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全国政协委员贺强建议在北交所试行T+0,促使成交量不断放大,这有利于增加北交所的市场流动性,增强市场人气和投资者信心。笔者认为,北交所对此应审慎决策。
北交所流动性不足吗?不妨与沪深交易所比较一下。截至2022年2月25日,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数量已突破2亿大关。A股投资者数量刚超过2亿户,沪深总市值为85万亿元;而北交所总市值为2254亿元,投资者数量超480万,且都是资产超50万元的投资者。因此,北交所并不缺投资者和资金,潜在的资金流动性很强。
再比较具体的市场换手率。2022年3月4日,上交所流通换手率为0.9853%,北交所流通换手率为0.8145%,北交所换手率虽然低一点,但与上交所也基本相当。其实,实行T+0可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或是伪命题。很明显,投资者一笔资金在市场来回交易,不会产生财富,只会由此缴纳更多手续费流向券商、流出市场。
我国目前实行T+1交易制度,是有过比较长的探索之路的。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正式开业,交易制度为“T+4”。1991年10月,T+1制度推出。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放开股价限制,并实行T+0。但由于市场过度投机,1995年1月1日起,沪深两市的A股和基金交易又由T+0改回T+1。应该说,T+0 和T+1两种交易制度各有利弊,但基于本土市场环境,北交所似无必要再去试错。
从国际经验来看,虽然目前全球有42个市场允许T+0交易,但绝非不受约束的无限次回转交易,且并非所有投资者均有资格参与。
首先,对回转交易金额或次数有约束。比如:美国对日内回转交易的额度有一定限制,上限为前一交易日保证金的4倍;泰国也要求国内个人投资者总成交金额不能超过保证金的4倍;日本仅允许每只股票T+0交易一次,若当日再次实行T+0,只能换只股票操作。
其次,对T+0建立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所规定进行日内回转交易的个人投资者需开立账户满3个月,并在一年内交易成功10次及以上。
最后,对交易标的有限制。比如,我国台湾证券交易所可以日内回转交易的证券品种包括台湾50指数成分股、台湾中型100指数成分股、柜台买卖中心的富柜50指数成分股、ETF等。
未来,即便北交所要探索实施T+0交易制度,也应借鉴成熟市场经验。
其一,应限制单日T+0回转交易次数。其二,充分考虑投资者适当性因素。笔者建议,投资者应有5年以上A股或新三板交易经验,账户金额必须在5万元以上且期间账户总体盈利。对于频繁T+0交易导致30%以上本金亏损的账户,暂停其T+0资格。其三,T+0试点标的证券应先限制在小范围。初期可选择流通市值较大、前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均达6%以上的个股,对这些标的试点T+0交易,其副作用也可控制在最小范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