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2022新上市股票一览表(年度 10 大 IPO 盘点)

IPO 市场正面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干旱期。受美国市场降温的影响,今年全球 IPO 融资额仅为 2070 亿美元,同比大跌 68%,是自 2008 年 IPO 融资额暴跌 73% 以来最严重的下滑。

但 A 股市场却收获颇丰。截至 11 月 30 日,今年以来 A 股共有 368 只新股上市,上交所与深交所领先各环球证券交易所,融资额分别位列第一、第二位。港股 IPO 市场也开始遇冷,截至 12 月 14 日,港股市场共有 76 家公司 IPO,共募资 1076 亿港元,位列全球资本市场融资额第四位。

今年初,动点科技曾对本年度中国公司 10 大 IPO 作出预测。年终将近,让我们细数过去风云变幻的一年中,波涛汹涌的资本市场究竟浮现了哪些弄潮儿(以下排名按募资额从高到低排序,港元兑人民币汇率按 0.9 计算)。

 

No.1 中国移动

A 股 募资额 560 亿元

 

作为今年初的 IPO 巨无霸,中国移动的融资记录年内尚无新股打破。截至 12 月 20 日收盘,中国移动年内上涨 26.8%,总市值 1.49 万亿元,成为稳定 A 股的中流砥柱。

今年三季度,中国移动营收领跑三大电信运营商。其中,营业收入达到 7235 亿元,同比增长 11.5%;归母净利润为 985 亿元,同比增长 13.3%。

在 5G 的 C 端运营方面,中国移动的 5G 消息、视频彩铃、云 VR、云游戏、咪咕阅读等重点产品用户规模业界领先。

 

No.2中国海油

A 股 募资额280.80 亿元

 

去年 10 月,中国海洋石油从纽交所退市,四个月后便登陆 A 股,是年内仅次于中国移动的 A 股第二大 IPO。

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海上原油及天然气生产商,也是全球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在 “三桶油” 中,只有中国海油是纯上游产业,也是开采成本最低的一家。财务表现方面,中国海油比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更加稳健。

今年三季度,中国海油营业收入 1087.9 亿元,同比增长 70.99%;净利润 368.81 亿元,同比增长 89.06%。

 

No.3 中国中免

港股 募资额162.36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146.12 亿元)

 

今年 8 月 25 日,全球最大的旅游零售运营商—— 中国中免正式在港交所上市。是今年以来香港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 IPO 项目,也是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IPO 融资、香港市场旅游零售行业第一股。

作为在 A 股上市的免税巨头,截至 2021 年末, 中国中免在全球旅游零售行业市场份额占比已达 24.6%,在国内免税市场份额占比高达 86%。

去年 12 月底,中国中免曾因疫情原因决定暂缓 H 股发行上市。历经半年之久,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和,中国中免的上市计划最终平稳着陆。但受疫情的影响,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中免单季度业绩已连续出现同比下滑。就在上市的三季度,中国中免营收 393.64 亿元,同比下降 20.47%;归母净利润 46.28 亿元,同比下降 45.48%。

 

No.4天齐锂业

港股 募资额 134.58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121.12 亿元)

 

今年 7 月 13 日,天齐锂业登陆港交所,是仅次于中国中免的港股年内第二大 IPO。天齐锂业是继赣锋锂业和紫金矿业之后,第三家A+H股上市的锂业公司。按 2021 年产量计,天齐锂业为全球第四大亚洲第二大锂化合物生产商

在双碳时代下,电动车与储能持续景气拉动产业链上游锂需求确定性增长,在新能源星辰大海与资源安全重要性的双重加持带动下,锂资源具备很大成长空间。

2022 三季报显示,天齐锂业营收 246.46 亿元,同比大增 536.4%;归母净利润 159.81 亿元,同比飙升 2916.44%。

 

No.5 联影医疗

A 股 募资额 109.88 亿元

 

今年 8 月 22 日,国内医学影像龙头联影医疗正式登陆科创板,创下年内科创板最大规模 IPO。联影医疗是继迈瑞之后的又一大型医疗设备巨头,也是国内唯一可以比肩迈瑞的大型医疗设备企业。

医学影像设备是医疗器械行业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细分市场,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预计 2030 年市场规模将接近 110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 7.3%。

三季报显示,联影医疗营收 58.59 亿元,同比上升 25.55%;归母净利润 8.99 亿元,同比上升 16.62%。大好的业绩一度将这只高端医学影像第一股送上 1700 亿市值的宝座。

 

No.6 海光信息

A 股 募资额 108 亿元

 

8 月 12 日,国产 CPU 领军企业海光信息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在芯片国产化加速的进程中,海光信息是国内少数几家同时具备 CPU 和 DCU 研发能力的企业之一。招股书显示,海光信息旗下 CPU 产品的实测性能可与英特尔、AMD 等全球龙头企业同期发布的主流处理器总体相当。在龙芯、申威、华为鲲鹏、飞腾、海光、兆芯等六大国产 CPU 企业中,海光信息和龙芯中科是最早上市两家公司。

