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工银新蓝筹股票有哪些(晨星双5星牛基盘点)

近期我们复盘了几只优秀的大盘平衡型产品,它们凭借较为均衡的资产配置表现稳定,但也是由于过于稳定导致不够“性感”,很难引起普通投资者的青睐。

 

值得关注的是,它们往往是机构重点配置的产品,不少产品机构持有比例甚至超过50%。

 

这是机构与散户之间的审美差异,是成熟投资者与不成熟投资者之间的审美差异,也是赚钱的投资者与亏钱的投资者之间的审美差异。

 

工银新蓝筹股票-王筱苓

 

工银新蓝筹的基金经理是王筱苓,2005年加入工银瑞信,拥有证券从业经验24年,证券投资年限近12年,现任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是市场上少有的投资管理年限超10年且年化回报率超10%的“双十”女基金经理。

 

来源:ifind

 

据ifind数据显示,王筱苓目前管理6只产品,管理规模35.73亿元,按照她的投资能力和投资风格,管理规模再翻10倍应该也不算大问题。

 

6只产品中王筱苓单独管理的工银大盘蓝筹、工银消费服务、工银新蓝筹的和工银灵动价值的风格相似,但也有细微差别。

 

工银大盘蓝筹、工银新蓝筹和工银灵动价值基本上较为相似,工银消费服务整体仓位较高,股票持仓也较为集中,而且行业配置主要集中在消费和服务,制造业配置较少。

 

工银聚焦30和工银现代服务是由王筱苓和胡志利共同管理,产品配置了军工、新能源和芯片等题材。

 

来源:ifind

 

从机构持仓占比来看,市场非常认可王筱苓,长期管理的5只产品均有一定机构持有。

 

王筱苓的代表产品为工银大盘蓝筹、工银消费服务和工银新蓝筹,管理工银大盘蓝筹已经接近10年(2012年12月5日至今),累计收益265%,年化收益率14.14%,同类排名185/395。

 

工银消费服务累计任职7年又266天(2014年12月30日至今),累计收益率163.66%,年化收益率13.36%,同类排名140/451。

 

工银新蓝筹股票累计任职7年又47天(2015年8月6日至今),累计收益率134.10%,年化收益率12.68%,同类排名26/125。

 

从绝对值上,这三只产品收益率不算高,不过产品贵在稳定。

 

例如工银大盘蓝筹,自2012年年末王筱苓接管以来9个完整的自然年度仅有1年跑输了沪深300指数,工银消费服务在7个完整的自然年度全部跑赢沪深300指数,工银新蓝筹在6个完整的自然年度全部跑赢沪深300指数。

 

来源:ifind

 

此外,工银瑞信的基金经理大多都具有不错的防御能力,王筱苓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ifind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成立3年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共有46只,王筱苓管理的工银新蓝筹、工银大盘蓝筹和工银消费服务在衡量风险与收益的指标sharpe、sortino、最大回撤、年化波动率和下行风险等均排在前列。

 

来源:ifind

 

在回撤方面,在2018年沪深300最大回撤幅度超过30%,王筱苓的这3只产品最大回撤仅触及25%。今年,沪深300指数回撤幅度超过35%,而工银大盘蓝筹和工银新蓝筹最大回撤仅在20%左右。

 

大家应该都听过“盈亏同源”这句话,要想获得更高的收益就必须要配置更高风险的资产,自然也就可能承担更高的亏损。与之相反,要想产品表现稳定也就意味着放弃配置风险更高的资产,产品的收益自然也就降低。

 

对于机构来说,产品的稳定性排在首位,所以往往这类产品很容易获得认同。而对于散户而言,产品的收益率往往排在首位,但是又没有风险承受能力和基投资能力来驾驭,所以亏损也就不难理解了。

 

工银新蓝筹股票的产品特点

 

工银新蓝筹和国富中小盘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较低的行业集中度,较分散的个股持仓,较低的产品换手率,这些共性也是两只产品防守能力较强,持有体验较好的原因。

 

推荐阅读:

晨星双5星牛基盘点(大盘平衡篇):机构的真爱,国富中小盘和赵晓东

 

1、仓位偏好:低仓位,择时精准

 

来源:ifind

 

工银新蓝筹的仓位长期82%左右,考虑产品设计是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80%–95%,这也就意味着产品长期以较低仓位运作。

 

值得注意的是,王筱苓会根据市场的环境对工银新蓝筹的仓位进行调整,而且准确率很高。

 

