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格里夫纳汇率变化多少(汇率大贬值到底有多可怕)

一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和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汇率是政治经济变化的表征,反过来它也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变化,尤其是汇率的急剧波动,对经济体内的各主体(政府、居民、企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乌克兰独立后的货币

苏联解体后,乌克兰不仅要寻求政治、外交、军队和经济的独立,还需在货币上实现主权独立,重新发行自己的货币,并重建货币体系。

乌克兰脱离苏联后,原本计划在1992年就发行一种独立的本国新货币——格里夫纳(乌克兰语:гривня,代码:UAH),但是,因种种因素制约,格里夫纳未能如期发行。为此,乌克兰政府从1992年初起仅发行了一种代替格里夫纳临时流通的货币——库邦(乌克兰语:карбованець,karbovanets),库邦与前苏联卢布的面额相同,有1、3、5、10、25、50、100、200、500、1000库邦,与苏联卢布等价流通。

从1992年1月10日起,库邦在国有商店中可被用作法定货币,但租赁费用等的支付,以及私人交易中,仍使用卢布。直到1992年11月,苏联卢布才被废止使用,此后库邦成为乌克兰境内的唯一法定货币,这也标志着乌克兰正式退出了“卢布区”。

1992年底时,乌克兰政府对国内公用设施服务的价格进行大涨价,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胀,库邦快速贬值,当时被人们笑称如同卫生纸。直到库奇马上任后,恶性通胀才得以遏制,到1995年年中时,物价才稳定下来。

经历恶性通胀后,库邦的信誉崩溃,于是乌政府决定进行货币改革,发行新货币——格里夫纳。1996年8月25日,库奇马颁布了《关于乌克兰货币改革的法令》,随之发行新货币格里夫纳,以取代旧货币库邦,新旧货币的兑换比率为1:100000(即1格里夫纳=100000库邦);当年9月2日至9月16日,新币收兑旧币工作完成,人们银行账户中的资金也按照1:100000比率换算,统一切换为新币来表示(直接将旧币数额后面去掉5个零,变成新币数额),此后库邦被禁止流通支付,格里夫纳成为乌克兰境内唯一的法定货币。

 

格里夫纳的发行目的是为掩盖1992-1995年那段恶性通胀史,这种做法在许多经历恶性通胀的国家都出现过。

格里夫纳汇率最大贬幅达95%

(1996-2022年格里夫纳兑美元的官方汇率,来源:乌克兰国家银行官网)

格里夫纳在发行之初,其官方汇率定为:1美元=1.76乌克兰格里夫纳。

此后26年里,格里夫纳一共历经了三轮“阶梯式”贬值:第一轮贬值是受1998年8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影响,乌克兰格里夫纳兑美元的汇率,从2.1一路走贬至2000年2月的5.6,贬值幅度达62%;第二轮贬值是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10月开始到当年年底,在短短2个多月时间里,格里夫纳兑美元的汇率从4.85贬值到7.88,贬幅38%;第三轮贬值是在迈丹革命(Maidan-Revolution)后,乌克兰国家银行将锚定美元的钉住汇率制(1:8)改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此后格里夫纳汇率一路飞跌,从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格里夫纳兑美元的汇率从8暴跌至30,贬值幅度74%。此后,格里夫纳的汇率波动依然较大。

格里夫纳从诞生到2015年2月触及历史汇率低位30:1,最大贬值幅度达95%,这仅仅只用了20年时间。

汇率大贬值拖累经济增长

乌克兰独立后,制约其经济增长的因素诸多,如地缘政治风险、内政不稳、寡头集团阻碍改革等等,但格里夫纳的汇率大贬值,无疑是拖累乌克兰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人均GDP对比:

(乌俄人均GDP对比,左轴表乌克兰,右轴表俄罗斯,单位为美元 来源:Trading Economics)

上图可看出,独立后的乌克兰,经历一段长达7、8年的经济衰退期,进入21世纪后,人均GDP开始走升,但2008年后,基本也停滞增长。到2020年时,乌克兰的人均GDP才3115美元,仅达到世界人均GDP的1/4,而俄罗斯2020年的人均GDP达到11786美元。此外,乌克兰现在的人均GDP,还没有达到1990年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从名义GDP来看,乌克兰2020年的GDP是1555亿美元,而1990年时才800亿美元,看上去增长了很多。但实际上,根据一些经济学家的计算,如果剔除掉通胀和货币贬值的因素,,乌克兰2020年的GDP总量才只有1990年时的63%。

