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在抄底创业板。他们的理由是创业板估值很低了。
是否真的如此呢?
下图是创业板过去10年的市盈率PE走势。红线是最新值。
不可否认的是,创业板的最新PE不到31倍,和前两次熊市底部非常接近——
2018年熊底,创业板PE最低达到了26倍。2012年熊底,创业板PE最低达到了27倍。
因此,从市盈率这个角度出发,创业板的下跌空间不大了,最多也就15%。
但我们这里还要考虑到一个问题。市盈率和利润密切相关。而创业板中的成长企业较多,利润波动较大,单看市盈率不一定准确。
所以还有必要看下市净率PB。下图是过去10年创业板的PB。红线是最新值。
创业板最新PB为4.2倍。而历史上创业板PB最低触碰到2.5(2012年)。
因此,从市净率的角度出发,创业板的估值确实在低位。但假如出现极端的熊市,下跌力度有可能超出部分朋友的想象。
而问题的关键,压根就不是估值,而是创业板的成分。
事实上,2016年初,创业板成分股的行业分布是这样的。
计算机占21%;传媒占15%;医药占13%;电子占6%。
TMT主题(计算机+传媒+电子+通信)占比高达42%。
总体而言,2016年的创业板指是个偏TMT的指数。毕竟,2015年牛市最火概念是互联网+,贾会计还在国内,乐视还是王者。
等到2019年初,创业板的行业分布又变成了这样:
由于迈瑞医疗和宁德时代等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并陆续进入指数,创业板的成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医药生物跻身为第一大行业,占比17%。计算机降为第二,占比16%。电力设备悄然进入前四大行业,占比从3年前的5%迅速提升到10%。
而随着乐视等公司的退市或股价下跌,传媒也从第二大行业降为第六大行业,占比也从15%降到8.5%。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2019~2021年新能源和医药大涨。虽然2022年起这些行业有较大的回撤,但总体涨幅还是很高的。从2019年初至今,新能源指数涨幅超过100%,而医药指数涨了50%。
于是到了今天,电力设备和医药生物已妥妥是创业板指的前两大行业,占比分别为35%和21%。合计56%,占据半壁江山。
很显然,今天的创业板指明显偏向电力设备(新能源)和医药。而TMT主题的占比则从7年前的42%大幅下降到了18%。
因此,创业板还是那个创业板,但从2016年偏TMT的创业板,变成了2023年偏新能源和医药的创业板。
很多投资人都以为创业还是曾经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爱得死去活来。可我必须要告诉诸位,狗子他变了
总之,这时候用历史估值来分析创业板,就有刻舟求剑的嫌疑,属于拿前朝的剑斩本朝的官。
但是,这里有但是。咱们不能完全否定创业板历史估值的参考价值。
毕竟,无论是TMT还是新能源或医药,它们都属于成长行业,有一定的共通性。
如此看来,创业板的估值确实可能处于一个相对底部的区域。
如果想要更精确的解答,那我们应该去分析创业板中新能源和医药股的估值。
本文篇幅有限,我直接讲结论,具体的以后再慢慢分析:目前这两个行业大概率处于一个底部区域了。
2021年,我看空过医疗,认为这是假低估。
2021年,我看空过新能源,认为新能源龙头宁德时代的上涨空间很小了。
但跌到现在,我宣布,咱的观点逆转了:这两个行业的估值确实比较低了,出现了明显的性价比。
我知道,不说车轱辘话,讲这种旗帜鲜明的结论,容易挨骂。当年我说新能源和医疗高估也是被各种骂。
特别是,低估不一定立马涨。低估后可能会更低估。今年大涨的TMT也曾低估数年,直到今年凭借AI翻身。
但我觉得吧,还是要坚持真理,尊重客观事实。哪怕错了,也是个宝贵的经验教训。
最后,我还是要提醒大家,不懂不做。大部分投资者最好的选择依然是定投沪深300和中证500等宽基指数。毕竟这些指数目前的性价比和确定性也很高,是非常值得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