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有一句俗话叫做“地量之后有地价”。
这就是在告诉投资者缩量是股票到达底部后的一个重要标志。
上升过程中的调整是先见新低后调整,下跌过程中的调整是整理完后再见新低。
人气低迷必然形成缩量的态势,再创新低多为主力打压的结果,是短线抄底的买点。
庄家吸货不会放量,而是不断地缩量,慢慢吸货,中小股民在这个过程中会非常痛苦。
缩量过程其实就是中小股民以及短线跟风盘不断地丧失信心的过程。
直到已经没有多少抛盘出来,最终成交量就呈现非常低的状态,就是所谓的地量地价的状态了。
这个时候要密切注意,一旦出现明显的K线底部组合形成地价。
只要没有特别的系统性风险就会展开行情,可以及时追进。
市场上很多股民都认为地量之后有低价的说法是绝对可靠的。
很多股民在一段下跌后见到成交量萎缩就开始兴奋,认为抄底时机已到,这种想法正确吗?
地量地价,也是相对而言的,一般在下跌一段时间后成交量快速变小,可能会有反弹,但不一定就是底部。
特别要注意的一点:
量缩了还能再缩,价跌了还能再跌,用“地量地价”来研判股市,存在一定风险。
投资者应用地量地价抄底时一定要注意两点。
首先,经过一段时间下跌之后,空方的抛售力量开始减弱。
但同时买方的意愿也相对薄弱,进而造成的暂时性的多空平衡。
但这又能证明什么呢?
只能说明双方都在休息、观望,以便对下一步行动进行决策。
即使在空方松懈的时候,多方得以喘息的反弹,也并不能证明这就是最终的地价(底)。
地量之后,我们只能考虑在前期趋势中占弱势地位的一方具有反扑的机会和概率。
但决不可轻易得臆断这就是地价。
一句话,地量不是股市见底的充分条件。
也就是说,地量并不意味着必然导致地价的产生,它只是变盘的信号。
因此,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两个要点:
第一,眼见为实,方向明确再行动。
地量既然是变盘信号。
那就可能向上也可能向下。
它要求我们警觉起来,根据突破的方向选择自己的应对策略。
人们常规理解的补量过程就发生在这之后。
第二,主动判断突破的方向。
判断方向的方法很多,比如量价关系、两市互证、特殊形态综合研判等。
当然,最常用的是波浪理论。
我们可以依据下跌浪,时间、空间、浪型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好地判断底部,从而把握反弹的机会。
其次,“地量地价”在市场中的表现有一定的滞后性。
此时介入仍有被套可能。
这同主力机构控盘也有一定关系。
同时市场中热门股经一轮大的下跌不放量,也证明主力仍在其中并未出局。
投资者在操作时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正确处理好新形势下量与价的关系。
市场在变化,一批机构敢于长期持股、持重仓,这种行为会对传统的量价分析法提出新的挑战。
投资者应当以市场发展为大背景、大前提,将技术操作有机地融合到大趋势中去。
对于地量地价不要走入形而上学的误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