人们高估了自己认识风险的能力,却低估了规避风险所需的条件,因此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风险 —— 毕竟大部分人都缺少“第二层思维”。
当投资者的行为开始改变市场,风险进一步加大。投资者哄抬资产价格,令资产升值速度过快。
随着心理层面的自我强化,更大胆的投资者不再要求足够的风险溢价。
最终的结果十分讽刺 ——
愿意承担风险的人越来越多,
承担风险的回报却越来越少。
霍华德·马克斯将其称之为“风险的反常性”。
当投资者感到风险高时,
他们会试图降低风险;
但是当他们认为风险低时,
却创造出危险的环境。
……
市场的行为表现,是反直觉的。
怎样控制住投资风险?
马克斯对投资者的描述十分精辟:
投资者的工作,
是以盈利为目的,
聪明地承担风险。
风险调整后收益,是将风险因素剔除以后的收益指标,可以理解为“承担同等风险情况下获得的收益”。
道理很简单 ——
【A】冒着亏99万的风险赚100万
【B】只冒亏1万的风险赚100万
—— 显然B比A更明智。
然而,高绝对收益比高风险调整后收益的辨识度更高,更容易成为“明星”,因为风险和风险调整后收益在事前是难以评估的。
在马克斯看来,杰出投资者是那些承担着与所得收益不对称的低风险的人。
优秀的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可能并不比别人高,但他们在实现同等收益的情况下只承担了较低的风险。
在市场平稳上涨的时候,我们很难感知风险的大小。
只有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沃伦·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等人的杰出业绩,不仅仅是靠高收益,而是靠数十年间没有大亏损。
他们无疑是追求“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杰出投资者。
说到这里,屠夫想插一句——
对“风险-收益不对称”的追求,还有另一种体现形式:
“黑天鹅之父”塔勒布就是靠押注小概率高赔率的事件赚钱;
《大空头》中的Michael Burry更是主动创造出CDS这种“错了小赔,对了大赚”的工具。
只要操作得当,别人的风险会成为我们赚钱的机会。
马克斯特意提醒,风险控制与风险规避不同:
风险控制是为了避免损失,
风险规避会连收益也避免了。
正如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所说:你永远避不开风险。
要想摘得果实,必须爬上高枝 ——
风险只能控制,无法回避。
风险控制是需要成本的,就像买保险一般。
假如房子永无火灾,那么你的投保永远派不上用场
—— 但你不能说,这个保险白买了。
同理,由于市场繁荣期往往比衰退期更长,所以风险控制的成本可能看起来挺高。
尽管如此,屠夫还是要提醒大家:
不要试图赚到最后一枚硬币,留给别人吧!
写在最后
屠夫向来反感那些永远看空、借“提示风险”之名行骗的伪大V。
你可以提示风险,敦促大家认真学习、谨慎操作。
但绝不该以此为名,制造恐慌、哗众取宠。
在我眼里,投资就像开车 ——
考过驾照并且富有经验的老司机开车,风险可控。
从没摸过方向盘的人一脚油门踩到底,风险极高。
所以,风险的重点根本不在与【开车】这件事
—— 而在于【开车的人】。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希望你能点下【在看】让更多人看到,谢谢支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