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新规”对症“任性停牌”
21日晚间,沪深证券交易所分别就上市公司停复牌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规则从减少停牌事由、压缩停牌期限、强化信息披露、完善停复牌监管等方面,对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予以重点规范。在业界看来,规则正式出台后有望根治A股停牌数量多、时间长、随意性过大的顽疾。
■新快报记者 涂波
停复牌新规呼之欲出
11月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上市公司股票停复牌制度的指导意见》后,沪深证券交易所快速跟进。《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筹划重大事项停复牌业务指引(征求意见稿)》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停复牌业务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21日同步亮相。
上述征求意见稿明确,仅允许以股份支付方式支付交易对价的重组停牌,且停牌时间不超过10个交易日;筹划控制权变更、要约收购等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例外事项停牌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5个交易日。筹划不涉及发行股份的重组、非公开发行股票、对外投资、签订重大合同等事由,将不再停牌。
银亿股份被强制复牌
在成熟资本市场,停牌是特例,不停牌是常态。反观A股市场,随意停牌情况长期存在且非常严重。
停牌随意性过大引发诸多乱象。例如,从2004年4月停牌至2009年6月复牌,万方发展“闭关”时间跨度长达5年。而2015年年中开始的股市异常波动中,甚至出现过“千股停牌”的奇葩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度持续完善、监管趋于严格的背景下,曾经“任性”的停牌现象已大为改观。最近一段时间,沪市停牌公司已减少至日均10家左右,约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数量的0.7%。深市停牌公司占比也由2016年的约9%降至目前的1.4%。
8月23日起因“涉及重大事项”停牌的银亿股份,因未能按要求回复深交所发出的问询函、关注函和监管函,11月20日被强制复牌并应声跌停。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新规的目的在于收紧停牌标准,加大执行力度,最大限度保障交易机会,压缩股票停牌期限,增强市场流动性,A股停复牌制度的完善有利于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进行。
20股停牌仍“超限”
作为上市公司的常见业务和基本权利之一,股票停复牌具有保证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防控内幕交易、防止股价异常波动等功能。但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控人往往利用控制权或话语权“一言不合就停牌”,此类现象高发不仅降低市场效率,也损害了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据同花顺数据,截至昨日超过最长停牌期限的上市公司有20家,其中停牌时长超过300天的有*ST新亿、深深房A、信威集团、中天金融等四家公司。停牌原因包括、重大资产重组、重整事项、拟披露重大事项等。
资料显示,*ST新亿由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公司破产重整。本次交易所的“停复牌新规”也对破产重整的上市公司作出了明确要求:破产重整期间原则上股票不停牌,而该股已停牌724个交易日。
已停牌532个交易日的深深房A是中国恒大借壳回A股的交易标的,昨天公司发布重组停牌进展公告称,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涉及深圳市国有企业改革,交易结构较为复杂体量较大尚需一定时间。此外,信威集团原是大唐电信的核心子公司,2013年9月在A股借壳上市,由于运营问题公司已停牌465个交易日。
复牌新规有利于保障市场交易连贯性,恢复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前海开源经济学家杨德龙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规起到了与国际股市规则接轨的作用,利于境外资本加速流入A股,同时也能促进MSCI和富时罗素提高A股的纳入比例,推动A股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