例如2018年的3季度和4季度在市场见底之后大幅加仓抄底,2019年和2020年市场环境较好的情况下仓位一度超过90%,在2020年末资本市场进入狂欢时刻王筱苓却冷静的将仓位降至了80%。

 

考虑到王筱苓在仓位调整上的较高准确率,投资者可以将她的仓位高低当做进攻或防守的“风向标”。

 

市场上有不少类似可以作为“风向标”的基金经理,例如国泰基金的郑有为和工银瑞信的杜洋。

 

郑有为我们在《代表产品近3年收益210%!探究学院派基金经理郑有为的投资框架与实战》中跟大家聊过,他的每份季报有对宏观经济、证券市场及行业走势的简要展望,值得细细品读。

 

杜洋的分析文章笔者正在写,他的最大的特点是总能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杜洋也会通过季报将自己对市场判断分析分享给投资者,同样值得深度品读

 

2、行业偏好:配置较为分散,偏爱消费、地产和金融

 

工银新蓝筹的行业配置较为分散,偏爱消费、房地产、金融、医药、家电和化工等行业,重仓行业的占比极少超过20%。

 

在采访中王筱苓透露,自己最喜欢的是消费行业,是诞生高ROE优质公司的沃土,但并不先预设行业再去这些行业里找投资标的,而是通过ROE、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层等维度自下而上挑选个股,但是从结果来看确实在大消费、医药、金融这三个行业持仓较多。

 

3、风格偏好:偏爱低估值大盘股

 

王筱苓在采访中也透露,“我最早做投资的时候,对于估值的要求比现在要高,因此放弃掉了一些高质量的公司。现在我把质量放在选股的第一位,估值放到第二位,最终形成一个质量和估值兼顾的投资组合”。

 

来源:wind

 

从工银新蓝筹的持仓风格变动上我们可以看到王筱苓较为坦诚,产品确实早期超配大盘股以及小盘价值股,对估值较高的小盘成长股配置比例较低,但在2021年开始配置了小盘成长股并维持了一定比例。

 

来源:wind

 

也是由于这样的投资偏好,工银新蓝筹的持仓较为集中在沪深300成分股,2021年中证500成分股增多,但是中证1000成分股始终占比较少。

 

来源:wind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工银新蓝筹的重仓股平均估值长期低于20倍,在2020年之前重仓股平均估值甚至要低于部分深度价值派的产品。在2021年由于增配小盘价值股,重仓股持仓平均估值有所提高。

 

王筱苓偏爱“低估值”还体现在交易方面,一方面会在估值较低的位置介入,另一方面还会在估值较高的位置止盈。

来源:wind

上图是在贵州茅台的操作区间,2018年贵州茅台估值触及历史较低位置,然后抄底介入,2020年末茅台估值处于历史顶部,王筱苓进行了减仓动作。

 

4、操作偏好:分散持股,长期持股

 

工银新蓝筹的持仓较为分散,今年第2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占比只有33.06%,第一大重仓股贵州茅台占比只有4.21%。

 

工银新蓝筹的持仓较为分散还体现在非重仓股上面。据半年报数据显示,工银新蓝筹持有股票104只,占基金净值比超过1%的股票有35只。考虑到产品的规模只有4亿元左右,这就更加凸显产品分散持仓的特点。

 

工银新蓝筹的持仓周期较长,由此可见分散更多从稀释风险的角度出发,而非是交易的角度。据ifind数据显示,工银新蓝筹2季度的前十大重仓股中有8只持有周期超过1年,2015年产品成立以来也仅有79只股票成为前十大重仓股,其中持有周期至少超过1年的有27只股票。

 

5、选股能力:重仓股提供正收益的概率为84.81%

 

工银新蓝筹尽管持仓较为分散,但是择股的准确度并不算低。

 

据ifind基于T-M回归模型测算(Rp-Rf=α+β×(Rm-Rf)+γ×[(Rm-Rf)^2]+ε),工银新蓝筹近5年的选股能力列同类基金7/815。

 

据ifind数据显示,工银新蓝筹成立以来前十大重仓股共出现79只股票,笔者简单测算了重仓股模拟净值贡献(注:模拟净值贡献=占基金净值比(%)*区间涨跌幅(%)),在80只股票中有67只股票提供了正收益,重仓股提供正收益的概率为84.81%。

 

来源:wind

 

此外,通过跟踪基金季报重仓股的模拟投资组合业绩,与基金的实际业绩进行比较,工银新蓝筹的实际业绩要远高于模拟投资组合业绩。

 