(经济学家将2010年的物价和汇率作为基准,在不考虑通胀和贬值的情况下的真实GDP变化,单位:百万美元)

乌克兰的近30年,经济基本是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在乌克兰当地,许多老年人都感慨,现在的乌克兰的生活水平,还不如苏联解体前的生活水平。乌克兰的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出国谋求薪水更高的工作,也印证了乌克兰经济的萎靡。过去30年,乌克兰的人口从5200万下降到了4200万,大约减少了1000万。

经济长期萎靡不振,和汇率贬值到底有怎样的关联呢?

首先,汇率暴跌会推高进口商品价格(用美元支付进口商品,而在国内售卖时用格里夫纳),而这增加的价格部分,最终都会转嫁给乌克兰的消费者,促使乌境内整体物价上升。高通胀会削弱人们的消费能力,拖累经济增长。

乌克兰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石油、天然气)、机械和电子化产品、化工产品等,在能源进口中,乌克兰对俄罗斯的依赖性很高,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之前,乌克兰的能源进口将近70%都来自俄罗斯。

(2013年乌克兰进口商品结构和伙伴国 来源:World Bank/Wits)

国际油价基本都是以美元来计价结算的,因而,当格里夫纳对美元的汇率在2014-2015年暴跌时,乌克兰的企业和居民使用石油天然气将要支付更多的钱。而且,俄罗斯在能源上可对乌克兰进行经济制裁(如减少能源供应、提高能源价格)。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上涨,和格里夫纳的汇率贬值,会对乌克兰进口能源价格起到双重推升作用,这都将转嫁到乌克兰居民身上。

在2014-2015年的那轮汇率急剧贬值后,乌克兰的通胀也是同步飙升,2015年的通胀率高达43%,严重程度可与1992-1995年经济危机相比。1996年以来,乌克兰的通胀率长期都保持在10%以上,而乌克兰国家银行设定的通胀目标是5%。

(1996-2020年乌克兰通胀率 来源:epravda)

其二,汇率暴跌会压垮一些严重依赖外国原材料和设备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赚的是格里夫纳,而要用美元来支付进口原材料和设备,经营成本大增,利润压缩,甚至亏损,企业将面临破产风险。而企业破产则意味着裁员和失业。

其三,汇率暴跌会让外商对乌克兰失去投资信心,外资不愿意进入,乌克兰境内也面临资本外逃的风险。外商是带着美元进入乌克兰的,但在乌克兰赚的却是格里夫纳,最终赚的钱换成美元,算下来却是亏本的,自然就不愿到乌克兰投资。

2008年金融危机后,乌克兰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几乎没有增长,2014年后,多次出现FDI净流出的情况,地缘政治危机和汇率暴跌严重打击了外商资本的信心。

(乌克兰FDI净流入,按季度统计,单位为百万美元 来源:Trading Economics)

其四,汇率暴跌会使得本国居民对格里夫纳的购买力失去信心(居民手里钱变得不值钱),对未来消费感到担忧,降低消费欲望。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大马车之一,消费信心疲弱,也会拖累经济。

2008年以来,乌克兰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一直都是低于100的状态。

(乌克兰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于100表乐观,低于100表悲观 来源:Trading Economics)

其五,汇率大幅贬值会影响外债的偿债成本,因为外债大都是以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来标记的,偿还外债就需要将格里夫纳兑换成美元,格里夫纳汇率贬值就会增加乌克兰企业和政府的外债偿债成本,这也意味着,乌克兰人民创造的财富,要分出更大的一部分去以偿债的形式交给外国人。

2004年之后,乌克兰的外债规模持续上升,在2014年时达到顶峰,规模超1400亿美元,但此后,外债几乎没有增长,主要原因是:2014年乌克兰地缘政治危机发生后,外国投资者对乌克兰的债务偿还能力深感担忧,担心其债务违约,所以不愿借钱给乌克兰政府和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