海光信息已于 2021 年实现盈利,今年前三季度,海光信息总营收 38.2 亿元,同比增长 180.88%;净利润 6.5 亿元,同比增长 424.16%。在研发方面,截至 2021 年年底,公司研发技术人员占比 90.20%,同期研发投入在总营收中占比为 68.9%。

 

No.7 晶科能源

A 股 募资额 100 亿元

 

1 月 26 日,全球知名的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成功登陆科创板上市,较目标金额超募 40 亿元,创下迄今为止 A 股新能源行业最大的科创板 IPO。

截至今年一季度,晶科能源光伏组件全球累计出货量突破里程碑式的 100GW,为行业首家。截至今年上半年,晶科能源以约 18.21GW 的出货量居于全球光伏组件行业首位。招股书显示,晶科能源的电池片 P 型单晶转换效率和电池片 N 型单晶转换效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三季度,晶科能源实现营收 193.64 亿元,同比增长 126.53%;实现归母净利润 7.71 亿元,同比增长 393.93%。

 

No.8 中创新航

港股 募资额 98.64 亿港元约合人民币 88.78 亿元)

 

今年 10 月 6 日,中创新航正式登陆港交所,是港股年内最大规模的全球首发 IPO,也是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其 IPO 还得到天齐锂业、大族激光、小鹏汽车等汽车产业上市公司的支持。

招股书显示,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方面,2021 年,中创新航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占据 5.9% 的市场份额,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六,占据全球 3.2% 的市场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 11 月底,福州中院对中创新航与宁德时代的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纠纷作出判决,要求中创新航立即停止销售侵害宁德时代发明专利权的 “集流构件和电池” 产品。在国家逐渐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背景下,这一判决结果必将对中创新航的信誉产生负面影响。与上市之初的股价相比,中创新航已大幅破发,截至 12 月 20 日收盘,市值已跌破 340 亿港元。

 

No.9 翱捷科技

A 股 募资额 68.83 亿元

 

今年 1 月 14 日,国内蜂窝通信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翱捷科技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LTE-Cat1 是翱捷科技蜂窝基带芯片收入主要来源,翱捷科技在全球 LTE 中低速市场已处于主导地位:2019 年以来,翱捷科技在 Cat1 市场一路成长为与紫光展锐并肩的全球 Cat1 芯片龙头。Counterpoint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翱捷科技在全球蜂窝物联网模组芯片组出货量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 7%。

近期,翱捷科技的首款智能 IPC 芯片已经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由于芯片产业具有高投入的特点,成立于 2015 年的翱捷科技目前仍处于亏损中。财报显示,翱捷科技今年三季度亏损 9796.55 万元,同比有所收窄。

 

No.10 万润新能

A 股 募资63.89 亿元

 

今年 9 月 29 日,磷酸铁锂 TOP 级企业万润新能登陆科创板,299.88 元的发行价使得万润新能成为了 “年内最贵新股”。可能正因定价过高,万润新能上市首日即遭遇破发。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数据,万润新能 2020 年在国内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市场占有率为 13.5%,磷酸铁锂出货量排名第三,合作宁德时代、比亚迪等诸多优质客户。万润新能的赛道正处于产能扩张期,为追赶同行,万润新能也在加大投资扩大产能。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年三季度,万润新能营收 74.4 亿元,同比上升 549.59%;归母净利润 7.92 亿元,同比上升 332.93%。

 

总结

 

以上数据显示,今年国内企业首次公开募股集资的前 10 名主要由 A 股和港股贡献:除了电信运营商、石油、零售等传统行业的龙头以外,新能源、芯片、医疗行业产出巨型 IPO 的几率较高,其中新能源 4 家、芯片 2 家、医疗器械 1 家。在 A 股和港股各自的年度 10 大新股中,华宝新能、纳芯微、零跑汽车等上榜企业也都属于上述赛道。

储能、光伏、芯片等虽然处于热门赛道领域,但亦多出现上市即破发现象。原因是在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速回落、动力电池厂商扩张过快、芯片产能过剩等压力下,估值不够但发行价较高的新股容易被投资者用脚投票。但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的重点领域的产业生态”,还将持续为上述热门赛道带来利好。

此外,年初十大 IPO 预测中的热门选手蔚来汽车、腾讯音乐最终选择以 “介绍方式” 赴港上市,不涉及新股发行及资金募集,故无法计入募资额度排行。

中概股方面,由于 SEC“预摘牌” 名单带来的持续影响,今年中概股公司不但加快了回港、回 A 的进程,年内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规模也双双创下新低。据动点科技不完全统计,截至 12 月 19 日,除去 SPAC、OTC 转板等模式,共有 11 家公司成功登陆美股,其中募资额最高为香港金融科技企业尚乘数科,融资总额为 1.25 亿美元。

近日,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 (PCAOB) 确认了 2022 年度可以对中国内地和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完成检查和调查,撤销 2021 年对相关事务所作出的认定。这意味着中概股在美国的退市风险暂时解除,预计未来一年,已上市中概股的市场表现将更加稳定,新股发行也有望回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