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金融市场主体超过160家;上市企业18家,居全国第七;12个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项目通过中国证监会专业评估,位居同批试点城市前列……1月3日,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召开新闻通气会,全面介绍2022年南京金融业发展情况。
去年以来,南京系统性推进金融要素集聚、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金融开放创新,金融的功能和能级不断提升,为经济发展“稳增长”提供了重要金融支撑。
会议现场
金融业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40%
“一年来,我们围绕《关于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重要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见》明确的目标任务,多措并举,强长项、补短板,推动金融业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副局长张睿介绍,2022年前三季度,南京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02.94亿元,同比增长7.1%,拉动GDP增长0.9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40%,预计全年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在7%左右。此外,2022年南京金融业增加值、本外币存贷款余额、证券交易额、保费收入等主要金融指标绝对额将再创新高,稳居全省第1、全国前10。全年新增金融市场主体超过160家,现代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在第14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南京金融业综合竞争力位列全国第8;在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 32)中,南京排名第83位,创历史新高,排名升幅全球第2。
通过“服务企业·面对面”金融行等活动,南京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进一步加强。全市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余额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普惠型重点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0%。截至2022年11月末,“宁科贷”余额430.48亿元,比年初新增164.77亿元;市民营企业转贷基金自2018年设立以来,已累计实现转贷金额1001.79亿元,服务笔数2.17万笔,服务规模、业务笔数等主要运行指标位列全省第一、副省级城市领先;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南京子平台”共接入企业超9.5万家,累计获得授信超过4.1万笔,授信金额1433.4亿元;“南京金服”累计入库企业15.7万家、授权注册企业3.34万家,实现融资规模近万亿元。此外,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支持客户减费让利2300余万元,支持延期归还本金约16亿元,支持延期支付息费超过1.1亿元。
新增上市企业18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打开新局面
2022年,南京紧紧围绕企业上市“宁航行动”计划确立的目标,将“建立健全企业上市精准服务新机制”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在全国IPO数量同比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企业上市数量稳定增长并创历史新高。
据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资本市场处处长唐超介绍,2022年南京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8家,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七。其中,新增境内上市企业14家,居全国第八。两项排名比2021年均提升2个位次。新增境内上市数全省占比从12.8%提升为20%。新增境内上市数和境内首发融资额同比增长27.3%和81.3%,实现“南京板块”新突破。
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南京启动助力企业上市的“宁航行动”以来,企业上市数量逐年递增,三年共新增上市企业45家,股权融资金额超过1500亿元。目前,全市共有上市企业155家,市值约1.4万亿元,股权融资总额超过5200亿元,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超过1万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44万个,已经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
此外,围绕“一部门一课题”,南京金融部门深化与沪、深、北交易所的战略合作,将拟上市企业合规证明办理搬到网上,实现“一表申请、全程网办”,即企业通过“智慧金融监管与服务系统”线上申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扎口受理,全程对接相关部门办理。试运行半年来,已为20家企业在线出具100多项合规证明,整体开具证明时间压缩了三分之二。在上市补贴方面,在“宁企通”平台上开设资本市场补贴“免申即享”栏目,共有45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获得市级资本市场专项资金1977万。
国家级“金改”试点落地,金融开放创新稳中求进
近两年来,南京连续获得两个国家级“金改”试点:一是中国证监会批准的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城市,二是国务院同意,国家8部门批准的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南京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推进顺利,已组织完成项目的申报、收集、遴选等工作,南京市报送的16个试点项目中12个项目通过中国证监会专业评估,通过率位居同批试点城市前列,业务包括资产管理、项目培育、风险监测、投资者权益保护、S基金交易、债券、反洗钱等多个领域,体现了南京金融科技赋能重要金融中心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去年11月发布的《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与互动,紧扣科技高水平供给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发挥科技、人才与金融资本的耦合效应,深入推进南京市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标志着南京市“金融+科技”的发展优势得到“国家级”认可,并将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扩大。QFLP试点有序推进,累计批准9家企业试点,累计申请试点基金规模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同时,在国务院同意南京等六个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的总体方案中,南京将在金融领域开展相关政策先行先试。
此外,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方面,南京市级层面成立了金融风险化解委员会,统筹推进全市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各项工作,对重点企业制定“一企一策”处置方案,聚焦“消存量、遏增量、防变量”,2018年以来非法集资陈案化解率超过80%,非法集资高发多发态势得到明显遏制。
记者从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2023年,南京金融部门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建设重要金融中心为目标,靠前发力、精准发力、协同发力,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供给,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深化区域金融开放创新,落实落细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做出更大金融贡献。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