如果基金的实际业绩高于模拟投资组合业绩,则反映基金经理:(1)在报告间隔期间通过交易换股能够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2)积极勤奋挖掘个股,在基金非重仓股部分“隐藏”的股票也为基金带来了显著收益。

考虑到王筱苓并非交易型基金经理,所以非重仓股产品的质地也同样上乘,为产品提供了大量的超额收益。

 

6、选股策略:高ROE、高质量

 

王筱苓在此前接受点拾投资专访时曾详细介绍过自己的选股投资框架,推荐大家仔细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工银瑞信王筱苓:做投资就是顺大势、逆人心》

 

朱昂:能否谈谈您的投资框架?

 

王筱苓 :我的投资风格偏价值,呈现“三低”的特征:低估值、低换手率、低回撤。从过去3到5年的数据看,我的回撤整体处于市场最好的前10%水平。之前也看过一个数据,作为市场上拥有10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我的年化收益率在18%以上。

 

我从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天起,就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投资才能比较大概率地赚到钱。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学习了国内国外投资界大量优秀的专业人士的投资理论,同时也用量化分析方法对历史数据进行了分析和回溯,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买股票就是买企业,作为一个股权持有人,长期来看,我们最重要的回报就来自ROE。

 

对于ROE的研究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看过去,理解公司通过何种方式获得了当下看到的回报水平。另一个是展望未来,判断未来ROE的发展趋势。投资的本质是投未来。我需要找到的是ROE未来会持续稳定高于社会平均资本回报率的公司。

 

怎么去找这样的公司?先研究历史。全部股票中,过去5年来看,ROE排名在前四分之一的公司构成了我初步筛选的股票池。我需要从中去筛选出未来ROE能继续保持在高水平的企业。

 

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未来。这里面最重要的是理解企业的商业本质,即一个公司做什么生意,怎么做生意。我会花很多时间去理解公司的生意,包括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与上下游的关系、定价能力、现金流情况、周转情况、杠杆的使用等等。只有无限接近了公司的生意本质,才能深刻理解公司的竞争优势,进而才能对公司的未来做一个大致判断。与此同时,也要花大量时间研究公司所在行业,特别是要去理解行业正在和将要发生什么变化。

 

另外一个关注点是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管理层。即公司的经营管理层是否诚实守信,专业能力如何,公司治理上有无缺陷。我们作为小股东,获得的信息始终是有限的,那么一个诚信专业的管理层就十分重要。在绝大部分企业里,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所以我们选择企业,除了对行业和对企业商业模式进行判断之外,还要对人进行判断。

 

在对公司的质量进行研究之后,就进入到股票估值环节。估值的方法有很多种,我偏保守,希望买的公司要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我最早做投资的时候,对于估值的要求比现在要高,因此放弃掉了一些高质量的公司。现在我把质量放在选股的第一位,估值放到第二位,最终形成一个质量和估值兼顾的投资组合。

 

朱昂:能否分享一些代表你投资框架的案例?

 

王筱苓:我先举一个高ROE持续性较强的例子,比如家电。这些公司看历史ROE,基本都是处在全市场前25%的“好学生”,符合我的初步选股标准。这个行业首先是制造业,龙头公司具有强大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其次,它是消费品行业,品牌是有溢价的。从竞争格局看,历经线上渠道的各种冲击,前三大白电企业线上和线下的市场份额都达到了70%,格局进一步改善。展望未来,目前看不到需求端、渠道端有新的,颠覆性的变化。可以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大概率可以得到保持。因此这个板块可以长期持有。当然,即便如此,行业也有高低起伏,不同公司也有不同的经营节奏。因此在具体操作上会有一些细微调整。但是总体而言是可以穿越周期,获得超额收益的。

 

我再举一个ROE拐点型的例子,比如线下楼宇广告的龙头公司。这个公司是有消费型特征的周期股,但是和钢铁水泥那样的周期股又不一样。像钢铁水泥这种公司,做产能扩张既要花很多钱,也要花很多时间。而这家公司就不一样。它的产能就是在核心商圈写字楼和住宅里面的屏幕和框架。这些历史“产能”投下去之后,就不需要再做投入了,一旦需求好转,盈利的弹性就特别大。最好的投资时点,是这个行业最差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这个公司具有很高的竞争壁垒,是别的公司代替不了的,一旦ROE出现向上拐点,大概率就能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属于一个较好的,ROE拐点型的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