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晚间,*ST力帆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分别收到中国证券会下发的《调查通知书》,被立案调查。
同一天,公司还披露了监事兰庭琴因个人原因辞去公司监事职务的公告。
14日,公司股价开盘跌停,报5.72元/股。
3月份已自曝违规
公司称不影响正常经营
14日,记者从力帆股份相关人士处了解到,本次立案调查所涉及的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应该与此前披露的公司违规对外担保事项有关。
早在今年3月21日,力帆股份就发布公告,称经自查发现此前公司及公司子公司存在违规对外担保情形,涉及违规担保金额为55000万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7.38%,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利润的比例为217.42%。
具体来看,公司及公司子公司未经公司董事会、股东大会审议,为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对外借款提供担保,包括向富滇银行借款2亿元,向工商银行借款3.5亿元。
4月18日,公司公告称,形成上述违规担保的主要原因系经办人员对担保事项理解有误,认为担保事项未上征信系统,仅为银行内部形式性要求,在银行提要求公司提供和出具相关文件时,内部审核未严格把关,疏忽大意,未深刻理解到此行为属于违规担保。
控股股东就上述违规担保事项已于4月17日分别收到富滇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发来的不可撤销的《关于免除担保责任的函》,确认解除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上述全部担保责任,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不承担任何差额补足义务。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本次立案调查事项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和业务活动无关,并不会影响到公司的正常经营。
吉利入局力帆重组
债权人表决通过重整方案
同一天,公司披露,重整案第一次债权人会议于10月13日以网络会议方式召开。会议上,债权人表决通过了《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重整案财产管理方案》。
时间回溯至8月6日,*ST力帆发布公告,公司的控股股东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事实上,这也是力帆股份的无奈之举。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力帆股份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滑69%,至15.8亿元;归属于上市母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25.9亿元,同比下滑174%。
8月21日,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力帆股份司法重整。
8月25日,力帆股份的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
随后第二天,*ST力帆公告宣布招募重整投资人。公司表示,此次招募的目的在于协调推进和统筹完成力帆股份的重整工作;最终打造股权结构优化、治理结构完善、资产质量优良、具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公司。
10月9日,*ST力帆发布关于招募重整投资人的进展公告,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的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浮出水面。公告显示,两江基金和吉利迈捷以联合体身份提交了意向重整投资人报名材料。
据悉,两江基金由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全资持有,而吉利迈捷大股东为吉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在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后不久,两江新区就形成了打造“千亿汽车城”的规划,引入了包括力帆汽车、长安汽车在内的多家车企,汽车已是两江新区的优势支柱产业之一。
今年7月1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控股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高端新能源整车项目、吉利工业互联网总部暨数字化工厂项目落户两江新区。
基于此,两江新区与吉利控股联手收购力帆控股并没有太出人意料。对此,也有业内人士分析,力帆引入两江基金和迈捷投资进行重整是一次政府拯救行为。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重组会否生变?
作为曾经的“中国摩托车之王”,力帆的重组也备受行业关注。
第三方研究机构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认为,吉利有能力参与力帆的重组,力帆的上市公司平台和供应链对于吉利可能有一定的整合价值,同时吉利的渠道资源对于力帆亦相当关键;现在关键在于力帆重组的代价是不是吉利所愿意接受的。
至于实控人被调查会否影响重组,况玉清说:“这个关键要看案件性质和具体涉案内容是否与上市公司有关,或者与后者所涉多深。”
深交所专家讲师、致米资本董事长洪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原则上讲实控人调查与公司正常经营无关的话,对重组应该是没有影响的。但是要看被立案调查的理由,调查结果出来之后,是否存在对重整方案有影响的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